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是通俗化的市场用语,近年来,随着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品牌”和“知名品牌”,“品牌”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热点概念,正式进入到“政府话语体系”中。但什么是“品牌”?“品牌”建设机制应如何确立?政府“品牌”工作职责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尚待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11月18日结束的第九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海鹰”无人机品牌发布会,将“刀锋”、“腾飞”、“鹰”、“翔云”等无人机品牌整合,推出了新的“海鹰”无人机品牌。  相似文献   

3.
小议品牌     
我省纺织工业目前处在战略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全面调整的同时,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已初见成效。然而,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品牌意识淡薄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所谓品牌,是卖者给自己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其基本功能是把不同的产品区别开来,防止发生混淆,便于销售。品牌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如“真情”、“如意”、“雪燕”、“兰雁”等等,品牌标志是指品牌中可被识别但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以图案、色彩、符号、象征等来显示。而商标则是指商品上的一种特定标记,它能使买者通…  相似文献   

4.
如今,“品牌”一词使用很广、很滥。商界若谈品牌,无可厚非,但令人费解的是,如今有些地方的政府也说要”树”(创)品牌,甚至将某些“政绩”也称之为创出的“品牌”。这不仅有点牵强附会,而且很不严肃!  相似文献   

5.
“中国每天有六个服装品牌消失。”“中国服装品牌平均寿命1.5年。”“每年淘汰2000个品牌。”“中国品牌注定无法长寿。”
  关于中国本土服装自主品牌的“品牌寿命”问题,业内曾出现过很多轰动一时的说法。这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最终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具体数据不可考”的走向,然而,中国服装行业整体上看仍然百花齐放,有很多品牌被淘汰,又有更多新品牌产生,品牌总数只增无减,在这个不断涌入新血液的大环境中,昙花一现的“失败”品牌似乎并不值得过多着墨。
  然而,对于中国服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如何维持品牌的可持续性,却是他们心中的头等大事。很多寿命长的品牌一直徘徊于中小型规模,品牌培育所付出的时间并没有体现在企业规模和品牌价值上,其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刘明 《华北电业》2000,(12):8-9
一、何谓电力“服务品牌”   电力是商品,是商品就应有品牌。电力“服务品牌”是电力企业的服务宗旨、服务理念、经营战略、营销措施、企业精神、服务特色的综合反映。其含义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服务品牌”是一种优质服务的规范,它是某先进电力企业工作经验的结晶;第二,“服务品牌”不应是个体行为,而是一个企业的整体行为;第三,“服务品牌”是经长时间的考验而被大家公认的一种服务规范,并以品牌方式确定。通过推出一种成熟的优质服务的品牌,形成一种群体行为,不仅使优质“服务品牌”成为一种电力服务的规范,而且将大大提…  相似文献   

7.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会员单位刨牌和维权”是舟山市商标(品牌)协会(下称“协会”)的目标,协会成立后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实践创建“服务型协会”的方法与途径。舟山是海洋经济大市,渔、港、景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领先、打头阵、创特色、求实效”的要求,市商标(品牌)协会在成立之时就向全市各企业发出了“品牌兴市”倡议书,旨在强化全社会商标品牌意识,营造扶优创牌的社会氛围。倡议发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反响强烈,浙江电视台“魅力浙江”栏目组专程来舟山拍摄“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专题片。及时向社会各界介绍了舟山市商标(品牌)协会成立并致力于“品牌兴市”、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余宝 《中国纺织》2009,(10):116-118
自1997年以来,宁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国际服装博览会,对宁波装品牌二线梯队的崛起,功不可没。一方面是示范效应,宁波众多服装企业受到雅戈尔、杉杉等企业成功运作品牌的启发,纷纷加入打造自有品牌的队伍;另一方面是“店多隆市”效应,众多服装企业在服博会期间邀请明星和经销商前来,使经销商认识了宁波服装产业,增强了对宁波企业的信心,也直接提升了“宁波装”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宁波服装业兴起的“品牌运动”,直接推动宁波成为“品牌之城”。  相似文献   

9.
时下,以“上榜品牌”形式出现的广告在各大媒体频频亮相,着实令人眼花缭乱。橡胶制品上榜品牌,胶管胶带上榜品牌,胶鞋上榜品牌……对于这些以行业协会、社团组织搞的“上榜品牌’在媒体中大肆宣传,给人一种“上榜品牌”即是社会公认的“名牌”产品的误解。对于企业来...  相似文献   

