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进入交换的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不断丰富和增加,商品流通体制已经越来越显得不适应。因此,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特别迫切的是商业体  相似文献   

2.
<正> 在当前的流通体制改革中,我们把改革商业批发体制作为突破口,以“放开、搞活”为目标,于今年1月试办了工业品贸易中心。两个多月来的实践证明,它有效地参与了市场调节,突破了多环节、封闭式的流通体制,是改革现行批发商业体制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模式的批发商业体制,研究批发商业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明确这个问题。多年来,我国批发商业体制,一直存在按行政区划组织商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实行商业批发体制改革,必须要紧紧遵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按党的十二大“大力疏通、扩大和增加流通渠道”的要求,研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批发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按笔者浅见,就是坚持以国营商业为主体,同时发挥多渠道的流通的作用,改革组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十字”形的商业批发机构。这个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制订了蓝图,是加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改革的重大决策,是指导经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决定》精神的指引下,批发商业部门正在从根本上改革以一、二、三级站为主体的独家经营、封闭式、分配型、多环书的批发体制为开放式、经营型、多渠道、少环节的批发体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会娟 《经济问题》2003,(11):61-6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面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应从模式转换、机制创新和体制再造三方面努力进行商业化改革、商业化经营和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6.
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六五”后三年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项改革将与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改革商业流通体制一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济纵横》1993,(5):39-40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银行在改革金融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入市场机制搞活资金融通与营运等方面有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错综复杂,并受协调配套不够等因素影响,使金融体制改革受到一定制约。因此今后银行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中,既要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协调、配套,又要通过银行自身的改革,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价格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曾经指出,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个论断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对我们今后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这里的市场导向,主要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9.
一、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历程 1.按劳分配体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对内改革主要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积极性,所以我国以收入分配体制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商业经济学会于九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忻州市举行首届年会。参加年会的代表集中讨论了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政企分开是改革城市商业体制的突破口 讨论中,一致认为实行政企分开是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十一五”时期至关重要。这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都是改革的难点和重要任务。改革以什么为重点。才能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动起来,确实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改革,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涵义,现行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弊端,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及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由是由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决定的,根本上说是要将传统体制的微观基础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最大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问题,决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改变改革的正确方向。无论是回到国有体制的老路上去,还是将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都将把改革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由是由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决定的,根本上说是要将传统体制的微观基础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最大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问题,决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改变改革的正确方向。无论是回到国有体制的老路上去,还是将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都将把改革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七五”计划的精神,结合我国物资流通(即生产资料流通)的实际,本文就“七五”时期物资流通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一、“七五”时期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设想“七五”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从整体上带有综合性的改革和各个领域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配套改革。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物资流通体制进行了局部的、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实现“七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物资流通体制还必须进一步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已进入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三阶段,主要特征是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总体原则来改革整个经济体制。这要求按照"市场决定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政府体制、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对外开放体系。只有正确认识改革的新阶段,才能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7.
八年来,我国商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取消了统购包销制度,形成多种经济形式组织商品流通,结束了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沉闷局面,旧的计划分配式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运行机理日趋协调、完善。但是,改革中的“半截工程”很多,配套工作没跟上。商业新旧体制鼎立,不时发生矛盾和磨擦,旧体制仍很坚固,新体制还不健全,只要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传统的行政分配式办法又会卷土重来,使改革步履艰难。现在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近几年的商业体制改革,从困境中找到出路,把改革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商业体制是改革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批发商业体制是改革商业体制的重要一环。 商业对生产和消费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批发商业是商业的主体。工农业产品必须通过流通渠道进入消费领域,才算完成生产的全过程。流通渠道是商品流转、运行的必经道路。批发商业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它向生产单位购进商品或向其它商业  相似文献   

19.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又应当放在转换经济运行机制上。或者说,抓住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就等于抓住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所谓转换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机制,意味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充分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自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简称“分灶吃饭”),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简称“总额分成”)的财政体制。同时,还进行了第一步、第二步“利改税”的改革。几年来,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暴露出现行财政体制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与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笔者认为,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就是要使各级财政走出预算收支统一于国家一级预算的圈子,实行彻底的分税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级财政单独预算,自求收支平衡的分级财政的财政体制。本文就财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分税制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