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剥离”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积极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几年实现了“双降”。但无论从外部经营环境看,还是从银行内部分支机构间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和股份制改革现状分析,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存量和新增不良贷款特征与成因,指出新增不良贷款一方面会严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转型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程度。鉴于此,作者提出从存量处置、增量控制、综合治理、市场拓展、流程再造、信贷整顿、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加快创新,控制信贷风险.促使经营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金融纵横》2002,(3):27-29
一、对宿州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化解不良贷款的途径及其绩效的比较分析 据调查,目前宿州市辖内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均已建立了不良贷款化解机制,通过对其机制运行的特点和操作程序进行分析,我们把这些机制概括为三种途径模式,分别为“不良贷款统一管理、集中经营”模式、“不良贷款横向经营模式”和“不良贷款留置清收”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机理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长期内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所掌握的信贷资源的运用效率问题,是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授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经过多年多轮的渐进性变革,在付出了数万亿的“老不良贷款”、“新不良贷款”和“新新不良贷款”的高昂学费与代价后,终于牢固地筑起了一个“管理到方方面面,调控到个个流程”的严密而审慎的授信风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不良贷款前清后积,不良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因此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盘活清收不良贷款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毕鉴亭 《金融论坛》2006,11(9):23-27
“二次剥离”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积极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几年实现了“双降”。但无论从外部经营环境看,还是从银行内部分支机构间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和股份制改革现状分析,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存量和新增不良贷款特征与成因,指出新增不良贷款一方面会严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转型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程度。鉴于此,作者提出从存量处置、增量控制、综合治理、市场拓展、流程再造、信贷整顿、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加快创新,控制信贷风险,促使经营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郭全新 《青海金融》2004,(10):51-53
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是关系金融企业兴衰成败的“生命工程”,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推进股份制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近几年,青海农行在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加强信贷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增加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笔者  相似文献   

8.
复活企业工程是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处置不良贷款,优化自身经营环境,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和构筑新型银企关系进行的有益尝试,通过实施“复活工程”,收到了危困企业复活,银行资金盘活,地方政府减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性原理、博弈论和行为选择理论,结合贷款的固有特性,通过对借贷双方和关联者贷款行为的描述和剖析,研究探索了在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体制和银行内控机制条件下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及其化解途径,指出不良贷款的形成机理是借贷双方和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作出的“正确”的行为选择,这种行为选择是在现行制度和体制的“鼓励”下造成的,是一种逆向选择。作者最后提出了化解和防范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即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存量;按贷款的周期性特点区分两类贷款,明确界定贷款责任;强化内控机制和考核力度,防止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等。  相似文献   

10.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是人民银行2001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为此,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积极调整金融监管思路,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抓降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截止2001年底,全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减少11512万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经营目的是追求高利润。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因此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对于银行自身经营和发展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利息同收率低等已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因此盘活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资产率,  相似文献   

12.
顾强  荆勤 《金融纵横》2005,(12):25-26
一、基层银行实施“扁平化”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普遍得到加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扁平化”是在统一法人的基础上进行的,统一法人后,原来的地方商业银行的“实力”得到加强,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的消化、处置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银行主要经营要素的信贷资产,对产生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良贷款的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拟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3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按照“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率为16.86%,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率为20.36%。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企业失信是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失信容易造成银企博弈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银行惜贷,从而降低信贷市场的效率和加剧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解决企业失信问题是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严红波 《中国金融》2004,(13):55-56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战略安排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有效运行的战略高度,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进程、相关资源以及配套环境进行综合的部署和支持。首先,将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置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革和重组的框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部化解以及不良贷款外部处置的方式和时间安排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机构重组的战略和进程相结合,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目标相联系。在消化和处理不良贷款存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过度增量。其次,调动财政、外汇储备和其他资金等综合的资源来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  相似文献   

16.
高冬民 《西安金融》2004,(11):14-16
银监会成立前,监管当局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2005年不良贷款降低到15%,每年降低3-4个百分点的监管要求.这一要求沿着两条线分解贯彻:一方面体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层层分解的经营计划;一方面表现为监管当局对其内设部门、分支机构的目标考核责任制。200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提足拔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工作思路。这意味着监管当局对待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发生了变化。本文从银行安全与稳健的最终评判标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清偿能力)出发,对此作了分析,并指明国家注资是使国有商业银行恢复安全与稳健的一个躲避不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赵亭 《山西金融》2002,(4):14-16
巨额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经济体制和银行体制诸多深层问题的综合表现。不良贷款数量庞大一直严重困扰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要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并改善银行经营状况,就必须努力减少不良贷款,改善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亚洲金融危机还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全球经济金融仍然潜伏动荡的条件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高额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它影响了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难以为继,甚至会发生支付问题。因此,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存量不良贷款已成为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人在谈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历史遗留不良贷款以后,如何防止新增不良贷款。人们担心过几年不良贷款又会重新累积起来。这个问题的确是十分重要的,可见,借鉴国际银行界最佳实践,来加强和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双重目标约束下的呆帐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经营中存在两类委托-代理关系,并由此产生两类代理人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型中,受利润最大化与金融支持双重委托目标约束,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的财务后果,是国有商业银行必然生存不符合商业化经营原则的理论呆帐。国有商业银行呆帐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及结构效应,对渐进改革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已支付了高昂的建立成本,产生了适应性预期,出现了“利益共生”与“学习效应”,银行寻租动机及成本外部化倾向导致呆账规模膨胀难以抑制,酿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帐风险。因此,应努力开拓公有经济部门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双重委托目标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