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劳动力迁移、农地制度与土地使用权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权残缺和劳动力迁移不完全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通过构建农户决策模型说明土地产权残缺提高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范围和形式;而劳动力迁移不完全则强化了农户对土地的控制权偏好,抑制了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供给。因此,要形成一个活跃、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就需要综合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农村地区430个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根据农户收入方程,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生产资本投入、教育和非农务工对农户收入也起到正向影响。林权制度改革引发农户对林业的重视,但并不能解决农户的再投资问题,需要逐步地完善各类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施二十五年来,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节约和持续性释放,从农业产业转向非农产业,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剪刀差"变化趋势,即农户家庭配置于农业产业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劳动力之间呈现"剪刀差"变化趋势,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男劳动力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女劳动力减少速度,男女劳动力结构之间又呈现出"剪刀差"变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供需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农村家庭劳动力"剪刀差"变化趋势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又一重要制度创新,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有效改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下降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农户个体经营在市场经济中风险的有效措施。土地流转经营方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改  相似文献   

5.
赵友祥  关志强 《企业导报》2014,(23):133-13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潜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为了克服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规模小的限制,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有助于从分散的家庭农业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土地流转和促进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4年、 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截尾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市场参与影响及土地转入对该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能够激励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即互联网使用能够解决山区农户市场交易的信息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激励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农业市场交易。(2)土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的激励效应得以实现,土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激励效应得以实现的作用比参与农业服务市场的作用更大。(3)互联网使用对山区农户参与农业市场的激励效应具有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较高、无外出务工行为的山区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的激励效应更大,对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较低、有外出务工行为的山区农户参与农业服务市场的激励效应更大。促进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市场,有必要推进山区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建立依托互联网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山区农村互联网技能的劳动力差异化培训、适度推进山区农地的规整流转。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和经济组织进行经营的行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文章从吉水县土地流转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土地流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女性是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和退出农业生产。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女性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力转移后,家庭农业生产存在两种应对策略:一是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实现要素替代;二是退出农业生产。家庭选择要素替代还是退出农业生产,受到女性转移距离和要素替代成本的影响。女性转移距离越远、要素替代成本越高,农户退出农业生产、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对于未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业机械化是其应对劳动力禀赋变化的主要策略和实现农业增长潜在的技术路径。因此,要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据此引导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同时要推进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双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户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为强烈、流转模式要求多样化、流转收益要求不断提高、对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要求逐步提高。影响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地区经济发展、农户对土地流转后就业状况变化预期、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非农收入所占比例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户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总人口数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生活水平变化预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则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和土地流入意愿同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为了提高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需要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加稳健标准的OLS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土地征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征地补偿对于居民消费影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土地征用对补偿占家庭消费比重较高,家庭收入、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低的农户消费有负向影响;对补偿占家庭消费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高的农户消费有正向影响。这说明,对于家庭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低、对土地依赖性强、征地相对较多的农户,征地会减少其消费。相反,对于家庭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高、对土地依赖性较小、征地相对较少的农户,征地会增加其消费。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需走内涵式规模经营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所承受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也更大,收入预期上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新的形势下,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其对应的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为特征的农业基本经营体制也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对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提供资料我国的大部分农业企业的会计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成本提供出其所需要的相应的会计信息。农场与家庭农场二者之间所存在的是比较单一的经济关系,一般都是采取实物地租。规模不大的国有农场很多都是将土地承包出去,由租户自主经营,这样根据市场的需求农户自己生产相应的产品,而农场仅仅需要与承包之间签订合同,同时定期收取承包费用。由于这种管理体制相对单一,农场若想形成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则是非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人地矛盾:未现之谜与二轮延包处置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次"确权固化"以来,近40年的中国农村人地关系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二轮承包以来,人地不匹配累计人数约为2.09亿人,人地不匹配的耕地面积达到6.32亿亩.虽然农户往往不再以地为生、以农为业,但却仍然"依靠土地而不依赖土地".中国农村人地矛盾暂未显现的原因包括:家庭经济收益格局的变迁使得农民不再以地为生;熟人社会中的人情租流转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非正规农地流转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期内稳定"的制度安排结果.据此,可通过推进入城落户农民的承包地有偿退出和探索承包地的承包权股份制改革等来缓解人地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CSS数据库中7031户农户家庭收入问卷调查数据,采用OLS模型、O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显著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在更换变量、选用工具变量法估计等检验后,该结论仍旧稳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服务外包通过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东中部地区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而西部地区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各环节生产服务外包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密集型环节>劳动技术兼具型环节”的特征。据此,应持续健全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模式、强化农村人力资本优势、实施地区与环节差异化策略,提升农户采用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水平,以实现农户家庭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龙头"企业加农户,指导每个农户分散经营用经济的办法组织起来,让两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由于企业发挥"龙头"牵动作用,许多农户集中生产同类农产品,又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大生产.这种经营方式,大大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合作经济,需要"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推进,尤其是企业与农户之间应该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十年,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实施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回顾,旨在全面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实际的土地制度,其经验主要有:土地制度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尤为如此;土地制度的变迁,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要使制度内的农民受益,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土地制度的一波三折,其核心在于界定土地的产权,而关键是公有还是私有的矛盾。政府在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担负重要的角色。新的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应当在充分考虑中国农村国情的基础上,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着环节多、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农户和超市的直接联系具有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质量可控以及农民增收、市民得利的优势,但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户经营没有规模经济、土地流转困难、市场话语权弱等问题。分析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通过立法保障土地的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确立规模农户和家庭农场的法人地位,加强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改革,以及产业链纵向整合,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农超对接的发展,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制度基础。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深刻转变,并以此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以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其结果是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剩余索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把"龙头企业(或组织)+农户"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这个龙头既有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的各类企业,也有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的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组织.这些龙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有利于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是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又一创新.但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只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均土地过少,而又一时无法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移的暂时选择,而非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形式.因为实践已经日益暴露这种形式在制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顾为 《价值工程》2010,29(26):49-4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土地家庭承包制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本文在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金融扶持在这个全新市场中极其缺失。对一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促进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