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有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其立孔教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对孔子太平大同之义的阐释是托孔立教的关键基础.二是,立孔教为国教包含了设立教权的政治建制主张,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戊戌变法时期,这两个方面都遭遇了广泛的反对.康有为流亡之后在前一问题上有所调整,重新阐释了“三世说”,但在后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大的调整.一般的讨论主要注意前一问题,这一定程度为康有为的议题设置所引导.国教创制意味着系统性政治组织和新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康有为论述立孔教为国教时,一直避免突出政教斗争问题,可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康有为对于孔子大同之义的阐释包含了与帝制之间的决裂可能.他内化了这一冲突,将之转化为大同之义与小康之义的并行不悖和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2.
张翔 《开放时代》2015,(3):79-98
康有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其立孔教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对孔子太平大同之义的阐释是托孔立教的关键基础。二是,立孔教为国教包含了设立教权的政治建制主张,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戊戌变法时期,这两个方面都遭遇了广泛的反对。康有为流亡之后在前一问题上有所调整,重新阐释了"三世说",但在后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大的调整。一般的讨论主要注意前一问题,这一定程度为康有为的议题设置所引导。国教创制意味着系统性政治组织和新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康有为论述立孔教为国教时,一直避免突出政教斗争问题,可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康有为对于孔子大同之义的阐释包含了与帝制之间的决裂可能。他内化了这一冲突,将之转化为大同之义与小康之义的并行不悖和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3.
小康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农民实现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农民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是:投入增收、组织增收、市场增收、规模增收。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不仅是从低水平的小康(人均GDP800美元)提到高水平(3000美元),并且内涵更全面,又是从不平衡迈向平衡,包括群体和地方之间的相对平衡。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也是其中之一,要抓住重点,征服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传统小康思想的我之理解小康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史册,是《诗经·大雅篇》,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注:吴树平点校《十三经》,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349页)。对于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我的理解,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小康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小康,最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主要反映了当时儒家批判现实和崇尚先古的政治观点。在这里,“小康”是和“大同”相对的一种社会状态。由“小康”而“大同”是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公民自治思想的提出,主要反映了中国救亡图强的社会历史需要.在发表《公民自治》后的几年时间内,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浮现,中国民族首先在思想界和舆论界发起了以地方自治为救亡国家的政治浪潮,为清末地方政治改革和宪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小康做出了科学概括:“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归纳起来,基本上是三大基本目标,即:经济发展目标、人民生活目标、社会进步目标。实质上是一个物质文明、一个精神文明。事实上,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就有对物质与文化守衡的科学阐释。2000多年前的孔子围绕“天下为公”的政治主张,曾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不闭”的具体标准。清代郑板桥也曾说过:“何为康…  相似文献   

8.
阳光 《经济前沿》2002,(12):4-9
题记一: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值此盛世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如春雷贯耳,动世人心魄,催国人奋进。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体现了郑观应成熟而完整的维新思想,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投身社会变革,无不受其影响。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们在经济思想方面与郑观应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藏社会的小康实现度为60%,但这样的实现度还呈现出低层次、低水平和低稳定的特点,与小康社会,特别是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巨大的差距.西藏仍处于"区域性整体相对贫困",这一问题已成为西藏农牧区实现小康乃至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小康社会理论的提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正在成为各级党政组织与亿万人民的实践。怎样使这一实践更加自觉、正确、有效地展开?首先要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的原创意义,要搞清楚江泽民同志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小康社会理论在宏观决策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关系、与缩小“两个差距”的关系、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都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环境思潮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思潮是从实用主义思潮到价值主义思潮再到生态中心主义思潮这一进程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从肯定人类的价值高于自然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到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强调人与自然价值平等的自然价值主义,再到充分肯定自然界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环境从纯粹地被利用的客体向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主体转化.这些变化显示出了环境保护在当前的重要意义,也证实了环境研究不断繁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贯彻十六大精神,从无锡来讲,就是要以十六大精神来审视我们的实践,按十六大的要求来安排和部署我们的工作,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启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努力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十六大的精神,使我们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奋斗目标和工作布局更好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生态学定义的演变过程以及几个需要思考的热点问题,认为生态学研究的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门独立于生物学之外的基础学科,是复杂系统内在规律的本质反映;生态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应为一级学科;生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具有亚哲学的性质,可称之为科学哲学;生态与经济是一个统一体,自然生态学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是生态学在人类社会的具体体现.上述观点和思想的提出对促进我国生态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表现为组织业务流程的再造。业务流程的有效运作必须以结构调整为前提,而这还需组织制度的保障及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思想史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功秦 《开放时代》2002,(1):102-109
本文讨论了思想和思想史的一般特质、思想与历史、思想与利益的关系以及思想史研究的意义诸问题,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思想史这一文化现象,揭示其价值与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是促进"五个统筹"发展,而现行税制结构与"五个统筹"的要求存在诸多不符合的方面.为此,要采取"取消一批、完善一批、增加一批"的措施来完善税制结构,为财税调控功能的改善和加强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管子》财政调控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厉王发动中国自国家产生以来的第一次政治改革,虽然这次改革没有成功,但却激励了后世的政治改革.后世的改革又催生了诸多新的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矛盾,<管子>提出了运用财政工具加以调控的思想.本文论述了<管子>运用财政工具调控国民经济的原理.具体包括调控的目的、基础、原则等,阐述了运用财政工具调控国民经济的方向、范围、工具.以及调控方式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观察和认识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及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国来说,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长远之策.尤其在一个依靠合作推动变革的时代,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将眼光投向危机中蕴含的战略性机遇,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积极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