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企改制,明确了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银企债务重组,防范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行为不规范,使银行债权落空,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和参与企业改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债权债务,保全银行资产,化解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国有企业改制红红火火,乡镇企业改制也紧随其后,通过兼并、破产、租赁、买断、股份制等形式进行产权重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良好的开端。然而,在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银行不能参与企业改制全部过程,资产评估不真实,政府出台改制方案有逃债倾向,借机剥离银行债权,致使国家信贷资金大量流失。如何保全银行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各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江礼文 《金融论坛》2000,5(5):35-39
企业利用改制改组逃废银行债务是90年代以来人们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实地考察情况看,在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银行的参与权力既无制度保障措施,也未被企业认同,即被排除在实施过程之外.故银行自身权益的维护,只能寄托于缺乏债务约束意识的其他当事人身上.从我国现有管理制度看,虽对银行债务转移的结果有着诸多规定,但对转移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从而大大降低了制度规范的实际效能.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开展对企业逃废债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企业逃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以及商业银行建立相关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陷入困境,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不少存量贷款成为不良资产。企业改制是国家、企业、银行的共同需要,但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企业改制和银行化解不良资产工作顺利开展。本文提出将企业改制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工作相结合,制订合理的改制政策,充分考虑银行利益,促进二者协调开展。  相似文献   

5.
银行经常要面临企业改制的情况,而企业改制在当前信用环境下往往意味着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和损失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严峻形势 企业逃废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企业逃废债务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据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据×行广西区分行的调查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该行开户的国有(非国有)企业改制72户,其中逃废债64户,已纠正逃废债落实债权17户,未纠正47户.  相似文献   

7.
一、地方政府违规行政,是转制成本转嫁于银行的导因 1.地方政府信用意识差,导向错位.部分地方政府维护企业利益多、维护银行债权少;考虑社会稳定多、考虑银行损失少的短期行为,演绎了行政推动、封锁消息、"暗箱操作"、核定企业破产时间、数量和片面理解或违背国务院有关企业改制文件精神的行为,甚至怂勇企业违规改制,对银行资产保全的合理合法要求不予采纳.给银行债权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从银行角度谈企业改制李健康原斗替段少华十五大以来,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围绕如何认识这次企业改制,企业改制将会给银行带来哪些变化,银行应该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我们着重从银行角度谈一些自已的看法,和同行们共同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企业改制的多种形式 ,加速了企业改制的步伐 ,这给每个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但是 ,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肆意悬空 ,逃废银行债务 ,使银行的信贷资产蒙受重大损失 ,加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企业改制 ,保护银行债权 ,是亟待探讨的问题。一、企业改制过程中悬空银行债权的主要表现形式1、“金蝉脱壳”、“母体裂变”,悬空银行债权。一些企业在保留原企业牌子的同时 ,以划小核算单位为名 ,将企业资产分割组建成一个或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使这些新实体只接受原企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债权银行不仅贷款本金难以收回,贷款利息拖欠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突出的问题.笔者从目前企业改制重组逃废债务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银行防范逃债的措施等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书华 《甘肃金融》2002,(11):16-17,2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的体制问题,它造成了企业不讲信用,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为此,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没有满足大部分贷款条件不足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形成了"难贷款"的局面.随着目前企业改制工作的完成,银行的信贷政策取向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改制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如何有效维护金融债权,成为金融工作者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母体裂变“、“金蝉脱壳“等方式借改制之名行逃债之实,有的干脆破产,彻底摆脱银行债务.对于前者,金融部门在催收无望之余,往往诉诸法律,而现实中,银行“赢了官司赢不了钱“的尴尬局面比比皆是.可见,金融债权维护并非一“诉“就灵.金融债权难以落实,既有来自政府、企业、司法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有银行内部诸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基本情况当前 ,部分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十分严重。就某县的情况看 ,在农行开户并已实施改制的国有企业就有糖厂、水泥厂、纤维板厂、铁合金厂、制药厂等五家企业 ,上述企业在未征得农行同意的情况下 ,擅自进行改制 ,将国有企业对外租赁、部分产权出售或整体拍卖 ,造成农行贷款 3 0 0 0多万元被悬空的严重后果 ,占该县农行贷款余额的 2 0 %。二、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利用企业改制、悬空逃废银行债务。国有企业通过兼并、承包、租赁、户权出售等改制形式 ,在农行不知…  相似文献   

14.
《新疆城乡金融》2001,(2):23-24
近年来,奎屯市支行在加大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力度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国有企业转制,狠抓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支行领导把清收、盘活和提高贷款质量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主持出台了《信贷资产全责任制》,把收贷收息任务落实到人,行领导亲自包大户,抓难点、重点,全行形成“事事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管理模式,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改制试点,改制方案明显有逃废银行债务的倾向,确定把保全信贷资产的重点放在不规范改制企业上,依法参与企业改制,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清收、盘活,保全信贷资产,通过近两年的清收盘活工作,我们在防范风险,保全资产方面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法人、财产关系及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往往要发生变化,必然对银行债权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何防止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是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银行的经营时刻面对着各种风险,东兴市政府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辖属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我行在应对信贷企业改制过程的信贷风险问题有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现以农行东兴支行几个案例为载体,对企业改制过程中银行如何防范信贷风险问题进行探讨。一、企业改制过程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改制风潮正劲,银企信用关系极度扭曲,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逃债之实的行为屡见不鲜,银行信贷资产受损严重。作为债权人(而且大部分是主债权人)的银行,在实践中兖分认识企业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运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防范和化解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拟从企业改制的形式及法律风险入手,探索银行防范和化解企业改制法律风险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瓶颈,而其中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始终是一个突出的、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企业逃废债已经严重阻碍了金融业改革,是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如何对此进行综合治理,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是金融界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题.  相似文献   

19.
《甘肃金融》2005,(5):33-36
以明晰产权、置换身份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量银行债务如何有效地处置,已成为国有企业顺利改制和改制后存续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天水市作为甘肃省属下划企业重要地区之一,改制成效将对“工业强市“战略的有效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改制后存续企业将以准市场化的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完成向市场化过渡,将是今后所面临的更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天水市省属下划企业的改制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20.
国企在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难题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支持企业改制与维护金融债权的统一性 ,并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改制逃废债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逃废债是企业产权明晰化内在要求的必然体现 ,是企业权衡改制成本与收益后作出的一种利己选择 ,也是企业、银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多方博弈的结果。为此提出了实现二者兼容性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