10.
梁龙  郑国峰 《中国纺织》2011,(11):22-31
碧海蓝天,风景如画,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博鳌论坛近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本次论坛主要是对2005--2010年开展的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作为回顾和总结的成果,这次会议推出了“中国纺织品牌文化50强”、“中国纺织服装领军人物”、“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领军奖”等示范典型。这些示范典型以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建设成果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成为我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的引领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孟镝 《汽车与社会》2013,(35):34-34
广州车展与京沪两大车展相比,“首发新车”虽少一些,但尚足可观,唯一的遗憾是自主品牌少了些,特别是民营自主品牌——现在有个新词叫“本土品牌”,那我换个说法吧:出身于草根阶级的“本土品牌”广州车展首发者长城H8几乎算得上一枝独秀,另一方面合资、进口品牌却在车展上接连“璀璨亮相”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22日,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亚洲品牌管理中心等机构联合举办了“全球品牌论坛2007年会”,推出了“中国生活方式最佳品牌”。之前,主办单位成立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品牌研究》课题组,针对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进行调查研究,首次从品牌影响大众生活、品牌创造全新体验的角度进行评选,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在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提供全新的生活体验的品牌是“中国生活方式最佳品牌”奖项的首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牌的作用日益凸现,逐步涌现一批“高含金量”的品牌,在我国品牌价值在100亿元以上的,目前已有红塔山、海尔、长虹、五粮液、TCL和联想六家,价值量高的红塔山已达439亿元;产品销售规模超百亿的品处 有“一汽”、“红塔山”、“海尔”、“联想”、“长虹”、“康佳”、“TCL”等七个。正是看到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价值和可观的潜在效益,在世纪交替之阳,继价格大战之后,一声品睡战已在中国工商界悄然掀起!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实施“国家电网”品牌引领战略,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福建省莆田电业局拓宽思路,创新品牌推广方式,以客户接触点为切人点,区分受众,构建不同接触通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载体,培育、引导国家电网与一般社会公众、政府、媒体与意见领袖、合作伙伴、重要客户之间的品牌认可和价值认同,达到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美誉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肖琳 《中国纺织》2011,(8):126-128
前不久,阿迪达斯启动了名为“all adidas”(“全倾全力”)的最新全球品牌推广活动,一系列的举措与“90后”的李宁在品牌定位上又有了新的交锋;与此同时,今年阿迪达斯和耐克也都不约而同开始下沉到中国三、四线城市,相反国内本土品牌开始积极挺进中国一线和海外市场。品牌之间错综复杂的较量在中国战场又一次上演,而面对着一片“涨”声,这场战役的难度也随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杂牌与杂牌的竞争,90年代是名牌吃杂牌的竞争,那么,进入21世纪,则是名牌对名牌的竞争。可见,品牌的价值与作用越来越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消费者兴起的认牌消费现象,更促使一些头脑清醒的企业经营者高度重视品牌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有关品牌研究与理论探索开始升温,“品牌战略”、“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经营”、“品牌形象”等概念也随之诞生,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2001年4月,中国品牌形象管理专家论坛不甘落后,迅即成立了品牌传播研究所,并于200…  相似文献   

17.
自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间,什么商品不是自主品牌?汽车更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虽然那时“山寨”的风气也很盛。那时也没有“他主”的可能性,即便苏联借款帮助中国汽车工厂克隆苏联车型,一汽卡车也从没有挂上“嘎斯”、“吉尔”、“吉斯”之类苏联品牌:  相似文献   

18.
梁莉萍 《中国纺织》2011,(9):100-101
8月29日,为期三天的2011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梦兰展区设计以“低碳、自然、创新、再生”为主线,在家纺品牌云集的展会现场,刮起一股清新、婉约的“自然”风,受到中外客商青睐,开幕当天达成意向订单1200万美元。在同期举行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和“中国家纺品牌渠道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家纺品牌影响力传媒大奖颁奖盛典”上,梦兰分别摘得“流行应用设计奖”和“中国家纺最具营销价值奖”两项殊荣。  相似文献   

19.
近来,有很多唱衰淘品牌的言论,如“遭传统企业挤压”和“淘品牌集体沉沦”等。不过,此类观点却遭到了韩都衣舍、茵曼、斯波帝卡、麦包包等主流淘品牌的一致反对。  相似文献   

20.
那些既无资金优势,也无“名气”优势的企业,面对实力强大企业的品牌攻势,该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在品牌热中,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纷纷赶时髦,热衷于“制作”所谓的“品牌”,企图通过“做”出来点石成金的魔律,一举成名,但其结果却往往是企业元气大伤,经营形势每况愈下。销售量和品牌之间是因与果的关系,没有相应的销售量,真正的品牌是制作不出来的。特别是那些既无资金优势,也无“名气”优势的企业,面对实力强大企业的品牌攻势,该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不做品牌做销量。市场是企业的命根子,销售量上升的过程,是企业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