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央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ACS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会计核算数据和会计账务处理大集中是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外中央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近期,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拟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换版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的设计调研,笔者提出了一些设计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央银行的基层县级支行,抓好调查研究工作,胸怀全局,把握微观,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价格监测的需要,中央银行建立了一套价格调查制度,为验证实际调查效果,笔者根据广东省2000年以来的调查数据,首次对中央银行价格调查制度进行效应分析。综合来说,中央银行价格调查制度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满足价格监测的前瞻性需求,可以弥补单纯依靠价格指数分析的不足,可以提高价格判断预测的准确性,也更贴近货币政策需要。  相似文献   

4.
论中央银行视角下的微观流动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中央银行之间存在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将专业化的货币操控权委托给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对这一权力的运用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在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高,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显现的更加明显.政府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不清晰,就会导致中央银行对外发送的政策信息缺乏代袁性,使微观主体无法辨别声音来源,进而影响中央银行的声誉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旨在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来详细分析这种关系,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万晨 《征信》2017,35(9)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会计标准日趋国际化以及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特点及不足的基础上,主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及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完善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制定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进行了持续研究和实践探索,这些经验值得中国在完善自身宏观审慎框架中学习和思考.宏观审慎政策主要有几种制度模式. 是中央银行模式.中央银行模式主要以英国、日本、韩国、爱尔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捷克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的央行兼有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银行工作暂行条例》,对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理顺了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关系,从而为银行正常发挥金融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去总认为中央银行是搞宏观的,专业银行是搞微观的,宏观要控制,微观要搞活,把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工作对立起来。1984年第4季度出现的信贷  相似文献   

10.
<正>有的同志认为,中央银行宏观控制调节作用仅限于总行(或省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县支行难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应当看到,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是中央银行的基层机构,同样具有宏观控制和调节的职能.由于各专业行经营具体业务的经济实体是地(市)和县支行,因此必须依靠中央银行二级分行和县支行,在各自辖区内履行中央银行的有关职责,才能把住“闸口”,达到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目的.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职能作用,必须赋予一定的权限,使之有职有权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一、加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地位.国  相似文献   

11.
卓君 《武汉金融》2002,(12):25-26
所谓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效力,就是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使微观实体经济发生变化,最终促使货币政策目标实现预期效果的客观评价.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广丰县近年来贯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效评析,从中揭示影响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深层次矛盾,提出可行性政策措施,以确保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外中央银行独立性立法的介绍 ,指出我国在立法上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正>总行关于人民银行系统建立会计分析报告制度的决定,是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现就如何做好会计分析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要明确会计分析的目的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单一的银行体制,银行会计工作处于各项业务活动的第一线,直接办理企业单位的资金收付和存、放、汇、拨的帐务核算,银行会计人员形成了“会计就是算帐”的传统观念.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对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业务上实行”领导、管理、协调、监督、稽核”.因此,在会计分析工作中,无论是搜集、积累资料,还是确定调查的课题,都必须从有利于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出发.通过会计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摸索客观规律,从而达到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行使的依据、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国外中央银行财务预算体制具有差异性,本文分别从预算程序、预算公开方式以及预算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对国外中央银行财务预算体制进行了比较,不同的财务预算体制对我国中央银行财务预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DSGE模型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分析方面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中央银行在经济建模方面的一个新视角,该模型的显性建模框架、理论一致性、微观和宏观分析的完美结合、长短期分析的有机整合等独特性日益受到中央银行的青睐。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带有金融加速器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基于我国的数据,采用Bayes技术估计了我国的DS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错配是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一问题在新兴市场国家特别突出.有关货币错配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大进展,一年多来,国内许多学者结合中国实际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实际,先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我国货币错配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然后,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我国中央银行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最后,提出一些应对货币错配非对称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的经济现实,从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德国中央银行的实地调查以及在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多年工作的实践,本文对中国、德国中央银行的统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德国中央银行统计工作的架构、法律、部门安排、数据采集、报表编制、统计技术、报表体系、数据披露、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人民银行的实践进行比较,提出若干值得我国学习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中央银行在国际上经济金融活动的地位日趋增强,作为中央银行核心业务之一的会计业务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外中央银行处理方法存在不同,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应在结合国内实际的基础上,对国外的经验做法,应有所取舍,不能照搬照用。要加强对我国中央银行财务会计的改革研究,适当采用国际中央银行通行的会计标准,建立人民银行业务特点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