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脱钩模型和分解模型对1998—2020年中国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解析。研究发现:1998—2020年我国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间呈现负脱钩状态,但是负脱钩程度在减弱,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向协调发展的方向改善。脱钩稳定性方面,工业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但是稳定性程度在逐步提升。从脱钩因素方面分析,1998—2020年,电力脱钩弹性(EL)、工业电气化脱钩弹性(LS)、价值创造脱钩弹性(SG)均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能耗脱钩弹性(CE)还未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正向贡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正面临气候变暖和人口激增的双重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CO2排放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城市体系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城市体系双重视角,探索1971—2018年世界117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提升对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则有效降低了CO2排放。通过更换主要解释变量及模型方法,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群都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以缓解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CO2排放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省域FDI与CO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FDI和CO2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高值集聚区。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FDI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中国的CO2排放量,"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大于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其他温室气体,它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在100年时间尺度是CO2的28倍,20年时间尺度是CO2的84倍。当前,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甲烷的深度减排是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1.5℃以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伴随FDI规模扩大和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FDI对城市环境影响效应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基于我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和FDI数据,通过构建分位数和GWR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城市FDI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关系,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城市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排放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人均GDP对污染排放正相关且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在污染排放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城市,FDI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碳税是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论文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与经济状况,对碳税基本税制要素进行设计,并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碳税税率,分析对宏观经济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征碳税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两种经济损失约束条件下,我国最优碳税税率分别为12.26元/吨CO2和24.32元/吨CO2。基于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我国实施“低开端,动态渐进”的税率模式,可采用12.26元/吨CO2作为初始税率,并提出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的其他策略,为相关部门在碳减排及经济增长二者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碳排放(CO2)数据库为依托,对省级CO2排放的趋势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区域协调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与CO2排放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是决定碳排放的核心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会对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省际异质性研究发现,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标准两阶段倒"U"型特征,以河南和湖南为代表的轻工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第一阶段上升、后两阶段下降的三阶段不规则倒"U"型特征;以河北和内蒙古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型省份,碳排放在经历了两阶段的增加之后,才迎来下降期,该类省份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中国"双碳"目标的具体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和区域碳减排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路正南  罗雨森 《技术经济》2021,40(6):102-111
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可能同时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和"污染避难效应".因此,选择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莫兰指数(Moran's I)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刻画,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双向FDI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中国双向FDI对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中国双向FDI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抑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双向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伟 《生产力研究》2014,(12):16-19
文章利用2000—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资源税与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选取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衡量污染物排放规模的指标,选择人均GDP、资源税、科技创新支出作为解释变量,选择人口密度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变量双对数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和资源税与二氧化硫排放量成正相关关系,科技创新支出与二氧化硫排放量成反相关关系。文章还对资源税影响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和作用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是能够显著被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和钢铁冶金行业是高耗能、重污染的两大行业,随着电力行业超低排放工程的实施,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也在逐步推进。烧结烟气是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具有低温、高硫、成分复杂的特点,污染物有颗粒物、SO2、NOx、CO2、CO、二噁英、氟化物、氯化物等。  相似文献   

11.
刘玉博  汪恒 《财经研究》2016,(12):119-130
关于开放条件下 FDI 环境效应的研究,关系到中国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基于 Copeland-Taylor 模型,将环境规制内生化于模型之中,分解并考察了 FDI 对本地环境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理论分析表明:(1)FDI 对本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2)FDI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为正,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且理论上存在 FDI 改善环境质量的门槛值。进一步地,文章选取二氧化硫浓度而非以往文献常用的污染物排放量表征城市环境质量,在地级市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现阶段 FDI 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总体上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量;(2)FDI 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存在门槛值,即当 FDI 比重超过0.12时, FDI 的增加将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文章为当前我国如何有效地发挥 FDI 的改善环境作用以及制定更为灵活的引资政策和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9—2018年大气PM2.5遥感反演数据集,综合运用GIS时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了中国城市PM2.5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PM2.5低浓度城市数量增加,而高浓度城市数量减少,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有所改善。(2)中国PM2.5时空集聚效应明显,呈“东—热、西—冷”的集聚格局,2009—2018年高值聚集区向东北扩张后向中部收缩,沿海城市始终保持高值聚集区;低值聚集区集中在西部,且范围逐渐缩小。(3)人口与城市化、产业与能耗、交通因素对PM2.5时空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人口与城市化指标层中的人口密度因子为强相关因素。在区域尺度上,人口密度、年末实有城市道路、城市建成区占比与城市绿地率对内陆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影响较大;而沿海地区仅人口密度、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对其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FDI与中国省际能源消费强度间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素  王波志 《技术经济》2011,30(10):66-71
建立了能源消费强度和FDI规模的面板VAR模型和面板计量模型,采用199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能源消费强度和FDI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FDI规模对能源消费强度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规模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保持在4.3%左右;FDI规模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呈典型的倒U型关系,说明能源消费强度随着FDI规模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测度2003-2018年中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比较诱导劳动型FDI和资本型FDI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环境规制强度。结果表明:FDI并不会自动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需借助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但环境规制强度应保持在合理区间。静态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第二门槛值后,两类FDI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但仅资本型FDI显著。动态面板模型结果表明,当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第三门槛值后,两类FDI均能够发挥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为诱导FDI发挥正向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污染密集型行业设置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而在清洁生产型行业设置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  相似文献   

