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乒乓球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在分析我国乒乓球产业现状基础上,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乒乓球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即产业机制有待完善,消费产业发展受阻;国际市场竞争凸显劣势,产业国际化受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乒乓球产业发展的路径,即激发科研创新活力,重塑和完善内循环生产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国际大循环;把握双循环本质要义,促进国内外循环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价值增值分析等,实证检验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内经济循环的发展情况,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渊源与发展变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内生因素驱动而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备现实的可行条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中国版全球化的发展范式,突破当前全球化的不足,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更大规模与范围效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助推中国经济继续腾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现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贸摩擦导致对外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以此为视角,通过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外贸易和政策因素,分析我国2012—2018年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东北地区第一和第三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促进,第二产业仅受到国际循环的促进,而地区消费则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东部地区第一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影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已完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未能有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仅第三产业受到资本的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对其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已基本参与到“双循环”之中,但较弱的消费潜力对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十个明确"中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①.历史逻辑是我们探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视角.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顺应百年变局的战略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需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循环理论来指导实践,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介变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发展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升级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内产业深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利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复杂技术产业在国内区域分工和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一带一路"在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良性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作出的战略决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繁荣世界市场思路的新实践,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互动性特征的认定与顺应世界市场动态性发展的新举措,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运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创新提供参考。结合商业银行的运行及发展特点,总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商业银行运行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即强调需求并重的改革理念,实现金融科技服务的创新,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对我国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明确部署,特别强调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更好发挥我国的“大国优势”,塑造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冉冉 《经济师》2023,(2):8-9+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目前我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时期发展任务情况下,就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在长期内指导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文章在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其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新发展格局所蕴含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自2019年以来,河北自贸区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差距。文章总结了我国自贸区改革创新的新趋势与新特点,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北自贸区创新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从制度、产业、要素、区域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谋划河北自贸区2.0升级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筹划发展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自贸区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产业,促进我国流通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区域均衡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以“双循环”发展战略为背景,解析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阐述现代流通产业区域均衡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并探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下我国现代流通业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器与加速器,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与全新的国际关系新形势,系统厘清当前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新经济形势以及新的问题挑战为确立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系统性扭转与解决传统过度注重外循环导致企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意义凸显.本文立足于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长期战略背景,从创新政策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创新模式三重视角探究双循环背景下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认为双循环下的创新引领体系需要基于"底线开放思维十全面自主创新"全新创新战略实现创新引领,并基于新型举国体制引领、未来产业引领与世界一流企业引领的整合式创新三重引领路径迈向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驱动的新消费是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杭州市在以新消费促新发展格局方面积极实践探索,初步具备新消费群体、新消费模式、新消费热点、新消费场景、新消费布局"五新"特征.但同时持续扩大新消费依然面临一些困难,本文将从优供给、筑场景、畅流通、育生态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依赖中国产业及企业在中高端融入全球供应链。受国际环境复杂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缝隙”正在显现。为了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产业及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现阶段中国产业及企业还不具备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实力,面对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缝隙”,要打造中国价值链以提升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瞄准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突破几个可自主的核心点与关键环节,通过“多点多线多环”布局强化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黏连性,加快弥合“缝隙”,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及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金融为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应有怎样的新作为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2020年...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任声策  杜梅  陈强 《经济学家》2023,(2):101-110
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优化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问题越发重要。以新发展格局内涵和实现路径分析为基础,通过经济双循环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逻辑,刻画其理论模型,总结新发展格局下经济体系在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面临的关键变化,进而在经济双循环与科技创新体系之间建立适配模型,将经济双循环中的关键变化与科技创新体系联动整合,探究经济双循环中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对科技创新体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新发展格局中科技创新体系潜在风险和机会,提出以创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获取提出创新问题渠道、提升前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结构等若干优化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未来全球经济循环模式破旧立新,为加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补齐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中的短板,要求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配套体系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仅有利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战略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决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双循环重心变化问题,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之一是生产率增进。本文将双循环重心变化嵌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视角,演示双循环重心由国际向国内转变对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增进效应的影响,而后利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国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导致集约型资源错配和扩展型资源错配,从而抑制行业总生产率增长;而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则有助于提高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行业总生产率增长。因此,转变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增进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