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这已被众多的事实所证明。近年来,尽管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个中原因,除了这些干部个人素质差外,也与组织上监督不力有一定的关系。笔者认为,要有效地防止少数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仅仅靠干部个人加强修养是不够的,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干部使用权力的监督,提高对滥用职权现象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我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从发生的大案件进行分析,腐败的主要原因是权力失控,缺乏监督制约。 一、权力失控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体制根源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进行,但是腐败的蔓延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打击和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既然控制授权关系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应当对权力的代行者从制度上施以有力的约束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权力腐败的泛滥证明,现代的权力体制授权后对权力过程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还不足,使得用权人有较大的个人随意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就能使有权力者不想、不能、不敢腐败,从而有效防止腐败。权力作为政治上、经济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范围内起控制作用的支配力量,其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成就事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权力也可以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因此,必须完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不给腐败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4.
周荣 《中国石化》2002,(7):48-50
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以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国企的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等痼疾,使国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厂长(经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导致权力滥用、管理失控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加强对厂长(经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一把手”的有效监督,防止权力的不正当运用,保证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以德倡廉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  相似文献   

6.
监督工作就是对权力进行限制、约束,并对掌权者行使权利的过程进行监察、督促。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主要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事关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企业加强内部监督与健全监管机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丛亚平 《董事会》2013,(2):94-96
中国应通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官本位”釜底抽薪。同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和监督,防止权力过分集中所出现的“寻租”现象。尤其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避免“旋转门”效应腐蚀官员,便利其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都是放松思想改造,滥用手中权力的结果。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使广大领导干部抵制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晚节的有效途径,也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本文拟对目前权力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趋向多元化,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权力监督机制同样也面临许多问题,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是遏制腐败的最基本措施。本文立足国有企业,深刻剖析了当前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建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趋向多元化,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权力监督机制同样也面临许多问题,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是遏制腐败的最基本措施.本文立足国有企业,深刻剖析了当前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建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多年来,徐矿集团党委高度重视监督工作.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加强组织协凋.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在建立完善领导人员监督机制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确立权力资源管理的确当原则确立权力资源管理的确当原则 ,使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规范、合理地进行权力运用 ,这是搞好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必要前提。根据权力结构与环境来源理论及现实情况 ,权力资源管理应体现以下原则 :1 标准上的人民性。区分用好权力与滥用权力的标准 ,就是看权力的运用是否与组织的需要和目标相一致。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力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特征的体现。权力只能用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任何形式的公权私用、以权谋私 ,都是滥用权力范畴 ,都属于自私自利行为 ,有悖于权力的人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手中的权力是一种“公权”。随着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监督并避免“公权”错位运行,防止发生腐败行为,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探寻国企监督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有利于我们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国企经营管理者权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权力寻租”的发展趋势,指出其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了惩防并举的5点措施:在权力的“集中点”上下功夫;在转制的“交汇点”上设防;在监督的“乏力点”上重点把守;在法律的“滞后点”上提速;在制度的“关节点”上强化责任。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生产、分配和使用这一资源的知识型员工遍布组织各部门。如何留住这些知识型员工并使他们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为组织创造价值?本文从知识与权力匹配视角构建了一个多主体仿真模型,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NetLogo动态模拟了组织中知识与权力是否匹配及不同匹配程度、组织中知识含量及收入分配方式等对员工努力程度、员工效用、组织规模及组织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与权力的匹配有利于留住知识型员工并使其更加努力为组织创造价值:而匹配程度越高,组织的各项指标越好;随着组织中知识含量的增加,这一结果越显著;而按劳分配方式下知识与权力完全匹配的组织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正确行使权力的有效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客观要求.当前,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来说,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都有必要根据实践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现代管理学认为,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在组织中开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活动,它们是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管理者职位的升迁,他们将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工作。换言之,所有的管理者,无论其处于哪个层次上,都要进行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只是花在每项工作上的时间不同。所以,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就是要规范贯穿企业活动始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生产、分配和使用这一资源的知识型员工遍布组织各部门。如何留住这些知识型员工并使他们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为组织创造价值?本文从知识与权力匹配视角构建了一个多主体仿真模型,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NetLogo动态模拟了组织中知识与权力是否匹配及不同匹配程度、组织中知识含量及收入分配方式等对员工努力程度、员工效用、组织规模及组织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与权力的匹配有利于留住知识型员工并使其更加努力为组织创造价值;而匹配程度越高,组织的各项指标越好;随着组织中知识含量的增加,这一结果越显著;而按劳分配方式下知识与权力完全匹配的组织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本的泛化与权力博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资本主义初期,收入相对丰厚的资本被看做是剥削工人的手段,然而现代公司中出资者却又不得不依赖一系列的监督约束措施防止经营者侵占其利益。从理论上说,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其内部权利结构依赖于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权力博弈的结果。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权力和地位的上升,其地位和收益必然随之提高。事实上,企业收入是两者的共同产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标准划分两者的贡献和应得收入,出资者收入地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绝对收入的降低。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以及不同要素市场之间的对比大致决定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收益。过分单独强调股东的利益不仅耗费了不必要的成本对剩余进行所谓更“合理”的分配,而且可能扭曲了原本能够最大化企业收益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20.
宁向东 《IT经理世界》2009,(13):107-107
在我花时间研究的企业里,无论中外,大多数企业都经历过“一个人的帝国”时期。中国乃至亚洲的不少企业至今也难以摆脱这样的权力格局。为什么?起先是因为决策效率,后来很大程度上在于组织惯性。直到企业在融资与产权关系或是经营能力上遭遇了比较大的变故,“老大”的理性能力使之认识到个人帝国(或家族帝国)不再划算了之后,情况才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