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梅萍  黄志忠 《经济师》2002,(7):129-130
文章指出 ,在我国市场中 ,股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重大。在股市高涨 (牛市 )时期 ,投资于风险越高的股票 ,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也越高 ;而在股市低迷时期则相反 ,投资于风险越高的股票 ,所承受的损失就越大。而且通过股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发现了我国股市存在对利润的过度反映和股市调整所产生的“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2.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阶段,表现出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其他状态下两者关系都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3.
牛市起步     
《商周刊》2015,(7):26-27
过去一个月,政策春风频吹,牛市起步,预测称年内沪指有望冲击5000点。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风险也在加剧。"今晚小区的家长群没有按惯例讨论宝宝,而是讨论股票,真是牛市氛围。"3月19日晚间,国内一位知名宏观分析师更新了朋友圈。确实是牛市,而且是"国家牛市"。过去一个月,政策春风频吹。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资本市场"承载着改革梦想",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证监会支持、欢迎养老金入市及主席肖钢"股市上涨是对改革开放红利预期的反映"等一系列政策信号及高层表态,明确  相似文献   

4.
几乎每逢一轮牛市,都有很多人会问,股市出现这么快的上涨是不是合理?到底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作用?因为中国股市历来都是这样,暴涨、快跌,牛市可能一两年就见顶了,而熊市一走就是七八年漫漫路.摆脱二级市场的一些主题投资,来冷静分析资本市场的内在机理,25年来股市到底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对于认清中国股市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刘亮 《资本市场》2007,(1):28-31
2006年年终,股市再次见证了疯狂,12月25日股市上涨至2400点,12月26日股市继续疯狂上攻。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股市已经由“牛市”变成了“疯牛市。”但是可以预计,如果这样的论调一出,肯定会遭到希望股市快速上涨的人士的围攻。他们会举出无数条理由来告诉你股市快速上涨是合理的。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则显示,股价越高的时候,风险也就越大。市场短时间内疯狂上涨,肯定也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风险。 从儿童成长为青年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如果只用5年时间一个儿童就可以长成青年,无疑是有些病态的。相同的道理对股市同样适用。此时的股市也许是多一些逆向思维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张炜  刘方池 《当代经济》2007,(11):90-91
随着沪深两市成交屡创历史天量,股指一路攀升,中国内地股市迎来了1990年股市开市以来最大的牛市上涨行情.本文结合中国股市特定的现状,提出如今的全民炒股热潮孕育着一场非理性繁荣的质疑,采用股票市场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从众行为来测度股市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并且以突破万点的深成指包括的40只股票为样本股票,采用收益率离散度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以判断"散户时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从众行为的非理性因素,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全民炒股的热潮下非理性繁荣出现的原因和培养理性的投资者对理性繁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动量和反转投资策略在我国股市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5年前上市的股票作为样本,发现我国股市中也存在明显的动量和反转盈利,且两种效应的强弱与大盘走势相关,当市场为牛市特征时,动量效应明显强于反转效应;当市场为熊市特征时,则反之.经典的CAPM模型无法解释动量和反转盈利的来源,检验表明投资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不同反应方式,可以很好解释我国股市中的动量和反转盈利,利用上述检验结果还可以解释我国股市中许多有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市是否是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骁 《经济师》2001,(10):36-37
文章对我国股市是否是一个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进行了定义并加以区分 ,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沪、深股市的 10只股票进行实证分析 ,计算出每只股票在重大消息公开后的 β值 ,并与其历史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股市既不是一个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也不是一个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01,(10):41-45
<正> 从1999年“5·19”行情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延续着牛市行情,最近基于政策面的一些变化,股市有了深幅回落。但无论在牛市行情还是整体回落当中,都明显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平衡。准确分析、理解长期以来二级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对于理解今后的市场趋势,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我国证券市场在运行的每个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报告将对不同行业板块、不同业绩板块、不同市值板块和次新股板块分别在时间序列上进行考察,根据统计结果,全面分析二级市场走势的行业、业绩、市值和次新股的结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市场投资机会作出预测性的分析。在对统计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之前,先明确本报告的研究思路。首先,计算沪、深股市的大盘指数。其次,计算各个行业指数和板块指数,本文把市场上股票分为31个行业.把计算时段截止日前一年内上市的股票作为次新股,根据流通市值分  相似文献   

