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魔戒》的微观考察和宏观把握,以及对弗莱U形叙事理论的理解,着力论证了《魔戒》的宏大叙事结构完美体现了U形和倒U形叙事模式,并进一步论证了托尔金的叙事观——善灾(eucatastrophe)和弗莱的叙事理论——U形模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魔戒》的U形和倒U形叙事模式能够完美传达并彰显出作品的主题意义:堕落与拯救、灾难与和平、希望与绝望、妥协与抗争、善与恶等的对立冲突,并由此揭示出:世界的本源是善的,万物都源自善,而恶是随后滋生泛滥的,虽然一度压制了善,但终究会被克服、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节,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好人难寻》小说中通过对《圣经》中人物形象的置换和逆转,用相反的人物形象体现相同的内涵特征。借助源自《圣经》的叙事模式勾勒出故事中两个关键人物的人生曲线,实现了叙事模式和主题寓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好人难寻》小说中通过对《圣经》中人物形象的置换和逆转,用相反的人物形象体现相同的内涵特征。借助源自《圣经》的叙事模式勾勒出故事中两个关键人物的人生曲线,实现了叙事模式和主题寓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化身博士》是斯蒂文森的代表作,以悬疑、恐怖著称。通过叙事视点的巧妙运用、叙事节奏的准确把握及悬念巧合的合理设置,表现了斯蒂文森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约翰福音》通过充满比喻与象征意义的福音故事全方位聚焦耶稣基督的言行而展开叙事。叙事框架呈现出规律性的范式形态,主要包括耶稣自我宣示的言说范式、耶稣譬喻性话语的误解范式、数字模式的叙事范式、耶稣与信仰冲突的叙事范式等。  相似文献   

7.
《边城》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以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存在形态为本,展示人物“天人合一”的性灵及其存在命运。书中边城人们的性情、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俩的爱情命运的起落以及边城人事的盛衰等都与大自然季节变迁息息相关,水乳交融,“天人合一”,同构互释,形成了一种天人同构的悲剧演绎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创作中融入了一些神话原型元素。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通过对该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人物形象及叙事模式的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和仙乡淹留叙事模式,以此揭示出小说光辉与不朽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理论出发,分析了霍桑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中出现的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的结合与分离。在该故事中出现的叙事声音或与叙事眼光相结合,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做出评论,或与叙事眼光部分结合,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与叙事眼光相分离,从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向读者交代信息,凸现反差,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0.
《姐妹们》是乔伊斯的处女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乔伊斯所有小说的开端。然而在国内外,该小说被长期忽视、误断因此被低估,被认为是以莫泊桑和契诃夫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该小说从异化主题、顿悟模式和"显示"叙事等方面显示其现代性,因此可以说它是现代短篇小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智”与“情感”两个纬度,对期刊黑马《特别关注》的叙事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如下几种模式:“故事+评论”模式、问题分解模式、交互模式、冲突和谐模式。  相似文献   

12.
倪焕之之所以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不仅在于倪焕之的命运、性格、经历、思想等确实有值得同情之处,也在于小说中叙事眼光的流转颇为自由,形成二重和多重叙事眼光,叙述者既“冷眼旁观”他的主人公,又在“反映”过程中悄悄地道出自己的“心”,将深切的同情寄予主人公,同时也将读者的同情引向了主人公。  相似文献   

13.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14.
《左传》的文学性是对其真实性的补充,《左传》中虚饰的存在,在使其历史叙事实现一贯性的同时,也在阅读接受的层面上实现了历史"在场感"与"道德感"的传递,从诠释学的角度实现了《左传》作为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现代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书中细腻真挚的感情刻画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除此之外,小说对于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以及与他们父辈之间的爱、背叛与救赎的叙述,运用了诸多圆形叙事结构而格外引人注目。通过在圆形叙事模式展开的故事情节中,小说的叙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独具特色的圆形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双重叙事的有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将多层次的声音叙事和多手段的画面叙事相结合,将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相糅合,在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高超的影视艺术,表达了对"文明之光"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循环叙事模式。作者在作品中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圈:生——死——生;人性——兽性——人性;离开——回归——离开,形成无限循环的圆形叙事模式。这种圆形的叙事模式不仅是莫言对传统审美文化的致敬,更熔铸着作者对历史与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18.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托妮·莫里森的经典小说。作家在小说中采用多角度叙事、文化色彩人物刻画、自然叙事隐喻三个方面的叙事技巧,实现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叙事艺术具有前景化风格。这一独特叙事模式增添了小说的形式美学意蕴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借助于这一叙事艺术,作家突出展现了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冲击下的精神迷失、文化传统重构的呼唤、身份认同的追求,揭示了作家对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黑人前途命运的深深思考。透过前景化叙事艺术,读者能够充分挖掘小说的潜藏文本,进而深入解读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19.
从法国叙事学家格雷玛斯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观点出发 ,运用其叙事语法的主要理论 ,分析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爱情故事及其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詹尼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特例独行的叙事手法,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可谓自如娴熟。除运用复杂的双层叙事结构、双层的人物关系进行故事叙述外,同时运用多个叙事视角,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交替使用使的作品结构纷繁复杂,引人入胜。尤其是作者对叙事"时频"的把握,值得文学创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单数性叙述,重复叙事和反复叙事加深读者对主人公印象、事件的理解,以及其对烘托作品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