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被国内金融业界人士称为“信用卡提速年”、“信用卡元年”。信用卡业务潜在的巨大获利动因,无疑给了国内银行业巨大的诱惑和想象空间,为此,国内银行界对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2003年被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并誉为“信用卡激进年代的春天”。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引起了世人的无限关注,各行加大了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力度,信用卡中心纷纷成立;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面向未来的竞争格局初现端倪……中国信用卡市场走过元年,呈现了哪些值得思考的发展特色;中国信用卡市场迈进2004,又将面对怎样的发展前景?记者就此对部分信用卡发卡行的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岁序更替之际,圈点2003,展望2004。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信用卡市场现状 从2003年“信用卡元年”开始的5年多时间中,我国信用卡市场得到了飞速地发展。然而,信用卡市场经过几年跑马圈地似地粗放式发卡后,在发卡量上升的同时,睡眠卡数量也急剧上升,根据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零点前进策略咨询公司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信用卡服务指数,  相似文献   

4.
2003年被誉为中国信用卡的“元年”。十多年以来信用卡业务迅速经过跑马圈地时代,也进入营销竞争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按照新规范,发展新模式,突显信用卡客户资源整合、共享、挖掘的内在逻辑聚合力,打造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黄金时代”,实现信用卡经营信息化到信息化经营信用卡的重大转变。手机绑定信用卡成为新宠信息时代的巨变,从电话银行到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5.
周明 《中国信用卡》2009,(24):12-15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数据”)成立于2005年。尽管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但当时仅有寥寥数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发行了信用卡。6年后的今天,全国信用卡发卡机构超过80家,发卡总量超过了1.6亿张,除工、农、中、建这些实力雄厚的大行外,众多中小商业银行也成为信用卡市场的生力军。令人瞩目的是,国内超过70%的发卡银行的信用卡诞生在银联数据的发卡系统平台上,  相似文献   

6.
2003年被誉为中国信用卡的“元年”.十多年以来信用卡业务迅速经过跑马圈地时代,也进入营销竞争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按照新规范,发展新模式,突显信用卡客户资源整合、共享、挖掘的内在逻辑聚合力,打造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黄金时代”,实现信用卡经营信息化到信息化经营信用卡的重大转变. 手机绑定信用卡成为新宠 信息时代的巨变,从电话银行到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给信用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移动支付集娱乐、互动、金融为一体,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招商银行为代表.中国银行业进入“信用卡元年”。经过10年的探索.“实观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增长”已经成为各大发卡行的中长期目标。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从发卡量和期末应偿贷总额占比两方面数据看.域商行的信用卡发展之路尚处起步阶段,观察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信用卡作为将支付和信贷结合起来的金融产品,在助力消费提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国信用卡行业经历过两次高速增长阶段:2003年前后,中国银联以及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纷纷成立,2003年被冠以“中国信用卡元年”之名,信用卡发卡量快速提升;2016年起,在零售转型的背景下,伴随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信用卡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跑马圈地”式的粗放经营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2022年7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标志着信用卡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信用卡定位于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性产品,信用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03年,“信用卡元年”,当年国内实现发卡500万张,超过历年发卡量总和,之后信用卡发卡量保持了近翻番的增长速度,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3500万张,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和广发行六大信用卡发卡行累计发卡2800多万张;累计实现消费交易额近2000亿元、透支余额近19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一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冯菁 《中国信用卡》2006,(1X):32-32
一,中国信用卡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 自2003年信用卡元年至2005年,国内信用卡市场高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信用卡市场势必继续快速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