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提出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由"浅表性网络"、"延展性网络"及"渗透性网络"三个维度构成,并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是否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生态结构由低度链接"浅表性"网络、中度链接的"延展性"网络以及高度链接"渗透性"网络共同支撑,三种形态网络结构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提升具有递增性;"浅表性"网络对农民工住房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延展性"网络和"渗透性"网络对农民工在住房消费都有显著性正向效应,"渗透性"网络对农民工在城市住房消费提升效应高于延展性网络;"延展性网络"和"渗透性网络"的网络生态结构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影响存在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在流动性、流动方向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正在发生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向"追求平等"转变。农民工在北京的市民化程度,事关北京在全国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等重大问题中的结构功能定位。在"十二五"期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在哪里?他们的诉求有哪些?政府应为他们具体做些什么?本文针对2011对北京市500个农民工家庭入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进行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的实证分析,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来构建判断农民工融入城市程度的指标并进行融入度的分析,进而提出"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盈 《中国就业》2014,(12):22-23
正近年来持续的"民工荒"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有的认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有的认为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红利"消失。笔者则认为"民工荒"是由"农民工早退"所致,而"农民工早退"则是因为城市不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导致他们难以在城市定居而过早地退出城市劳动力供给市场,退回农村,因而要想破解用工荒难题,则首要是让农民工不再早退,要让农民工不再早退,必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12,(2):58
近日,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和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的省委书记,都提出将适时取消"农民工"称谓,并称会为"农民工"群体加上诸如"新市民"等新称谓。一直以来,为"农民工"正名的呼吁,几乎伴随"农民工"这一称谓出现至今。类似的呼吁在各种论坛乃至全国两会上都频频出现,这也让取消"农民工"称谓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此,社会各界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微言E语冯宛平(河南省商业研究所名誉所长):要改变农民工现在的弱势地位,既需要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能够促进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末,我国农民工达2.42亿人,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党建是党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命题。中央企业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船务"),拥有农民工员工45930人,占员工总数的76.4%。为全面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中远船务党委在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流动党员管理有关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了"以‘属企化’深化‘属地化’,构建四方组织协调联动网络化农民工党建新格局"的理论,简称"属企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如今,伴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打工不离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选择。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选择外出打工大部分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老乡搭伙的方式。如何改变传统务工方式,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成为摆在各级人社部门面前的难题。本期"农民工"特介绍了吉林省辽源市、延边州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不仅承认了"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而且也承认了"农民工"在工人阶级中的重要地位."农民工"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张庆祥 《企业导报》2014,(18):119-120
农民工是企业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如何选好、用好、管好农民工队伍,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大局。近年来,中铁四局二公司党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民工党建工作新思路,提出了"外协队伍职工化管理"理念,并通过推行"五个一样"管理,委派"党员代表"、实施党群工作协理员制度,有效增强了农民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在成功打造农民工党建品牌的同时,为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吴慧 《中国就业》2015,(4):24-25
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2.74亿人,其中"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超过一半,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在可预测的未来二十年,我国仍将有2-3亿青年农民工留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如何留住这些农民工、让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不仅是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双星集团是一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以制鞋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功卓越的企业都认识到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人才战略为第一战略的重要意义。双星集团在为"农民工"正名、善待"农民工"和敢于重用"农民工"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做好农民工管理工作,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更是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于2010年起在中远船务率先推进农民工党建,以此作为做好农民工工作、破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于2011年探索性提出"属企化"农民工党建创新理论,得到国内高层党建专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广。今年1月,党委书记马智宏撰写的《农民工党建与党的执政基础》理论文章被评为"全国党建研究会2011年度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就推进农民工党建的动力、思路和理论方法,日前,记者在大连采访了马智宏。  相似文献   

12.
一、"民工潮"、"民工荒"现象和"农民工"性质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称谓,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不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非农产业就业,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员.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农民工权益保护体制下,工会维权责无旁贷。但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陷于监督缺失、维权乏力甚至"不在场"的困境之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出路在于:进一步完善工会法制,确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农民工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将农民工组织起来,构建切实维权的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三个层面的适应与融入。当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之城镇居民而言明显偏低,他们尚未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当中来,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偏向于"过客"、"外来者"等,在心理上对自己社会身份归属的判断也依然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外的"农民工"。为此,我们应当改革户籍制度,疏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渠道,并设立专门机构,使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化。此外,还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切身感受建筑业农民工讨薪的"变异"供职于"农民工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即指专门帮助农民工讨薪的职业人,在他们每天的服务对象中有95%是建筑业内雇工。入冬时节,当开发商与建筑商、建筑商与转包分包乃至再分包的责任人按部就班地对工程进行验收、对账、审核时,无数渴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则在冰天雪地中蜷缩一隅,瑟瑟发抖。作为亲历者,眼见那些  相似文献   

16.
王奇 《人力资源》2013,(5):40-41
成为"城里人",似乎是所有农民工抛乡弃土、迈入城市后的最大愿望。201 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历时半年时间,在北京、四川、山西、湖北和浙江进行调研。调查显示,在"您准备在这座城市继续住多长时间"一题中,61.95%的农民工选择"能待多久是多久",31.09%的农民工选择"如果可能就在这儿安家住下去"。然而,辞旧和纳新终究都需要一些花销。农民工进城后,发现需要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三农"问题目前已逐步演变成为"四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上农民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去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现阶段,亿万农民正脱离土地的束缚涌入城市,完成由"普通农民——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新市民"  相似文献   

18.
从"市民待遇"的缺失,谈农民工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民工"市民待遇"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存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待遇"缺失的表现和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的原因,提出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促进农民工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过程中,相对于政府和企业主体,农民工主体有愈来愈被边缘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滞后、"集体排他"的制度安排以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等。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以农民工为本,深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对农民工的利益影响,积极回应区际产业转移中农民工利益的诉求,逐步培育和提升农民工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和成长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近日,一个"冀中能源转正农民工‘晒’幸福"的帖子在网上传开,点击率在晒富贵、晒个性、晒隐私的"晒"系文章中遥遥领先。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董事长王社平说:"这说明农民工就业和待遇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