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赋予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政府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有效行使,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因事休在内的休息休假法律制度体系.但是,法律仅对带薪年休假的适用范围、标准、程序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制,未能明确带薪年休假的性质,特别是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这导致在处理关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因“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法律性质认定存在较大争议而出现各地裁审尺度不统一的现象.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将直接影响仲裁时效以及劳动者是否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经济补偿的问题,甚至影响终局裁决的范围.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和带薪年休假性质最终探讨、得出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正带薪年休假制度是劳动者法定休息权的具体体现之一,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正确理解和贯彻带薪年休假制度,走出对带薪年休假的认识误区,避免因此发生劳动纠纷。认识误区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依法安排劳动者享受年休假,如果无法安排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给予劳动者年休假工资作为补偿。但是许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对年休假制度的理解上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3.
业界要览     
政策职工本人原因拒绝休年假将无法获得三倍工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本月18日签署了该部组建以来的1号部令,这个共19条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去年底国务院公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予以细化。根据《办法》,用人单位经职  相似文献   

4.
年休假权的法律性质应采二分权说中的选择债权说,在构成要件上,对“连续工作”区分三种情况予以分别认定;在休假日期安排上应解释为职工选择权;并对用人单位的给付拒绝权通过类型列举的方式予以严格限制;在未休年假救济上,双倍工资报酬性质为工资,适用特殊仲裁时效.此外,我国现行制度设计过于原则、复杂,未来可考虑增加部分期间带薪年休假制度、确立禁止假期赎买规则、简化构成要件、明确休假日期的确定和证明规则、统一休假基准以保障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质量播报     
新政策职工未休年假可得3倍工资报酬《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于2007年12月14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的实施使我国《劳动法》规定的职工年休假制度终于得以落实,为了配合《条例》实施,2008年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条例》实施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有不少企业对具体实施《条例》不甚明了,本文对此作一集中归纳,并作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因此有必要对带薪年休假产生的职工薪酬以及类似的带薪缺勤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为了保障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职工的权益,条例还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  相似文献   

9.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因此有必要对带薪年休假产生的职工薪酬以及类似的带薪缺勤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山东劳动保障》2008,(1):38-39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针对职工带薪年休假这一广大职工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2013,(3):59-59
国务院办公厅2月18日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消息一出立刻把”带薪休假”这个屡被热议的话题再度推上风口浪尖。自2008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公布起,对于很多员工来说,带薪休假至今仍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12.
“带薪休假”会计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逊 《财会月刊》2008,(3):25-26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举行的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其中明确指出: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那么“带薪休假”的含义如何?在会计上如何确认?无法安排休假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会计实务工作者所关心的,本文拟对此做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18日,eHR软件提供商宏景世纪在京举办了“变革管理,应对挑战”主题交流研讨会。针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出台、通货膨胀引发工资普涨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冲击,来自企业界、管理咨询公司、eHR厂商的管理者和专家们共同探讨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4.
<正>带薪年休假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劳动制度,是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除了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国企员工等少数群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2009年过去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带薪休假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呢?从《条例》实施至今,“享受过带薪休假”的比例仅为40.19%,“因各种原因,很少享受”的占到24.30%,甚至有35.51的受访者选择“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大多数职工并未按国家规定享受过带薪休假,带薪休假还是一个美好的梦。  相似文献   

16.
陈达夫 《中外管理》2007,(12):26-26
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获得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近日.国务院又开始讨论确立带薪年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年前,《劳动法》就明确了带薪年休假制度,而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面临“实施难、执行差、不愿休”的尴尬.大部分用人单位从未执行过带薪年休假,一些用人单位虽已执行,但管理层及人力资源从业者对年休假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误读法律、法规或存在认识误区,进而在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后,成为员工“找后账”的高发地.  相似文献   

18.
正新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新9号")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即将施行的"新9号"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其中"带薪缺勤"是新充实、整合的内容之一,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本文拟对实务中"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的具体处  相似文献   

19.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在社会上引发了舆论的种种猜想.面对"黄金周"生出"全民集中休假"的烦恼,许多普通工薪阶层呼吁尽快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带薪年休假才是他们翘首盼望的"黄金周".然而,带薪年休假凸现的是"带薪"二字,休与不休,带薪与不带薪,操作上实存诸多难题.而通过对国内外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比较,可以帮国人解开带薪年休假的困局,使这一权利不再是"纸上权利".  相似文献   

20.
7月25日,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举办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专场研讨会。主讲嘉宾正略钧策合伙人、副总裁郭辰先生同与会嘉宾就《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