10.
范志方 《当代经济》2018,(13):24-26
我国A股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自2015年以来的三次股市“暴跌”反映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亟待完善.本文在回顾了我国股市泡沫破裂后的一些表现,提出在制度、市场、投资者层面上应形成股灾机制,认为政府对股市的扶持不应该只关注股票的价格,而更应该关注股市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中国特大的历史性牛市已经到来。5月份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一系列历史高位:上证指数突破了4000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上市公司同行业覆盖率提高,股市开户数达9000多万户,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476家,总市值超过18万亿元,股票市值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沪深两市成交屡创历史天量,股指一路攀升,中国内地股市迎来了1990年股市开市以来最大的牛市上涨行情。本文结合中国股市特定的现状,提出如今的全民炒股热潮孕育着一场非理性繁荣的质疑,采用股票市场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从众行为来测度股市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并且以突破万点的深成指包括的40只股票为样本股票,采用收益率离散度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以判断"散户时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从众行为的非理性因素,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全民炒股的热潮下非理性繁荣出现的原因和培养理性的投资者对理性繁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股市全面退潮2000—2001年,持续走强多年的世界股市大起大落。1999年,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全球总产值;2000年上半年,各主要股市纷纷攀上历史最高峰,但从下半年开始便急转直下,至今没有根本改观。股市退潮在世界最大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表现得极为充分。美股牛市几乎纵贯整个90年代,2000年第一季度登峰造极,三大指数的最高纪录都是那时创造的: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为11722.98点;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为5048.62点;2000年3月24日,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综合指数为1527.46点。2000年4…  相似文献   

14.
暴风雨来临之前通常是出奇的寂静。比寂静更可怕的是,全流通改造来临之前A股市场接受了一场全盘暴跌的洗礼——4月22日,上证指数再次创下6年来的新低,深沪市有130多家股票跌破了净资产值。这意味着,即使国内股市能够在新的全流通方案开始后迎来一轮牛市,那它也是要真的从废墟上重新站起;市场预期越来越近的“全流通改造”方案是否能被市场各方接受,现在尚不可知,因为关于决策层的消息习惯性地近似真空。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递机制对模仿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仿投资行为是股票市场研究的一个最新领域。研究表明,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仿投资行为,我国股市也存在明显的“追涨杀跌”现象。模仿投资倾向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而且表现在单个股票上。本文将运用行为金融理论的最新思想,来剖析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中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松 《经济论坛》2009,(15):19-23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来源于南京某一证券营业部的个体投资者的交易数据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文章首先将1997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1日的中国股市划分为牛市和熊市。分别研究牛市和熊市中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结果发现在牛市中个体投资者表现出了更强的处置效应,但是在熊市中个体投资者却表现出了反处置效应,即投资者卖出亏损的股票而持有盈利的股票。此外投资者的个体信息会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8,(1):26-30
1996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3年“熊市”之后,迎来了久违的“牛市”。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虽入“牛市”但问题尚多,相关各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学界、业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更是处于迷茫时期。  相似文献   

18.
财经观点     
《经济》1999,(2)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1月3日的《经济与信息》上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秩序混乱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股市“泡沫”过大,股票缺乏长期投资价值。股市“泡沫”过大不仅不利于股市长期健康发展,也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长期以来,在以行政主导的监管模式之下,为了保证一级市场企业股票能够以较高的“溢价”卖出,人为控制市场扩容速度,或采取其他措施阻止股市向下调整,使得股市供求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其结果使得股市  相似文献   

19.
投资选择权约束、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定的股票总是被市场上特定的投资者群体持有 ,以反映该投资者群体对投资资产价格的评估意见。投资者意见的分歧会导致股票市场的资产出清价格偏离均值 ,股票价格趋于均衡的波动幅度也会变大。中国股市上投资者投资选择权的约束加大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权来促进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的缩小能有效降低中国股市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2014年10月底到2015年6月初,中国股市从2200多点迅速上涨到了5000点以上,股指的强势上扬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思考.那么对于现在的股市,风险如何?投资者又该如何操作? 增速低点在6.5% 《经济》:回顾这波行情,您觉得这与上一次牛市的出现相比,有哪些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