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文坛中,贾平凹被认为是最坦诚、最具探索精神的乡土作家,他以农民身份、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变化和乡村文化的嬗变,作品中展现出浓重的乡土情结。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与秦文化的熏陶、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等密切相关,表现为对商州自然风光的赞美、对乡村世俗心理的批判、对乡土文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2.
乡土意识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经验对乡土文化自觉、能动的反映,具体表现为乡土感知意识、文化坚守意识、朴实求真意识和同乡凝聚意识。它是农村教师保存教育本真价值的重要依靠,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支撑。受城镇化和多元文化影响,农村教师乡土经验感知趋于模糊,乡土文化情结有所动摇,乡土教学意蕴相对弱化,师生乡土纽带作用虚化。通过自我审视、中正态度、求真求实、复归人师等措施来促其乡土意识的养成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秦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作者以破碎性的叙事手法记叙了清风街的人和事。为了"忘却的回忆",作者苦心孤诣。论文主要从传统生存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知所归,以及传统伦理道德在市场经济占领农村市场的过程中被无情地抛弃等方面,来解读《秦腔》中的传统文化的没落和作者的哀思,同时,通过解构清风街村民精神家园的缺失来理解作者对于传统精神的容留。  相似文献   

4.
闽台民间具有厚重的宗族乡土意识,通过修谱、标榜郡望、堂号,修建祠堂、宗庙、会馆,举行祭祀、合食会食、迎神赛会等活动来体现亲和力,进而团结、帮助、保护同族同乡之人;其负面作用是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各宗族、地区产生分裂和对立,甚至发生械斗。闽台宗族乡土意识根源于小农经济,历史上的移民特征,使之更为强烈。当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宗族乡土意识为和平统一的祖国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从农村中走出的作家,刘震云一直试图对乡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在他的小说中,对乡村文化中的关系、权利和历史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他所反思的是农民文化历史观中对人精神禁锢和毒害的部分,也就是乡土社会里几千年来封建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和现实功利精神。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标题和主要线索,将社会转型时期的清风街一系列琐碎的日常生活现状展现在大众的面前,贾平凹在描绘日常生活的同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疯子”形象,引生形象的塑造为我们解读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小说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神话传说和灵异故事所编织而成的,这种神秘主义的小说创作,是对神秘性价值观的一个突破,创造了独特的清灵而拙朴、神秘而真实的意境,从中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寻找通往自然完美的天堂之路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孙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小说中,有一种浓郁的乡土情结,这使他在作品中用诗化的彩笔,描绘了富有冀中平原特色的景物,刻画了勇敢坚强的妇女形象,寻找到了创作中的精神家园。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冀中大平原和白洋淀湖区,成为了这个“漂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文化意义下理想家园的怀念与向往。对故土的吟咏与歌唱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学中久盛不衰的主题。故土难离,乡音难改,家园意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烙在心中的印痕.  相似文献   

10.
11.
乡土文化是中国深厚文化的根基,是它特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想象力、乡土情怀与审美理想孕育了几千来的中华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村的巨变给当前乡土作家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实中的故乡对于贾平凹已显得很陌生,因为对他来讲,故乡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论文从《秦腔》的叙事模式出发,通过对它的文本分析来说明作者写《秦腔》的目的,及他如何看待自己以往和今后的乡土小说写作,并进而通过当前作家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来预测乡土文学的未来与前景。对传统乡村、经典农民的眷恋、回顾,可能仍会对作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而这也是他们巨大的创作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老舍在小说中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民族的恶习,严肃批判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弊端。只有从愚昧麻木的状态变成积极主动的现代人,改变落后的社会心理状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传承中进化前行。  相似文献   

13.
东北女作家萧红的作品从来都不回避死亡,她通过对死亡的书写,表现对生命的关注,她的作品都超越了现实、时代的层面,对生死做出深入的哲学思考,为人们寻求一条穿越生死的精神出路。这种生命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东北大地上人们"蚊子似的"死生真相的书写,揭示出生命意识的麻木、愚昧;二是对人们生命意识觉醒的欣喜发现和对其觉醒后悲剧的书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的乡土小说在其内容的广阔性和形式的复杂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题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细致的分化,叙述方式有了更为精致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厚重地方色彩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从其产生背景、创作概况及特点等方面可以梳理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发展的脉络,进一步确立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乡土小说发展陷入低谷,作家数量、题材范围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在叙事层面,表现出明显的悲剧化倾向。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分析这种集群式审美趣味的成因及价值,对乡土小说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哈代历来以乡土作家著称,乡土色彩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哈代小说深厚的乡土根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哈代的乡土精神和小说中的乡土风貌,呈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老舍小说中的平民意识,对我们正确把握和理解老舍作品的深度和魅力,理解他的创作动机和内在品格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她总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看待一切和评价一切,有着浓厚的平民情结。其平民情结通过小说的选材、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知识分子与市民的对比表现出来。池莉以其独特的市民意识,面对生活及平凡的民众,讲述自己心中的市井琐事,感动着许许多多普通市民。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多产的作家,其创作特点是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关照。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