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拔海2,770公尺,无霜期90天左右,可耕地107,000亩,适宜种植春小麦、青稷、莞豆、马铃薯、油菜等作物。根据水源情况,现已开垦68,000亩。建场四年以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做到了年年生产有利。1957年种地44,410亩,其中:春小麦15,711亩,平均亩产401亩,有8亩丰产田,亩产高达1,165斤;青稷8,393亩,平均亩不283斤,有140亩丰产田,  相似文献   

2.
我场位于祁连山支脉和湟北山间的苏吉滩草原上。1959年种植的33,661亩油菜通产216斤,其中有6,500亩丰产田平均亩产312.8斤。这些成绩是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及  相似文献   

3.
我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1959年种植的13,000亩春小麦,平均亩产1,057斤,其中有514亩亩产达1,346.2斤。丰产原因除了党的领导,深耕、密植、选用良种,春麦冬播,豆麦轮作,增施基肥外,在管理阶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分期追肥。基肥可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供给作物营养。但基肥播前施入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场职工的积极努力下,一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场77,222亩小麦(粘土地占60,542亩,沙土地16,689亩),总产量14,527,651斤,平均亩产188.12斤。其中老地面积25,318亩,总产量7,594,077斤,平均亩产299.94斤,较1958年老地亩产250.3斤,增产19.83%;新开荒地37,704亩,总产量5,272,238斤,亩产139.8斤。此外,去秋以来新接收附近村庄的小麦地14,209亩,总产量1,661,316斤,亩产只达117斤。全场大面积丰产方亩产500斤以上的总计有3,223.82亩,其中500—600斤的有2,519.4亩;600—700斤的有256.1亩;  相似文献   

5.
我场位于云南勐海县勐遮坝东北部,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去年种玉米4,600亩,平均亩产450斤,其中200亩,平均亩产800斤,有5亩试验地,平均亩产1,300斤。能获丰产,是由于抓住了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柏各庄农场位于渤海湾地区,大部分为垂盐土。1957年在边建场、边生产的方针下,克服困难,播种各种作物28,000.8亩,其中水稻23,544.9亩(内有旱直播3,389.5亩,水直播488亩,插秧19,667.4亩),平均产量530斤,超过计划产量7.6%。全场粮食作物24,382亩,平均亩产达500斤以上,提前10年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对产量的要求。全年获得生产总利潤112,800元。1957年所以能在大面积新垦重盐地上获得水稻较高产量的原因,在农业技术上抓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我场位于安徽宿松、望江两县华阳河流域的浜湖地区。去年秋冬播种油菜15,000亩,今年实收油菜籽323万斤,平均单产216.1斤,比去年增产4倍多(去年平均亩产40斤);其中有771亩单产达到510—544斤。我们所以能够获得这样大面积油菜丰产,主要是在工作中抓住了如下几个重要环节:一、党委抓紧群众运动我们场在党的总路线照耀下,在整风、反右、反保守以后,又比较深刻地批判了“雨水多、水利不好,不能丰产”的条件论、“深耕到顶”论以及不需施肥论,群众觉悟普遍提高,生产积极性普遍高  相似文献   

8.
我场位于祁连山南麓,拔海三千公尺,无绝对无霜期,气候较冷,土壤是草甸土,部份黑鈣土。建场两年,以种植油菜籽为主。场境地势平坦,宜于机耕。一九五七年播种油菜19,170亩,平均每亩产量139斤,其中有2,000亩获得485斤的高额产量。主要经验是:一、采取适合当地自然情况的耕作方法,给作物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山地草甸土一般草根深20厘米,为了适宜菜籽生长,保证全苗,如果深耕超  相似文献   

9.
我场位于淮河下游宝应湖地区,地势低洼,一水一麦,土质为砂质粘壤土和粉砂粘土,交通不便。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场今年小麦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全场17,198亩小麦,总产5,571,911斤,平均亩产323.98斤。与去年平均亩产185.9斤相比,增产达74.28%,与去年总产相比,增产达105.4%,与附近同环境的滨湖公社亩产250斤相此,增产29.6%。单产在400斤以上的共计4,881.68亩。内有189亩平均亩产达732.8斤,有1,279.1亩,平均亩产629.96斤,有1,268.62亩平均亩产520.2  相似文献   

