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国务院发布大力推进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主要内容是:一、目标。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偿付能力充足的现代保险业。为此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疆保费收入和地区GDP数据为研究依据,选取样本区间为1980年-2009年,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新疆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2)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由经济增长到保险业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发展;(3)新疆财产保险发展、人寿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4)短期内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都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却是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发展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来看,人寿保险的增长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和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选择了专业化分工、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工业化程度、商务经营环境、工业企业集聚程度、经济开放度等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选取我国30个省区1997年到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和措施,为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在1952~2004这50多年来地区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平均对数偏差(meanlogdeviation)、Theil指数、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这四个差异指数对不同地区进行比较说明,进而对差异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各省市对指数的贡献,以解释地区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吕品  张淑焕 《特区经济》2007,(2):256-257
本文应用Bass创新扩散模型,对不同地区互联网扩散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公布的有关数据估计不同地区互联网扩散模型的参数;其次,根据参数估计结果,用聚类法划分出不同地区互联网扩散的类别;最后,对每一类的特点以及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互联网扩散的规律,有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均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统计分析法和ESDA-GIS方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市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格局总体变化较小,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各大经济区,东部靠近海岸一线发达西部远离沿海一带落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减小,均衡性增强;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增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高值集聚特征明显,但有弱化趋势。基于区位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区的集聚扩散效应和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际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寿险保费收入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有必要了解这种差异性并且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首先根据我国各省市的历年寿险保费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寿险保费收入上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地区差异性,其中北京、上海和东南沿海地区居全国领先地位。其次,本文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了以下结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均GDP比较高,带动了人寿保险需求;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寿险需求也较高;而少年儿童抚养率、老年赡养率高、基本社会保障水平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89-2006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八大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1992-2001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不平衡指数I、集中度指数D、标准差S、变差系数V等指标来定量测试1992-2001年中国30年省市和东、中、西部出口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并对30个省市的出口发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92-2001年30个省市之间出口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出口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需要采取措施加快中西部出口贸易的发展以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覃豪 《特区经济》2012,(4):23-25
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粤港两地的金融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回归以后,在"一国两制"方针的背景下,随着CEPA的实施和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粤港两地金融发展迅速,竞合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推动了大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重新分工与整合。这一趋势将会扩大还是缩小两地金融差异,成为经济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利用金融相关率等统计指标比较分析两地金融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基于经济收敛理论的计量实证分析两地金融发展的动态差异性,得出粤港两地金融发展差距缩小,呈现σ收敛特征,但幅度不大,整体未呈现长期的随机收敛特征,并对该特征的成因作出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两地金融差异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受我国出口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供给、汇率、外债规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经济数学计量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ΔRE=f(ΔEX,ΔM2)。并运用我国1985~200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可以通过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1年来(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GDP和旅游总收入为样本,先采用加权变异系数衡量省际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虽然旅游差异始终大于GDP差异,但旅游差异在快速减小;再按Theil指数将总差异分解为东、东北、中、西四大地带间及地带内差异,GDP的总差异与地带间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地带内差异呈波动状态但变化幅度都不大,但地带间差异起主导作用;而旅游总差异、地带内差异都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并且是地带内差异贡献较大,表明旅游对调整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单位根.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检验了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效应,结论认为: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进一步得出,高等教育经费、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而在校学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是单向因果关系。本研究结论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险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保险业市场并未呈现均衡化发展的局面。本文采用了一套衡量保险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我国31个省从2006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的数据做面板拟合,找出导致各个地区发展步伐不平衡的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平衡发展,真正使得保险成为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的有力武器。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保险市场地区差异的切实存在;第二部分为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出了衡量保险业市场发展的指标构成;第三部分为模型的建立,通过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影响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为各地区保险业市场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洋 《中国经贸》2010,(14):131-132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个股收益率数据和铜期货价格为金融资产价格代表,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国债收益率在我国基准利率体系中的参考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FDI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总量差异上,而且也表现在速度差异上。这种东中西经济发展速度的递减特征和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相一致,实证数据表明FDI并没有缓解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反而起到了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艳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42-144
文章首先对于外汇储备进行概述,分析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结合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度的结论。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度量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该模型取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全面进口额作为自变量.根据丰富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13年间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值。最后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不平衡指数、集中度指数、标准差、变差系数等指标来测度1993-2003年中国30个省市和东、中、西部消费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结果显示,30个省市之间消费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异的规律不明显;而消费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消费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汇储备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国汇率的稳定,防范和化解外汇投机等金融风险,是一国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的向征。但是,过多的外汇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其他的负面影响。因此,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一国经济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简单比较了现有的,被学者广泛应用的外汇储备需求模型,然后介绍了成本收益理论的经典——Agarwal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局限性,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并应用于估算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最后得出结论,并针对我国目前的过高外汇储备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