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22年5月18日,世界气象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列举了一系列2021年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监测结果和重要气象事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结论是:最近7年(2015-2021年)是人类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而史上最热7年,也仅仅只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外在表现的冰山一角,该报告还指出了2021年其他一系列气候变化潜在危害,如极端气候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等。这些气候变化事件已经对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农业生产、粮食和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2021年10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1年气候服务状况:水》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高温天气发生频次的增加,将会导致一场全球性水危机,各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应对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截至2018年,全球有36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用水量严重不足,这一数字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50亿人。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频繁的高温、干旱和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导致水资源危机日渐严重。由此,厘清当下的水资源危机及其带来的各种挑战,强化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协同应对能力是应对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
《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多项气候指标创下新高,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50%、64%和12%;2023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1.45±0.12℃;2014—2023年,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经达到了4.77毫米/年,比1993—2002年升高了一倍多。气候变暖导致2023年极端气候频发,地中海热带气旋“丹尼尔”是2023年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气象灾害,极端高温干旱气候还在欧洲、加拿大以及美国夏威夷引发了极具破坏性的山火。极端气候严重冲击了全球农业发展,导致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为应对气候变暖危机,各国应切实履行各自的减排承诺,加快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4.
2022年5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1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近十年来全球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已经达到4.5毫米。海平面加速上升,严重威胁着一些岛屿国家和滨海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威胁,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搬离迁居,建造巨型海岸防护工程,加强海岸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建造漂浮城市,打造气候适应性城市等。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严重次生灾害,要从根本上控制海平面上升,还需要世界各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出发,切实履行自己的减排承诺,遏制乃至扭转全球变暖趋势,这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文章实现了一个面向气候保护的多国宏观动态经济模拟模型(MICE,Multi-Region 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MICE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各国不同气候保护政策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各国在三种情景(基准情景、合作情景和非合作情景)下全球及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碳排放情况。研究发现,在基准情景下,中国在2100年的人均碳排放和人均累计碳排放(从2005年到2100年)仍较低,在模型研究的六个国家(地区)里中国处于倒数第二位;如果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不达成合作减排协议,那么没有国家会采取主动性的减排政策;全球合作减排不但能够保证温度上升得到控制,而且经济情况在三种情景中也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数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并提出"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导致,而且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6年度《浮尘报告》,该报告系统地阐释了2016年全年全球大气浮沉水平及地域分布情况,并指出沙尘暴给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该报告要求各国加强在治理沙尘暴方面的协调,改变沙尘暴的监测及预警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了全球备受瞩目的三大环境难题。沙尘暴并非一个单一的污染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2019年已经过去的半年,全球多地气温再创历史记录,且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在不断上升,使得2015—2019年可能会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无独有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也在7月18日发布了《全球气候报告》,报告称6月份全球各地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 2014年史上最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1月26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成为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4年,全球各地旱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并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气候变化会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未来的可能影响正在向我们敲响警钟: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正在发生并将持续。  相似文献   

10.
2024年3月11日,欧洲环境署发布的《欧洲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指出,欧洲气候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快的大陆。同时,该报告还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欧洲在生态系统、健康、食品、基础设施、经济和金融五大领域面临的36项气候风险。其中,8项气候风险已经达到临界水平,欧洲国家必须采取更多紧急应对措施才能避免危机恶化。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欧洲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而极地放大效应、高空双急流、陆地特性等因素则进一步增加了欧洲的变暖速率。为应对气候变暖,欧洲提出和实践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和措施,为全球气候事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风险,欧洲未来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升社会气候适应能力,降低极端气候危害。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1月13日,经过历时两周的艰苦谈判,全球197个国家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一致同意加大对碳减排的承诺,并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加大对贫困国家的援助。客观而言,这一公约带有强烈的妥协色彩。一方面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及极端天气的频现,使得各国加大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注,疫情后全球主要经济体致力于推进经济的绿色复苏,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出现的煤气油等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及疫情的反复,也暴露了各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软化了化石能源的表述,并弱化了净零目标,达成了一个能够兼顾各方诉求的中庸结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后续进程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1月13日,经过历时两周的艰苦谈判,全球197个国家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一致同意加大对碳减排的承诺,并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加大对贫困国家的援助。客观而言,这一公约带有强烈的妥协色彩。一方面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及极端天气的频现,使得各国加大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注,疫情后全球主要经济体致力于推进经济的绿色复苏,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出现的煤气油等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及疫情的反复,也暴露了各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软化了化石能源的表述,并弱化了净零目标,达成了一个能够兼顾各方诉求的中庸结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后续进程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搭建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围绕基本原则阐释、减排、技术与资金、履约核查和透明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公约框架下逐步发展完善。德班平台建立以来,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治理机制发生显著变化。巴黎气候大会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公约》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称责任"减排转变为在一个共同平台上,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目标贡献力量。"承诺+审评"作为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主流形态。中国须在主动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中的大国作用,切实推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14.
2020年3月10日,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仅次于2016年。由于温室气体水平持续上升,新的"史上最热年"可能在5年内出现。人类已经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标的轨道,亟须采取更有力度的行动计划。而在此之前,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事实上,对于不少国家来说,适应气候变化并不是未来的设想情景,而是已经迫在眉睫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气候变暖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并已成为深入讨论的热点,也是全球各国需要通力合作、不断改善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趋势。基于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及趋势,文章总结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的贡献,并就气候治理问题提出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环境保护问题的日趋突出,全球环境治理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高度重视的课题.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国际气候政策的转移,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将受到国际气候政策的双重影响.由于政策转移的驱动机制的差异,国际气候政策转移可分为学习型政策转移、强制型政策转移以及道义型政策转移三种类型,不同的政策转移类型将对我国产生不同的影响.应该通过构建学习型政府,增强政府的政策学习能力;推动政策智囊机构建设;加强政策转移的战略部署;增强国际气候政策转移的文化与体制敏感性;充分考虑国际气候政策的本土适应性;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政策协商以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等一系列措施应对国际气候政策转移的消极影响,主动提升我国的气候治理水平,建构更为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谈判的主导者,其低碳技术领先全球,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中国等排放大国纳入其主导的全球气候谈判体系符合欧盟三大布局主导下的核心战略目标.全球气候谈判的焦灼,迫使欧盟通过欧盟—拉美峰会、非加太—欧盟联合大会等平台,拉拢利益合作伙伴,以增加其主导气候谈判走向的砝码.欧盟气候政策的转变,削弱了气候谈判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谈判阵营的力量,使中国日益面临谈判伙伴减少,乃至被孤立的风险,增加了未来的谈判压力和难度.为此,中国要加紧对欧盟气候外交长期战略布局的研究,密切关注欧盟今后的气候外交政策动向,制定长期气候外交政策战略,同时加紧国内低碳转型的速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8.
闻章 《资本市场》2007,(7):57-59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当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日前在德国小城海利根达姆闭幕的八国集团会议,虽然在温室气体减排这一关键问题上达成了一项妥协性协议,八国答应"认真考虑"到2050年使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提议,但由于该协议缺乏执行力度,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依然含糊不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气候智能型”农业及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智能型"农业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及贸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逐步凸显,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走"气候智能"发展之路应围绕智能化应对洪水和干旱等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在退出《巴黎协定》107天之后,美国政府宣布2021年2月19日正式重返该协定。拜登政府上台后,将解决气候问题作为其首要任务之一。拜登在宣布重返《巴黎协定》的声明中表示,美国政府不能再拖延或是减少努力来应对气候危机,必须联合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应对气候变化。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对美国国内和全球气候治理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