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30年里,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世界工厂”的名片与跨国公司休戚相关。随着“廉价中国”时代的终结,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的演化,毕马威中国深入到十几家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级管理人员中进行调研,最近发布了其调研报告《跨国公司——未来的“中国之路”》。带着对同样问题的思考,《中国外汇》采访了毕马威中国税务主管合伙人何坤明。  相似文献   

2.
鲍勇剑 《中国外资》2014,(21):26-28
过去,跨国公司习惯“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市场”。从今往后,跨国企业得“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市场”,否则难以维系在华经营。以GSK调查为代表,一系列关于跨国公司的报道显示,他们的超国民待遇结束了。从电子通讯、医药到汽车、软件行业,从三星、高通到奔驰、奥迪、微软、精工,这些昔日的明星跨国企业都被反垄断调查。在商业咨询行业,麦肯锡这样的机构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享受“首选”的品牌效应。财务审计行业也处于微妙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3.
陈墨 《中国外资》2002,(11):28-29
事实上,全球化和本土化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一位外国学者曾说过:“跨国公司们要了解和应对的不是‘Global’(全球化),而应该是‘Glocal’(全球本土化)问题”。 作为一家全球发展的跨国公司,富士公司的传统形像业务曾在中国市场辉煌一时,又不幸被后来的老对手柯达赶下王者宝座。如梦初醒的富士从2000年开始加大了在中国发展力度,尤其是新兴的数码影像业务。针对公众的批评,富士在本土化方面也更加积极和用心——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中国外资》2003,(10):1-1
<正> 外面的千方百计想挤进来,里面有些却已在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在很多跨国公司眼里,中国市场就是这样一座“围城”。 那些在中国市场步履维艰的跨国公司到底怎幺了?其实他们最大的敌人,事实上就是他们自己——初入中国时的快速成长掩盖了身后的阴影。而当他们刚刚扎根中国市场,高额的管理营运成本又开始侵蚀他们的竞争力,其内部公司治理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跨国公司中国之痛》试图为它们“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5.
屠国玺  石昊 《中国外资》2013,(13):47-47
这些跨国公司显然是在来西北地区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许多公司的代表对中国西部许多省区的“十二五”规划都了如指掌。 包括微软、通用电气、西门子在内的数十家跨国公司,纷纷派出代表参加正在中国西部兰州市举行的一场座谈会。这些跨国公司努力地向当地政府展开推介,以期抢占包括甘肃在内的中国西北地区这样的“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6.
高级人才从“洋面孔”到“土面孔” 跨国公司入华已有20年,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十多年之内,中国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加之跨国公司缺少对中国本地人才的认同感,使得本地人才难以进入外企的高级管理层,“高级技术人才出口,高级管理人才进口”成为中国人才流向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转向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角。在中国面临加入 WTO的今天,全球的跨国公司正在制定或修订对中国这个巨大潜在市场的发展战略,而作为与跨国公司一对孪生兄弟的外资银行,也相应制定随跨国公司发展的“跟随”战略。因为往往跨国公司的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支持,中资银行如何根据跨国公司的特点调整经营思路,就成为中资银行在加入 WTO后站稳脚跟的关键。这也是中资银行应对加入 WTO的重要策略。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特点   (一 )抢占市场是跨国公司进军中国的首要动机。进入九十…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金融》2005,(9):47-47
《环球时报》2005年8月2日:刊登陈凤英的文章(用市场换技术,不容易》认为.大量外资的引进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改革深化等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用“市场换技术”问题。原以为通过引进外资.能够用我国广阔的市场换来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实践表明.用“市场”换“技术”很难。外资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传授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仅仅将商品产业最没有附加利润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看中的就是中国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动力。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在我国也已充分表现出来。众多事实已经表明.技术没有换来.换来的只是相对我国水平先进、实际上是外资即将淘汰或即将更新换代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吸收外资不能再“以市场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中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跨国公司也开始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装备投资品市场和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当前,两种动因的结合促成了大量跨国公司并购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案例:一方面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建立本土化的制造基地,它们纷纷将目光瞄向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这是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国内数得上的装备  相似文献   

10.
“对于跨国公司自身而言,它必须修正自己以往对于中国市场理解上的偏差。”毕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能自这样说。不管是松下、索尼,还是大众、宝洁……越来越多的在华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定义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品牌的整合必将是一场耐心与指挥并存的持久战,是一次国际化与本土化策略真正意义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6日,第五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推出“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峰会,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及企业的代表与会。在三十余篇的精彩演讲和两场互动的主题对话中,代表们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发表了真知灼见,共同探讨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跨国并购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主办方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主题报告中,推荐了11个跨国公司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并建议跨国公司应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大方向下寻找新的商机。本刊摘选了部分代表的精彩发言,并将陆续追踪报道跨国公司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宋斌 《中国外资》2003,(11):11-13
<正> 近年来当全球电信市场逐步走向萧条,市场需求日渐萎缩之时,中国的电信市场却始终是一片灰暗中的亮点,它以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不断吸引着全球各大跨国公司的进入。来自世界各地的电信跨国公司们在此上演着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的“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3.
陈颐 《中国外资》2002,(8):30-32
跨国公司捐钱在中国资助“希望小学”的事情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对于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这样的全球500强大企业来说,出钱容易出力难,特别是自己亲力、亲为、亲手搭建教室,任何跨国公司还从未听说、更是没有做过。但是,UPS却在中国遵化当年劳动模范王国藩“三条驴腿闹革命”的老家做了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4.
耀宗 《中国外资》2004,(2):52-53
<正> 近年来,一个更新的趋势又开始为大家所注意:中国在研发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战略。 “智慧金矿”成就跨国投资战略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凸现,跨国公司开始对华进行战略性投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立研发机构。另外中国入世带来的市场开放,促使跨国公司加快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一是设立的速度明显加快。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在北京投资成立了合资研发中心,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  相似文献   

15.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年初举办的“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峰会上,推出了11个跨国公司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研究它们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刊上期“特别报道”栏目对峰会进行了报道。这些优秀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有助于中国当地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促进合作伙伴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在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如何收缩外资规模,或如何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经跨国研究中心同意,我们将陆续对这次调查中的优秀案例进行追踪报道。同时,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项目,我们还将对所及公司、专家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采访,进一步诠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编者  相似文献   

16.
唐歌 《中国外资》2006,(12):I0012-I0014
跨国公司挥舞着“知识产权”大棒角逐中国市场,致使中国企业遭受到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冲击,以“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大多数中国企业节节阵败。  相似文献   

17.
胡春霞 《中国外资》2005,(12):16-18
<正>在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竞争中,发生在手机行业的故事更能令人体会到“一波三折”的真实含义。回顾中国手机市场十几年的历程,跨国公司曾一度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要河山,本土企业甚至难以抬头。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进入2002年,市场的风向标渐渐向国产品牌倾斜。当国人为民族品牌骄傲之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东山再起,而本土企业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8.
<正> 这是一座“围城”。外面的千方百计想挤进来,里面的有些却已在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在很多跨国公司眼里,中国市场就是这样。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华设立企业。但当他们步入中国以后,自己的肌体才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的炎热和冰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资》2007,(4):24-25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年初举办的“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峰会上,推出了11个跨国公司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研究它们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刊上期“特别报道”栏目对峰会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欧莱雅经过四年的苦苦追求,终将小护士迎娶过门。而在此之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收购了“羽西”品牌,这一娶妻纳妾之举,显现出资本雄厚的跨国公司已经急于在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