10.
我场是1958年三月成立的一个新场。在去年生产有利的基础上,今年18,614亩冬春小麦总产量9,320,642市斤,完成计划产量的117.94%;平均亩产500.71市斤,其中亩产600—800斤的有4,082亩,800斤以上的1,714亩。获得小麦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1.精细整平土地。彻底洗碱,小畦完善,是获得小麦丰产的基本措施。小麦是生长期长的密植作物,具有发达的须根、分蘖  相似文献   

11.
珠江农场去年实现了水稻千斤场,平均每人有粮食二千五百斤。同时甘蔗也获得了大面积丰收,根据大部分已收和全面试收的产量来看,一万二千余亩甘蔗平均每亩产量为一万三千斤左右,其中亩产二万斤以上的有三百亩,亩产三万五千斤的有二亩,和一九五七年平均亩产一万零五百四十七斤比较,增产23%,在1958年的生产年度内,单甘蔗的生产,就可为国家上缴利润达100万元。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1959年我场一千亩马铃薯平均亩产4,000斤,其中有116.9亩丰产田,平均亩产达7,067斤,最高的12亩平均亩产12,043斤。丰收的技术措施有如下几点:一、深耕整地,秋施基肥。为了使块茎发育不受抑制,首先确定把马铃薯栽培在疏松的砂质壤土地段,1958年经过秋深翻(28厘米以上),平整土地,做到沟直垅齐,畦块大小  相似文献   

13.
我场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沅县。土壤为山地棕钙土,拔海900公尺,山区气候无霜期120天左右,年降雨量400公厘。全场1958年种地62554亩,大部分使用机械耕种,平均每人管理95亩,粮食作物51.756亩,平均亩产503斤,提前九年达到农业纲要指标。其中14,187亩玉米共产  相似文献   

14.
我场两年来棉花获得大面积丰收,1956年4,464亩,平均亩产皮棉82斤,1957年在秋雨多的情况下,9,917亩棉花平均亩产量仍然达到皮棉70.8斤。在增产措施中,大力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场1959年种植木薯22,000多亩,今年扩大到28,000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不断的改进栽培方法,产量迅速提高,1959年大田新根最高亩产4,500斤,宿根最高亩产7,000斤,22,000亩平均亩产1,900斤(此系加工厂过秤产量)。在大面积上获得丰收。其生产过程包括种好和管好两个方面,在播种阶段采取深耕高畦浅种,大垅双行品字形适当  相似文献   

16.
西江农场全体职工,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和全国农业生产新高潮的鼓舞下,通过大家反复讨论和算细赈,已向上级党政提出了争取今年农牧业大丰收的保证,并提出了挑战条件,向广西全省各兄弟国营农牧场作社会主义友谊竞赛。农业方面:甘蔗8,000亩,平均亩产7,000斤,其中有一个万斤队;小花生5,000亩,平均亩产150斤;木薯5,000亩,平均亩产1,500斤;玉米11,000亩,平均亩产(单季)250斤。造林5,000亩,争取1962年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金光分场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全面的贯彻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1959年种植的三万亩水稻平均亩产466.7斤,其中有255亩亩产达1,014.6斤。该场获得全面丰产,主要是政治挂帅,党的正确领导。在栽培技术上,除做好了整地、筑埂工作外,首先是选用早熟良种,适期早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种植农作物31.99万亩,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粮食总产超2.49亿斤,各类作物产量均创历史新高。20.27万亩大豆,最高亩单产586斤(高产攻关示范田),统管地块平均亩产460.7斤;8.95万亩玉米,平均亩产1482斤,最高亩单产1695.5斤(标准水份14%)。这些高产丰收的背后有什么“秘诀”?  相似文献   

19.
1958年是我们西江农场创造奇迹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场内各项工作和全国各地一样,以一天等于20年的速度飞跃前进。这一年,我场全体职工,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了中央和区党委的指示和决议,在生产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预计可盈利100万元。去年2,574亩甘蔗,最高亩产35,000斤,平均亩产12,800斤,比1957年亩产1,437斤增产9倍多;一万亩木薯,最高亩产4,000多斤,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0.
多种玉米     
国营农场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生产,正以高速度的步伐向前迈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农业必须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精粗饲料。而玉米对于解决饲料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首先,玉米是高产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在杂粮作物中居首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年共播种玉米45万多亩,平均亩产380斤,高出其它杂粮2.4倍;黑龙江省庆阳农场150多亩玉米,平均亩产1,200斤;兵团农二师五团农场3亩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2,030斤。可见玉米增产潜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