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是建国以来的经验总结。在今天,这句话具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现在,深化会计改革,不仅是会计部门、广大会计人员,而且成为经济管理部门的共同呼声。为了有利于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银行业会计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银行业会计制度的演进过程,对现行银行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即:银行业会计制度庞杂,管理部门众多,缺乏基本把握点;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的自由裁量权和弹性空间加大,增加了财务状况的不稳定性;银行业会计制度未伴随新业务的出现而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现行银行业会计制度与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不相适应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我国银行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一是丰富银行业会计制度层次;二是突出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的职能;三是加强银行业会计的专业指导;四是不断完善银行业会计核算办法,适应会计电算化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走在世界经济改革的前列,不断的借鉴其他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来完善本国的改革.为了跟上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步伐,我国会计制度也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发展,以此来跟上世界的脚步.会计制度的改革决定了整个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对会计行业的改革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参加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将为我国经济贸易走向国际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途径。参加关贸总协定,要适应总协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的经贸体制。与此同时,在会计制度方面也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相协调。这不仅是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而且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会计是一种'商务语言'。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经济贸易交往,必须借助会计这一商务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应该看到,会计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项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5.
适应财税体制改革做好基层国库工作方维平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财税部门为了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改革步伐,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适应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现会计制度重大变革,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一、现代产权制度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1.产权界定是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之一度量衡的产生源于产权界定的需要。即每个人之间包括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产权边界必须划分清晰。度量衡的统一,大大地降低了产权界定和交易的成本,是一次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会计反映相关各方的法律权利和要求,会计制度的不统一,如同度量衡不统一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一样,也会因交易费用太高…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一直是近年来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基本评论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国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大的变革,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会计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修订与完善会计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改革初期,我国首先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形成了我国独具…  相似文献   

9.
会计改革为契机加快财政职能转变上海市财政局第一分局孙建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两则”已成为我国经济核算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应该说,这次改革是一项高起点、深层次、全方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我们分局抓住了会计...  相似文献   

10.
论预算会计改革江苏、浙江省预算会计改革联合课题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内容和客体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预算会计的整体改革问题,并迅速得到...  相似文献   

11.
预算会计改革思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199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但三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未来预算会计如何改革,本文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业也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会计也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给预算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建立预算会计准则之我见李秋英,王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国家会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预算会计,必须加快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朱基副总理明确指示,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要加快会计改革的步伐,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由此...  相似文献   

14.
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在我国全面施行,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特别是会计准则制度的改革步入了快车道,并实现了重大突破.十年来的会计改革,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年来的改革实践,为我国会计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下一步的会计改革提出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继1993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之后我国会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对我国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的预算会计制度适应了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建立与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与适应全球性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作为银行业发展重要基础的银行会计标准,也基本形成了与国际会计标准实质趋同。相反,属于国家会计标准有机组成部分的我国央行会计标准改革却以其职能特殊性而暂落后于会计准则和银行业会计标准改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管理国家财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财会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经济活动变革的需要。因此,我们选择了教育系统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其会计核算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的现状和对事业单位总的情况的了解,提出一些改革意见,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会计模式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刘林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会计面向市场改革的重点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市场是各种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资金、物资、劳务、技术...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财政会计怎样运用借贷记帐法贡济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化,财政职能的转换,现行的收付记帐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政府财政会计制度的改革,要从记帐方法入手,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和核算体制。一、借贷记...  相似文献   

20.
李杨 《中国外资》2013,(13):154+156
预算会计是国家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建国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应采用了中央集权统收统支的预算分配格局,因而在预算会计管理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服务于供给型财政管理模式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这种核算体系对几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际交往的增加,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不利于发挥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已不能充分适应预算管理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建立新的会计管理体制、新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