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权导刊》2013,(2):77-77
案例介绍:2009年9月4日,原告某机械公司与被告投资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某材料厂签订了买卖合同。2009年9月8日,原告向材料厂支付货款5万元,9月18日材料厂送来价值24752元的产品,2010年5月30日送来价值9159元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1,(7):46-47
【案情简介】 原告潘某于2008年2月26日到被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某市支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购买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发起设立的“中金策略”基金,次日上午被告建行受原告委托为原告办理证券开户手续,代原告申请购买10万元的“中金策略”。2008年9月27日,原告决定将欲购买的“中金策略”赎回,以便现应获得的7万余元收益。但此时,被告建设银行告知原告其“中金策略”因交易失败,原告自始就未能购得该基金。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初,陕西神木县人民法院法官张继峰以180万元入股同学陈某开办的煤矿,此后三年,他先后三次得到陈某的返还款和分红款总计660万元。但是,当他知道陈某以5000万元的价格将煤矿卖给别人后,觉得自己得的太少,便将其告上了法庭。2010年2月,横山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继峰胜诉,判令被告煤矿方给付原告2007年分红款500万元,2008年分红款600万元,共计11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流泉 《上海经济》1994,(5):53-54
<正> 一、案情介绍:宋某,男,45岁,系某公司总务科科长,共产党员,一九九二年三月,宋某受委托为其单位购买价值一千元的办公用品。此时,适逢某商场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凡购买二十元商品者,获得奖券一张,经抽奖决定各类奖项,其中特等奖为价值一万元的摩托车一辆。宋某在该商场为单位购买了一千元的物品,获奖券五十张,同时,宋自己也购买了价值四十元的商品,获奖券二张。宋回单位后,将有奖销售情况及所获奖券的数目如实向公司经理作了汇报,但隐瞒了个人也有奖券的情况。公司经理委托宋某暂时保管奖券以看开奖结果。开奖后,宋某发现自己所保管的五十二张奖券中有一张获特等奖,遂将该奖券和另一张奖券抽出作为自己购物的二张奖券,并持券领取了摩托车,其余五十张交给经理后销毁。半月后,宋某骑摩托车上班,在公司经理追问其摩托车来历时,宋向经理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二、分歧意见:对宋某一案的定性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  相似文献   

5.
郑朝昇 《西部论丛》2009,(12):74-75
[案情简介] 2005年9月23日,第三人曾兴国向中国中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田分行(以下简称为“银行”)申请办理信用额度为5万元的信用卡,并提供保证人即原告薛云飞,为其因使用信用卡所形成的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2005年9月27日,原告与银行签订信用卡保证协议约定:在第三人信用卡领卡之日起至销户两年内,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有16个村(居),4.3万人,5.4万亩耕地。据2004年6月东台市审计局审计结果,该镇村(居)级集体经济共负债1018.72万元,每村(居)少则10万8万,多的超过150万,平均为63.67万元。经过四年的努力,至2008年11月底,已化解村级债务622万元,占61.1%,其中有11个村实现了零债务。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23日,法院开庭审理原告诉某企业法人刘某和担保公司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借款合同未如期还款纠纷一案,原告说按借款合同2004年8月某工商银行给了担保人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966万元,按约定2004年9月开始,借款人应按每月本息43000元还款,目前刘某名下的还款存折只还了426400元,还拖欠60多万的借款未还,故要追究法律责任。担保人说此款已全款给了刘某,这个责任应该由刘某负。  相似文献   

8.
卢健 《产权导刊》2011,(2):52-53
1案情简介 2008年5月1日,甲公司与丙银行签署了一份保证合同,承诺由甲公司做为保证人,对乙公司向丙银行申请贷款500万元及将来所负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借款期限2年。2009年2月10日,乙公司的公司形式发生重大变更,由原来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黄梅县共有494个村,截至2004年底,村级债务总额33780万元,村级债权总额23063万元,净负债为10717万元,村级债务总额已达到税改后农民全年上缴税费额的6.9倍,是调减后农业税的12倍。  相似文献   

