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开放导报》2008,(4):I0007-I0008
1978年11月18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深圳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正式签订。这份协议,甲方有两个单位,分别为深圳轻工工艺品进出口支公司和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加工厂,乙方为香港怡高实业公司(香港电业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上屋电业(深圳)有限公司在石岩上屋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那一天,深圳轻工业进出口支公司及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署了“三来一补”协议书,该协议书编号为“001号”,香港怡高实业公司因此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外企。  相似文献   

3.
《开放导报》2007,(4):I0008-I0008
上屋小学原校址位于石岩镇中心区,1995年由中心小学改名为上屋小学。1998年,上屋村委会站在"科教兴国、教育强镇"的战略高度,将村内最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宝安上屋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文化传统的上屋村村民、吃过苦的上屋村村民、面对改革开放需要知识的上屋村村民,深深地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开放导报》2007,(4):I0009-I00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宝安上屋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文化传统的上屋村村民、吃过苦的上屋村村民、面对改革开放需要知识的上屋村村民,深深地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特区经济》2007,(7):I0008-I0009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宝安上屋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文化传统的上屋村村民、吃过苦的上屋村村民、面对改革  相似文献   

7.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7,(12):57-57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上屋抽梯",意思是故意显示有利可图之点,安放好"梯子",引诱敌人"上屋",形成对我有利之局面,然后"抽梯"断其后路,迫敌就范.前秦皇帝苻坚就是中了慕容垂、姚苌的上屋抽梯之计,轻易去攻打晋国,大败于淝水,而慕容垂、姚苌的势力却趁机扩张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深圳宝安区"三来一补"企业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目前的现状特点,提出了宝安区未来"三来一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深圳是大陆引进台资较早的地区之一,从1983年首家台资企业在深圳落户,到1990年第三季度,全市已引进台资兴办企业(项目)364家(含“三来一补”项目187项),协议投资总额达50583.6万美元。台商来深圳投资,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隐蔽投资阶段(1983~1987)、试探投资阶段(1988~1989)、拓展投资阶段(1990年以后)。现有台资企业投资行业包容甚广,分布也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些关系企业相对集中的台商投资区域。台商投资企业一般都自带资金、技术、设备,自行管理,自找销路,是有效的外向型经济实体,对于发展特区地方经济,增强深圳经济实力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第一,引进台资,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资金,支援了特区经济建设。台商来深圳投资,一般都采取独资经营的形式,目前全市已有台商独资经营企业(项目)265家,约占整个台资企业(项目)数的72.8%。  相似文献   

10.
《开放导报》2008,(2):I0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宝安上屋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文化传统的上屋村村民、吃过苦的上屋村村民、面对改革开放需要知识的上屋村村民,深深地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 当深圳唯一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园——深圳天安民营科技园屹立在深圳市新中心区西畔时,匆匆而过的路人无不惊叹天安所发生的惊人巨变。仿佛有一只无形的魔手在操纵着,一个充斥着三来一补加工企业的老工业区一举蜕变成为了以高新技术和创新科技企业为主,享誉角地区的民营科技园区。 从1990年开始兴建的天安工业区到今日的天安国家级民营科技园,从昔日的荒  相似文献   

12.
《改革与战略》2007,(5):158-158,F0003
年度经济指标完成良好 虽然全球经历高油价波动,但由于国家政策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上屋社区企业运转良好,一年来,在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社区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同比增长15%,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开放导报》2005,(1):F002-F002,i001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原深圳市光明华侨畜牧场)创办于1958年,在岗员工近4000人。属下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16家,“三来一补”企业44家。  相似文献   

14.
东莞台资"三来一补"企业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文凤 《珠江经济》2007,194(10):19-26
在温特尔主义与跨国生产体系下,委托加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工厂"的必经之路.东莞以"三来一补"为起点,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地.东莞奇迹正是由"三来一补"企业推动与实现的,但通过对东莞台资"三来一补"企业的经济组织形态与产权结构变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发现东莞的"三来一补"已从最初的合作贸易形式转变为一种企业形态,它从诞生30年至今仍是非法人实体.因而,台资在东莞的"三来一补"企业市场正逐渐变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由于产权的不清晰,东莞地方政府与台商不断产生利益纠纷,东莞的台资企业逐渐回落,且纷纷开始转型.因此只有打破东莞政府公司化的"路径依赖",东莞的产业升级与转型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地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截止到2004年底,深圳有民营科技企业大体三万家左右,这三万家所形成的工业产值大体是1677个亿,税收上缴的各种税金是267个亿,出口84亿美元。在这三万家民营科技企业中,产值超过一个亿的有70多家企业。应该说深圳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已经对深圳的经济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深圳民营科技企业的整体特点来—看,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深圳民营科技企业是“野生”的。用“野生”这个概念,是相对国有企业、相对其他类的企业而言,他是“野生”的;不是在政府的规划,或者政府有意的安排下产生的结果。他是诞生在深圳这…  相似文献   

16.
《改革与战略》2006,(5):I0018
新城,在这里崛起;奇迹,在这里抒写。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社区居委会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相似文献   

17.
横岗镇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区经济》1998,(12):47-48
<正> 一、原“横岗模式”的基本内容、作用及其局限性 横岗镇地处深圳特区东部、龙岗区中部,距市区18公里,北邻龙岗中心城,南毗盐田港,是深圳通往惠州、梅州、汕头、福建等地的必经要道。全镇总面积73.72平方公里。下辖区9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7万人,外来人口12.5万多人。全镇有颇具规模的工业区18个,厂房面积220多万m~2,共引进“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近1000家(其中三来一补700多家),1997年实现工缴费结汇3.63亿元。1997年全镇市场成交总额达3.7亿。1997年全镇三级经济总收入56030万元,三级集体纯收入19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20元,农民人均分配6915元,镇级财政收入达1.23亿元。  相似文献   

18.
《开放导报》2005,(4):F0002-F0002,i0001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原深圳市光明华侨畜牧场)创办于1958年,现有在岗员工近4000人。属下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16家,“三来一补”企业44家。  相似文献   

19.
《开放导报》2004,(6):F002-F002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原深圳市光明华侨畜牧场)是市一类企业,创办于1958年,总面积54.6平方公里.社会总人口35万人,在岗员工4172人。拥有全资企业20家,参股控股企业6家,“三来一补”企业44家。  相似文献   

20.
<正> 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以来,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外资利用持续大幅度增加,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截止1991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7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4053家,外资的利用遍布于深圳市三大产业的十多个国民经济行业,涉及30多个工业行业。引进外资的方式包括兴办“三资”与“三来一补”企业、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出口信贷、国外商业贷款以及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