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驾驶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安全行车极其重要.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和驾驶员的麻痹心理、侥幸心理、紧张恐惧心理、犹豫心理等有关,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安全系数,要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必须加强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4.
顾洁 《乡镇论坛》2014,(29):44-44
夜间行车由于视线差、车速快等原因,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要结合夜间行车实际,掌握安全行车要点,确保夜间行车安全。1.注意保持车距。夜间行车时,驾驶员对路况不能做到一目了然,加上夜间突发情况比较多,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应该尽量加大车距。  相似文献   

5.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  相似文献   

6.
分析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其中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驾驶心理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特征对交通安全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方式.驾驶员的驾驶风格、 人格因素、 驾驶习惯、 心理疲劳和情绪状态等,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重视心理测试,开展心理训练,加强心理追踪,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全国1990—2017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建立由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公路里程、民用汽车拥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人数组成的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路里程的增加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也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次数;驾驶员人数虽然影响力较小,但它是较快稳定且具有长期趋势的一个影响因素。交通事故也对高等级公路里程、汽车拥有量和驾驶员数量有着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但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道德修养、安全意识等方面探究驾驶员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赫蕊  刘广珠 《价值工程》2011,30(7):182-183
本文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人因因素,从感知、判断决策、反应操作和注意等四个方面对驾驶员认知特性进行分析,指出导致驾驶员认知失误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本研究对开展驾驶员培训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驾驶员的事故预防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研究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驾驶员身心健康,对有效地制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交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研究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驾驶员身心健康,对有效地制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交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研究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驾驶员身心健康,对有效地制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交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5,(8M):i0004-i0005
车况、技术、身体和心理是引发汽车交通事故的四大因素。3年以下驾龄驾驶员违章肇事大约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0%左右,而对开车多年在技术方面一般没有问题的老司机来说,则一般是身体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客运交通事故占道路运输重大交通事故的七成以上,再加上摩托车迅猛增长的形势使玉林市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文中通过深入研究营运客车及摩托车驾驶员在各种环境下的行车与行走心理、特点和规律,并结合近年来营运客车与摩托车在各种条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件,总结和分析研究不同情况下事故发生的规律以及目前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方法和防范技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构建营运客车与摩托车相撞防范体系,可有效防范和减少营运客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降低事故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个车队技术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和经验阐述了车辆管理工作中有关驾驶员的理论培训、技能训练、车辆的检查、维护、保养的做法,同时论证了车辆管理中提高驾驶员技能素质、积极维护、保养车辆的必要性。通过加强车辆的管理与保养,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从而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提高车辆性能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干线公路所发生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行驶条件的限制是导致驾驶员出事故的重要因素。根据统计资料发现,70%的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是不良的道路条件。文章通过分析交通事故分布规律及特性,提出将安全性评价技术应用于道路设计、施工和运营的三个阶段来提高公路自身的安全性,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交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增高.在公交运行过程中,如若发生交通事故,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交通事故由人的因素所导致的占大部分.为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公交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研究,论述了公交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出现的原因.最后对公交公司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期能对公共交通安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现代船舶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从导致海损事故、航海生活环境等情况阐述了船员的心理障碍,论述了现代船舶驾驶员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不满足于依靠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此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汽车驾驶员的数量也随之增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此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不仅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也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提升汽车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成为现阶段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松  周爽 《活力》2013,(13):62-62
交通安全风险和危害巨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各类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配备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边缘专业,经常被忽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最容易发生群死群伤。危及企业安全生产。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交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仅从企业内部的管理、驾驶员、车辆三方面提出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