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广源  周洁  罗娜  吴莹 《中国市场》2013,(20):33-35,37
本文利用《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人口转变的情况和年龄结构变动。根据相关指标,湖北省在20世纪90年代就迎来人口红利时期。由于湖北省年龄结构的变动,劳动负担将会逐渐下降,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上升,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也会上升。这些变化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发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由于总抚养比下降为湖北省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4。湖北省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制定相关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自1990年以来——直处于人口红利期,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发现劳动力及资本均对浙江省GDP具有是著影响,浙江省劳动投入的产蚓津性为0.072,说明每增加100个劳动力,可以带来7.2个单位产出的增加。进而,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把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统称为人口转变.文章根据人口红利理论,使用辽宁省相关数据,对人口转变引起的消费效应和储蓄效应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郝立平 《商》2013,(8):119-119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与"人口红利"效应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和高比例的劳动人口比重,我国丰富的劳动力产生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人口红利"效应是不可持续的。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将进一步阐述"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鹏 《中国市场》2011,(13):10-11,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供给充足,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人口红利机遇期。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就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加强社会保障,以延长人口红利,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人口红利、贸易自由化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其中人口红利的劳动力数量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人口红利的劳资匹配效应及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一直表现为正向促进。同时,研究还发现:劳动力数量结构效应是贸易自由化的格兰杰原因,即人口红利能够促进对外贸易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通过对"人口红利"定义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扩展.指出人口结构转变可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论证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进一步对第二人口红利问题加以讨论,最后就人口红利的效应最大化提出理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何岩浩 《商》2014,(52):90-90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重大的经济转变和人口转变,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发展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有人说是积极作用,有人说是消极作用,生育率偏高偏低都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中国提出了放开的生育政策,但是对于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方位的提高人口素质,增加现有劳动力的竞争力和开发新的老年劳动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我们从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首先从人口数量角度通过建立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劳动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然后,我们从人口年龄变化角度建立了增长回归模型研究人均GDP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及总扶养比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不论是从人口数量角度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角度,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欢  林凤 《江苏商论》2013,(11):85-88
1995年-2011年,上海市人口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海市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且属于人口暴利阶段。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同时利用上海市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等因素对人口红利贡献量的作用来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就业保障的投入能极大程度的开发潜在人口红利,并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2012年-2020年人口红利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对上,针对海市人口红利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莹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27-28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错综复杂,目前对人口转变所处阶段仍有不同观点,但不可否认中国的人口转变有其特殊性: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转变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且低生育率带有外生性。中国的人口转变问题在给我国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新的一轮"用工荒"的出现,使"人口红利"这个词再一次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热门词汇。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和它有关的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衰竭;影响我国人口红利发挥效用的因素有哪些;又将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的层面上对这些问题都做了一一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刘春晖 《致富时代》2010,(12):109-109
当前,人口红利问题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它旨在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该文阐述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及其衡量指标,详细介绍了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具体分析了四川省人口红利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不等同于人口转变,本文将人口红利的内容扩展至人口结构、 人力资本和劳动资源再创造三个方面,形成广义人口红利概念.理论分析表明,广义人口红利引发产业结构变迁,该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进一步地,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及面板分位数回归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广义人口红利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在面临行政距离、 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时表现不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持续显著.人口结构的变化带动整个产业增长,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的提高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大,而邻近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则引起本地区产业波动.此外,人力资本在发达经济体的作用是落后经济体无法比拟的,劳动资源再创造对经济的作用基本呈现U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0--2011年宜昌市国民经济发展数据,从宜昌市三大产业出发去探索宜昌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宜昌市三大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的经济基本上保持着一种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过多的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表现出一种疲缓。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是造就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民工荒”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劳动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志着经济学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资源禀赋的人口红利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衰减期。这不仅给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严峻挑战,更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本文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人口红利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研究得出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影响在年均1.5到2个百分点之间,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黄伊星 《商》2014,(20):41-42
本文从关于人口红利的认识、人口红利的测量。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近十几年来的中国学者做的较为重要的研究做了梳理,并从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研究做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简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实施以来,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这种人口结构变迁减轻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问题的出现,使得学术界开始了关于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大讨论。采用计量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反映人口红利现状的各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缓人口红利期,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推进,煤炭资源的战略地位明显提高。本文首先研究了新疆煤炭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变动情况,并对两者互动性进行分析,然后对新疆煤炭价格与GDP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期较为准确地描述两者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优化新疆煤炭价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斌 《商》2014,(30):45-4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果惊艳全球。在促进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人口红利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拐点将近,中国经济能否继续稳增长?本文通过论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出发,结合目前学者们认为的人口红利拐点已经显现的看法,本文提出提升劳动力自身人力资本,逐步放开劳动力流动限制可以延缓红利消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