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对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事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条例》已经实施一年了,但国家还没有颁布与之相配套的工伤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各地仍参照1999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个制度》)的相应规定,对工伤保险基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两个制度》的内容又没有完全覆盖《条例》的有关规定,这檬基层社保机构财会人员在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便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重庆劳动保障》2006,(1):F0002-F0002
重庆市工伤保险工作是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在部分区县开始了建立社会化服务管理,实现实会互助共挤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探索。19个区县(市)按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初步建立了工作保险制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围绕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和《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保障》2010,(5):60-6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快速增加,政策标准和管理服务逐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在维护职工权益、分散用人单位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工伤保险实行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化解风险能力差,已成为制约工伤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已先后实施,为配合这两部重要法律法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部门规章,但在工伤保险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一些问题是体制和机制僵化的原因,需要鼓足勇气去突破有关方面的阻扰;有一些问题是因为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应的细则。一、工伤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统筹层次低成为限制工伤保险发展的瓶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也规定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外的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但就目前经办中,全国各地统筹范围为地市级或县级,至今尚无一个地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调整了认定为工伤和不予认定为工伤的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项目,  相似文献   

6.
《山东劳动保障》2011,(8):56-57
第一条 为了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陈华  杨帅 《财会通讯》2007,(3):92-93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待遇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由企业或者雇主缴纳,雇员不承担义务。我国的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农民工群体被明确纳入了工伤保险范围中。然而,就在农民工工伤保险法规政策日趋完善的北京,农民工当前的工伤保险实行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本文以《条例》和北京市实施《条例》办法及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就当前农民工发生工伤后维权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已经颁布实施,新《条例》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调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级别增加1至3个月职工本人工资。同时,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已近两年,同过去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该条例不仅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大大提高,而且始终贯穿了同情弱者、人性化的伦理趋向。笔者作为基层从事工伤保险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深切感受到基层劳动保障部门在工伤处理工作中有“四难”。  相似文献   

11.
《南京劳动保障》消息,10月9日,第九届全国大中城市工伤保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南京、广州、东莞等城市的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工伤保险处、经办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参会代表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交流了各地工伤保险的创新做法、亮点工作和成果。广州等城市分别就工伤预防、落实农民工参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工伤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参保、搞好工伤事故预防、提高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以及加强工伤保险全面建设作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2.
《山东劳动保障》2011,(1):44-45
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86号),修订后的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配套法规,它的修订实施,是我国工伤保险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的颁布实施,对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下称新《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不仅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拓宽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而且还扩大了工伤认定的范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其中,新《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在工伤认定的情形中增加了"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的限定,但该条款没有对此作更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因此,有必要对"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庆劳动保障》2006,(3):38-39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 2005年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和建立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二年,是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参保覆盖面稳步扩大的一年,我市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挥了保障职工权益、分散企业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劳动保障》2010,(5):57-58
鲁人社发[2010]20号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实施以来,我省工伤保险覆盖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议通过了《做好全区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有关工作的实施方案》。该项政策的出台,将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全区2.8万多名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的工伤待遇后顾之忧。维护了工伤人员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重庆劳动保障》2006,(9):37-37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各工伤医疗协议服务机构,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服务机构,工伤康复协议服务机构:为了加强工伤保险管理工作,规范工伤医疗协议服务机构(含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服务机构和工伤康复协议服务机构,下同)管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重庆市工伤职工就医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现就工伤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历时4年修订,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出台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条例》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配套法规,对于进一步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到1996年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按社会保险方式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再到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正式施行,至今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已基本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已较为全面且具体。但是,在工伤认定、工伤处理、工伤待遇发放等问题上,仍有许多用人单位存在困惑。 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通过典型案例,对劳动关系判定、工伤认定条件(范围)、工伤事故的具体处理程序、工伤待遇的申领发放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也提出一些有效的处理建议和预防措施,帮助用人单位从容面对突发事故、依法处理工伤,避免引发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20.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胜利油田于1996年1月开始在全局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全局统筹,工伤保险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建立和完善以工伤认定、工伤医疗、工伤偿付、工伤康复、工伤预防等服务为内容的工伤保险体系,确保了伤亡员工或家属及时得到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