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卢庆杰 《新金融》2010,(8):14-17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水平、量化宽松政策、对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对金融机构实施紧急救助等,这些措施对金融市场实施全方位的救助,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应,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恢复,同时也使美联储的资产额大幅增加。由于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美联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投放出去的流动性又流回美联储。如果经济好转、市场信心恢复,这些流动性投向市场,将对经济形成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未来的退出步骤将与救市步骤相反,即先通过数量化工具收回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达到正常的水平,再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就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美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危机状态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以来,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有些是定制的创新工具,有些是对传统工具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扩展。这段时间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总体特征为:针对性、超常规和高度宽松。随着美国金融和经济在2009年进入复苏周期,市场越来越关注这些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以及美联储超常规、高度宽松政策的退出时机。  相似文献   

3.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提炼非传统货币政策定义和回顾美联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菲传统货币政策退出进程中的工具选择,强调退出的总体规划、时机、力度选择的重要性,进而分析退出非传统政策对美国、其他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以及中国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明 《中国金融》2012,(19):51-52
QE3的推出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入压力,同时也加剧了未来美联储通过"退出策略"回收流动性的挑战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美联储将以每月0400亿美元的规模购入机构按揭证券(MBS)。在今年年底扭转操作到期之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二季度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恢复增长,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摆到了欧元区各国决策者面前,同时也引发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热议。基于各国目前经济复苏状况,本文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我国的退出政策走向,如“国退民进”的投资政策倾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机配合,安全退出;引导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潘伟 《金融与经济》2021,(7):38-46,90
根据美联储数据特征构建LT—TVP—VAR模型,从加息和缩表两个层面实证研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将主要通过流动性供给冲击和跨境资本流动渠道导致我国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回收过剩流动性,并促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短期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其长期外溢效应取决于缩表的速度和力度.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外溢影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要积极应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提升金融市场应对非预期冲击的能力,防范外部冲击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实施了高度宽松的刺激性货币政策。随着美国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渐走出衰退,羡联储已开始酝酿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本文在阐述关联储采取的各项刺激性政策的基础上,对刺激政策的退出展开分析,以此为中国的刺激政策退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也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同时也引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热议。在各国目前经济复苏状况的基础上,本文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作比较研究。并提出中国下一步的退出政策走向,如“国退民进”的投资政策倾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机配合,安全退出;引导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逐步显现以及国内经济形式的持续好转,央行有必要拟定宽松政策退出战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适时、适度回收流动性以免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要求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借助多样化的工具组合,实现退出策略所要承担的多重目标。总量回收流动性可从压缩基础货币和降低货币乘数两方面下手,工具创新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有效对冲外部流动性和削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