10.
堵杏华 《中国招标》2010,(10):13-15
某单位委托采购的固定电子警察项目,采购预算为1087.9万元。采购物品是23台交通管理监控设备。自2008年4月委托江苏省省级行政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于2010年1月15日落下帷幕。该项目中标金额298万元,资金节约率73%。该项目采购过程历时较长,一波三折,实属一个特殊的采贝频目。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09,(6):25-25
案情回放:2009年1月,慈溪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浙江衢州某科技公司诉称,从2005年开始,被告慈溪某进出口公司陆续向原告购买刹车助力泵、比例阀等汽车配件,原告向被告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由被告进行抵扣,被告通过银行电子汇划支付货款,但至原告起诉之日止,被告尚欠原告货款1013250元未付。遂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支付拖欠的款项。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审计署2010年6月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调查了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此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2009年地方债务增长迅速。在审计的2.79万亿元政府性债务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报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吴勇 《浙江经济》2011,(20):52-52
新昌县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分别开始于2006年和2008年。截止到2011年9月,两项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由2006年的123万元提高到925.09万元,累计涉险理赔达2443件,理赔金额及业务相关等支出达1100多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增长较快,2008年保费收入仅为39.2万元,2010年达89.2万元,到2011年9月已实现138.67万元;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历年的参保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市乡村两级机构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向各类金融组织、单位和个人借支了大量的经费,形成了庞大的债务累积。据市财政局统计,到2003年底,全市乡村两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64.78亿元,其中,乡镇债务53.08亿元,村级债务11.7亿元。平均每个乡镇的债务达到413万元。  相似文献   

15.
原告梁晖与被告张晓文担保借款纠纷一案,经G县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而原告在提起诉讼时,申请G县人民法院对被告张哓文在G银行某储蓄所的个人仔款10万元予以冻结。判决生效后,原告梁晖申请G县人民法院执行被告张晓文被冻结的个人存款。为此,G县人民法院向G银行某储蓄所下达提取个人存款的协助执行通知书。G银行某储蓄所工作人员在对G县人民法院所提交的材料审核后,拟办理扣划手续,预将款项划至该法院账户。但执行法官坚持要提现。双方遂发生争议。  相似文献   

16.
于颖 《西部论丛》2009,(10):74-75
案情 2005年6月,原告邱某以建行某支行(被告)不履行保护义务,导致其信用卡及密码被他人盗取为由,向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其直接经济损失16,100元。原告诉称:2005年1月17日上午九时许,原告在建行营业部柜员机提取了1,000元人民币现金后,信用卡未能正常退出。  相似文献   

17.
财经月报     
《上海国资》2009,(12):10-10
<正>数字6014亿美元日本政府本财年财政税收将达4149亿美元,而同期政府债务却将达6014亿美元,创下战后60余年来债务首超税收的纪录。17.15万元据最新信息推算,2008年央企人均工资为48385元,福利最高的央企职工年均工资总额为17.15万元,福利最低的央企职工年平均总额为24833元。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2月,兰州市工程师刘某(原告)因专利纠纷而状告香港某贸易公司业主何某(被告)。原告刘某诉称:1992年10月16日,其与被告签订了一份专利技术使用许可合同,约定将其拥有的机动车防滑履带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给被告,专利使用费为人民币300万元,一次付清。1992年10月18日,双方又签订一份利润分成与风险分担合约,约定上述300万元专利使用费作为原告的股份,加入被告拟在兰州投资成立的“××机动车防滑履带(中国)制造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李梦洁 《北方经济》2011,(19):81-82
一、引言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公布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账单":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涉及37.4万个项目、187.3万笔债务。同时审计显示,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债务的第一大举债主体,2010年末包括贷款、企业债等在内的全部债务余额为4.97万亿元,分布在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但根据央行6月1日发布的《2010年  相似文献   

20.
原告谢某。被告中国农业银行某分行。基本案情:原告诉称:原告于1994年8月进入被告处工作,与被告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8年6月5日,原告向被告提交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一份,以自谋职业为由提出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