15.
贾真  杨小辉 《技术经济》2020,39(9):101-109
外国直接投资(FDI)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为了分析FDI对CO2 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6 年省际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利用GMM方法构建了FDI对不同地区CO2排放影响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东北地区FDI对CO2排放具有双门槛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最优区间为(8.8939,,10.4714),华北地区不存在门槛效应。东部沿海、东南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和西南六个区域存在单门槛效应。其中黄河中游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槛值为最优区间,而其他五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低于门槛值为降低碳排放的最优区间。各地区应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外国直接投资负面清单,并通过金融优惠、构建技术共享平台等方式降低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2015—2021年全国、七大地理区、省域、城市群及重点城市NO2浓度的时空变化,论述了我国“十三五”时期以来NO2污染治理成效。研究认为:(1)“十三五”时期以来NO2减排工作取得了2021年相对于2015年城市NO2浓度年均值及NOx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3.33%和46.03%、在NO2浓度高值的11月~1月分别下降了11.76%、24.44%、16.28%的显著成就;(2)“十三五”时期以来七大地理区NO2浓度呈现同步降低态势,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群引领所在地区NO2浓度下降;(3)城市群NO2浓度呈现出北方城市群高于南方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晋中城市群NO2污染“聚集成片”、中心城市NO2浓度及降幅均明显高于所在城市群的分布特征;(4)“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3大类19个城市群NO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碳达峰目标下预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碳强度;同时,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共同前沿理论及共同前沿非径向曼奎斯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指数(MNMCPI)对减排潜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由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碳强度预测序列均方误差(MSE)为0.00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5%,显示了较高的精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强度2028年相较于2005年下降67.5%,提前实现国家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其中:贵州碳强度下降幅度最大,2030年相较2005年下降77.5%,福建、江西、海南下降幅度均在65%以上。(2)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减排潜力呈波动下滑趋势,2016—2030年均减排空间达26.59%,约21649.33万吨CO2。到2030减排潜力达21.9%,为2016—2030年最低值,由于减排潜力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碳排放效率越高则减排潜力越小,这意味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排放效率得到优化。(3)通过探究CO2排放效率变化,间接分析区域内减排潜力变化...  相似文献   

18.
首先考虑不同行业能耗差异对能源效率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新疆34个行业聚类分析得到高能耗、一般能耗、低能耗三类行业,同时考虑不同污染物的非期望产出对环境危害程度的差异,将SO2、CO2、COD、烟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加权综合值纳入测算模型,以2000—2018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BM模型测算全行业及其三类能耗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进一步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新疆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缓慢上升趋势,高耗能行业稳步增长、一般耗能行业波动增长、低耗能行业缓慢增长,三类能耗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技术水平、所有权结构、环境规制水平、能源消耗结构对三类能耗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严敏 《经济师》2010,(6):50-51
文章运用1997年-2007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外商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方面探讨我国外资的引进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外资的引进加剧了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对外资的引进进行合理引导,进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1993~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均GDP与人均工业二氧化硫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而与人均工业烟尘和人均工业粉尘排放量之间呈自上向下的曲线关系;经济结构和技术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影响,而经济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