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多视角地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0元和6000元,分别是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线.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以瑷珲-腾冲线对我国东西两壁人口分布状况的划分为依据,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我国古今的人口分布状况的差异,分析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东西两半壁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安天下之大产业,虽然农业在鄂州市经济总量比重不高,但对国民经济起着不可替代作用。今年鄂州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破解“三农”瓶颈的突破口,围绕“两增同步”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激活农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积极探索“流转搭台,合作唱戏,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了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世界经济仍具有国际金融危机后恢复时期的特征,世界经济的运行依靠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高额的财政赤字来维系,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能力还未完全恢复,经济复苏的强度低于预期。2014年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会好于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走出底部;全球增长差别、货币政策分化、长期低利率的投资环境将对不同经济体形成不同的风险,美元强势和QE减量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动转向。需关注和应对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问题》2016,(7)
本文基于拓展的菲利普斯曲线,结合时空二维分析方法,实证测度2003-2015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对我国31个省市通货膨胀的传递系数,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考察传递效应的时变特征,进而揭示传递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对我国通胀的传递效应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各个省份之间的空间差异明显;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传递效应随着时间而渐进变化,并在2008年第三季度前后存在一个明显的结构突变。进一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有色金属行业投资、人民币汇率、石油价格是影响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传递的关键因素。为此,政策制定者要把握区域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有效应对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向我国通胀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都加剧了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增长的不确定性。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进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问题》2015,(9)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人口迁移对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在内生性人力资本框架下,构建跨期叠代增长模型分析熟练劳动力国际迁移长期中影响目标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理论机制。分析显示,外国熟练劳动力移民一方面会影响目标国当地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产生人力资本"相对收入效应",另一方面会影响目标国当地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产生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因此国际移民活动对于目标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人力资本"结构效应"与"相对收入效应"的净效应。然后,本文以OECD国家2000-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移民活动与目标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GMM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外国移民短期中会降低目标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长期中则会提高目标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空间格局又是国际迁移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国际移民数据,利用国际移民规模存量与比重、集中化指数以及有效迁移率等指标探讨中国国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中国在长期作为全球主要国际移民迁出国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迁移目的地国;中国国际移民的来源国和目的地国均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其中目的地国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澳洲以及东亚国家,而来源国则主要集中于亚洲、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国家;1990-2013年间,中国国际输出移民目的地国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而移民来源国分布则表现出分散化的特征;就有效迁移率而言,中国相对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巴西、越南、秘鲁、菲律宾、印度而言,属于移民净流入国家,但相对其他大部分国家则是移民净流出国;此外,国家间经济发展差距、迁移距离、移民网络、经济全球化均对中国国际移民格局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O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 0 0元和 6 0 0 0元 ,分别是 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线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early seventies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act environmental polict nmight have on foreign trad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s whether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stri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end to experience a deteri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us a fall in exports and a rise in imports, of the pollution‐intensive commodities or, on the other hand, benefit from the improvement in environmentally more sensitive industries. So far, most empirical studies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s to the total production costs is still so marginal tha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have hardly any effect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patterns and thus on foreign trade. One of the few exceptions is Van Beers and Van den Bergh (1997), who found that stricter regulations have some negative impact on bilateral trade flows between OECD countri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at tyhis outcome is partly due to model mis‐specification. The analysis id based on a triple indexed model and on its variants. It is found that, as soon as both the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country specific effect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icter regulations and foreign trade become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is suggests that environmental costs do not have a real impact, neither negative nor positive, on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进入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也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诱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国际分工深化,使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得到发展;通过生产技术和产品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高国际贸易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上升,改进国际贸易产品结构;通过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效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具有长期增长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宗商品及其价格波动的研究始终是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各方围绕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的定价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进一步引发了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因素"如何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机制以及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已成为具有深远意义且艰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介绍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的变迁及定价话语权的提高方式、大宗商品与经济安全的关系等,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揭示了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与国际经贸格局动态演变关系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和突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4,(5):57-65
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法与国际机制因存在广泛的议题交叉而面临体系化协调的问题,引发相应国际法与国际机制间的互动并为国际规则的体系化协调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为气候与贸易国际法与国际机制的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当前,碳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减排措施以及气候友好型技术贸易问题凸显了气候与贸易国际法的议题交叉,急需国际法与国际机制间的体系化协调,我国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