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针对粮食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极其困难和粮食"三品一标"产品标准公信力严重缺乏等诸问题,基于湖北省粮农谷农联社生产经营新型"放心粮"的实践,突破传统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粮食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的全产业链新模式——"放心粮"经营模式。此模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了粮食供给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平  贾峤  吕萍 《农业经济》2012,(9):125-126
粮食流通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分析辽宁省粮食流通的"批发市场农户"、"契约"、"一体化"模式,研究不同流通模式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促进辽宁省粮食流通的高效运转,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虞洪 《农村经济》2020,(4):10-16
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双重结构转型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散的小规模粮食经营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规模的粮食经营模式又受限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粮食生产只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两大路径,其中服务规模是比土地规模更为重要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路径。而且,中国地形地貌复杂、耕作条件、要素配置以及主体发育等情况差异极大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粮食生产经营不能"一刀切"地采取单一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模式。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粮食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粮食主产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四川省邛崃市依托"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担保"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在对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总结基础上,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其内在机理,表明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土地规模经济性和服务规模经济性,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太和县是皖北农业大县,这里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群众种粮养畜历史悠久。10多年来,全县粮食生产连上台阶,单产、总产屡创新高,常年种粮面积突破300万亩,粮食总产超百万吨。太和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支持政策负外部性凸显、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等挑战。应重塑"量质并重、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粮食安全观,构建"产销平衡、需求导向"的粮食生产模式,理顺支持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由单纯支持粮食增产转向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长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防控贸易摩擦风险的基础上,抓住机遇适度进口,减轻国内粮食供给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太和县是皖北农业大县,全县现有耕地173.4万亩,人口175万。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粮食生产连上台阶,单产、总产屡创新高,常年种粮面积突破300万亩,粮食总产超百万吨。太和已成为"安徽省小麦亩产千斤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创新示范基地"。今天,作为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8.
建设"三大一航母",粮食是关键,"大基地"是根基。应准确厘清"三大一航母"科学内涵和逻辑关系,着力以"四藏"战略指导"大基地"建设,做实粮食生产基地,做强粮食企业,做优粮食产业,构建技术驱动型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农地运营商,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借助数字技术强化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运输、粮食消费的管理,以数字技术形塑粮食的优质、高产、高效、节约模式,为粮食安全提供新动能。通过加强粮食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优化粮食生产生态、生产粮种、生产收割、生产加工等发展格局,推动粮食优质高产。通过深化粮食储存的数字化管理,推进农户、企业、地方和国家粮食储存的智能化、自动化、科学化,助力减损增收。通过强调粮食运输的数字化管理,强化政府部门、粮食企业、消费者对粮食数字运输的认知与应用,提高粮食运输的效率。通过筹划粮食消费的数字化管理,引导人们改变粮食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模式等,构筑粮食的节约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经农业部专家组的实打验收确认,以"整建制大方田"推进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的山东省齐河县,2014年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平均亩产获得了3个全国第一:小麦715.97公斤,玉米786.30公斤,小麦加玉米全年实现亩均"吨半粮",达到1502.27公斤,刷新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实践已经并且正在证明:"两大经营主体创新、两大综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产业全新发展环境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了农业科研力量与先进技术、绿色粮食生产和营销的全面融合,为绿色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绿色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绿色粮食产业发展的意义,并从完善产业理念、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销模式等角度,探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绿色粮食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中国粮食的供给正处于从分散化的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化提升加速演化的拐点阶段。通过考察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粮食经营模式,结合湖北粮农谷农联社的生产粮食的成功实践,提出构建一种新型"放心粮"经营模式,促进粮食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供给的质量和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中国粮食电商22年发展过程,分析了粮食电商模式现状,如网上期货交易、大宗商品交易、B2B粮食交易、网络零售交易、O2O模式创新、跨境电商、电商园区、网上交易会等;分析了粮食电商模式创新特点,如起步早、模式多、后劲足、空间大;分析了电商模式存在的4个问题;探讨了粮食网上"一带一路"、粮食网上"RCEP"、粮食网上G20、粮食e WTP建设;提出了推动中国粮食电商模式创新的5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丰城位于江西省中部,素有"煤海粮仓金丰城"的美誉,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近年来,丰城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取得明显成效,被农业农村部等8部委选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项目引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一是在粮食种植领域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模式。在荣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农业部推出58套"种粮指南"本刊讯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今年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组装了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按照相应的技术模式图操作,农民种田更轻松省力。据测算,示范区域产量将超过现  相似文献   

16.
<正>粮食产业是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求的"民生产业",也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态产业",还是足食强兵、保卫国防的"安邦产业"。对粮食安全大业,务必始终抓紧。在世界粮食版图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粮食生产大国、加工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必须以基本国情、粮情为依据,创新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探索振兴粮食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推广实施粮食种植产业化经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粮食种植产业化联合体、优选粮食种植运营模式、实施种植流程闭环管理、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构建粮食种植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有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粮食种植经营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年底,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就四川省崇州市开辟创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四川崇州依托10万亩粮食综合示范基地以及烘干等产后服务中心,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发展"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的难题,实现了粮食生产和收储现代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崇州模式"以现代农业合作和新型产后服务体系双轮驱动,推进粮食种植、收储、干燥、加工和销售等流通业务一体化,拓宽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涉及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组织模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化服务的多元主体共生”的粮食生产组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农民自组织的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下,通过土地托管,让多元粮食生产主体能够在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生产主体生产过程的短板,能够有效配置自身资源,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并能有效的对接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形成适合中国特色需求的粮食生产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