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中.业务良好求发展的企业.和陷入困境想解困的企业.几乎是一半对一半。上市民企的透明与规范.需要时间。也需要支援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6,(11):57-57
创业之前,南存辉不过是一个子承父业的修鞋匠:现在,他已经是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首富前五十名的中国民企精英了。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民营企业上市难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创把民企分为够资格上市和不够资格上市两类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中,对第一类民企的上市难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对第二类民企的上市困境则衍生为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其两阶段风险的观点.文章认为放宽民企上市准入制度是解决民营企业上市难问题的关键,分析了管理层认识到问题并且知道解决办法却没有实施的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已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为求海外上市,越来越多的民企老板放弃国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荣誉,争相把国籍改到了同一个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  相似文献   

5.
2008年底,风闻太子奶集团误中风投基金陷阱,资金链断绝,掌门人李途纯出局,令人惊讶。太子奶曾经是许多人向外界炫耀株洲民企的一只筹码,也是梦想创业人们的一个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6.
数据速读     
《数据》2013,(6):4-4
国退民进、民营企业弱势生存,是近年备受关注的话题。民企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与成长性的一部分,要激活经济复苏进程,政府有必要通过改进产权登记制度、放松生产要素流动限制、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扩大民企准入等措施让利民企,不过,相关政策的落点应当更精准地对草根民企与首富型民企区别对待。而以富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同样需要反思,如何净化商业环境、重塑商业伦理。真正的中国梦,不仅需要达成物质上的富有,同样也意味着优良的创业和财富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05,(22):52-52
富力宣布上市之时,适逢国家宏观调控高压期,内地几家在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的表现欠佳,首创置业更是发布盈利预警。并于7月14日成功在港上市,筹资近20亿港元创内地民企融资之最,但重压之下富力逆市上市。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6,(17):52-53
尹明善是一个认“死理”的狂人。1992年,54岁的他力排众议,开始创业,仅用20多万元就把力帆集团发展起来;2005年,在一片市场质疑声中,67岁的他宣布要转产生产轿车,终于在2006年1月20日,力帆集团第一辆轿车产品——力帆520上市;如今,他又想进入军工领域,并多次分析民企“参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民企之痛莫大于人才——看民企的用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的民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创业的初期由于资源上的不足、意识上的疏忽,往往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一些民企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制度、人力资源工具与制度成熟的外企相比没有优势甚至还存在先天的不足。等企业到了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人才的缺乏和对核心人才的过于依赖成了民企心中难以挥却的痛。那么这些民企该如何面对这种事关企业存亡的人才之痛呢?  相似文献   

10.
继1999年年底国内企业赴美国上市的一波浪潮之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国内民企赴海外买壳上市的又一波热潮。济南最大的民营企业力诺集团控股的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夏天武汉有机赴美国上市,它没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等主流市场上市,而是选择了一个号为“多快好省”的0TCBB股票市场。但是在付出20%的股权代价后非但至今未能实现融资,反而因“买壳”上市中的错误操作而陷入困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民企上市"是近几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上市是当前实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嘉兴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进一步推进嘉兴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工作,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卫 《企业导报》2001,(3):44-44
<正> 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邬凤洋近日谈及民营企业时表示: 民企“长不大”,或者“突然死”,到底是因为“业”不行了,需要进行“二次创业”?还是因为管理不适应,而需要开展“管理创新”? 他认为,多数民企的问题都是属于后者,特别是民办高新企业,“业”做大了,前方很“红火”,后院却“起火”,这显然不是“业”的问题。民企由“小孩”成长为“大人”,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民营企业上市是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国内A股市场来看,民营企业每年IPO比例已由2000年左右的10%上下.上升到了1/3以上。可见.民营企业上市正在持续升温。作为民营企业大省,浙江的民营企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2001年,"天通股份"是第一个以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浙江玻璃"是第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2004年的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企业中有3家浙江民企.远远高于其他省份。有关数据也显示.浙江民企上市公司约占全国的1/5.数量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4.
高利 《上市公司》2001,(9):19-19
既然,民企进入资本市场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且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那么,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合作和协调,这里既需要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也需要道德约束水平的提高,同时更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没有必要人为限制私人或家族企业的股本比例,甚至限制其上市,因为股权结构是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协调、相对应的,应当有其自由变动的空间和权利,限制它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私人或家族企业的上市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齐千 《上海企业》2005,(1):29-32
一、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的特征 从1999年开始,出现了民企"二次创业"的呼声,与民企崛起,即第一次创业相比,"二次创业"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从自发转向理性 民企"一次创业"主要出于冲动,在缺乏资金实力、管理经验下,凭热情、拼死拼活蛮干,也靠运气和"赌一把"的勇气,创下一份家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值得赞赏,因为当时这些是稀缺资源。然而时过境迁,今天这些资源不再稀缺。 "一次创业"是自发的,"二次创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本书叫做《创业36套军规》,把有创业的想法到企业上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36个问题提出来了。简单来讲,我认为36条里面最关键的可以用三条来概括: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不言而喻,民营企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无论从健全中国股市本身而言,还是从发展经济的层面来看,都需要积极推动更多的民企上市.  相似文献   

18.
董铭的"烦恼告白",开启了一个特殊群体发自肺腑的心门,道出了他们接班创业的辛苦,也告诉社会,当前民企接班的一代不是守业享受的一代,而是创业奋斗的一代,奋斗的道路既漫长又难题重重。这个特殊群体,我的总结就是三个字:创二代。  相似文献   

19.
其实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最开始建立了一个网站,在2000年卖掉;后来做了一个学帆教育,在美国上市;现在在做58同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5年-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元化经营与审计意见的关系。结果发现:直接上市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的风险,降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而间接上市民企多元化经营不能降低企业的风险,不能降低审计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