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阶层线性模型这一分析工具,利用来自34家农业龙头企业及与之合作的554家农户的数据,同时从企业与农户两个层次研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关系治理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层关系治理直接对农户满意度有积极影响,而企业层关系治理中的信任与互惠通过影响农户层关系治理而对农户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东进农牧公司为例,探讨了中国社会文化因素对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的影响。在本案例中,这种影响通过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体现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各个方面:东进农牧公司与合作农户之间呈现出正式的合约治理和非正式的关系治理并存的局面,并且其关系治理呈现出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新差序格局",而正式治理也体现"核心合约"和"边缘合约"并行的差序化特征;差序格局等社会文化因素在企业地域拓展过程中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实践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保障企业与农户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治理:交易成本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成特殊的利益共同体,两者间的交易具有主体地位不对等、合约执行不确定、投资形成的资产具有专用性等特征,交易双方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导致订单履约率低.正式合约对保证交易的正式性、降低交易风险和促进交易的长期性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合约的不完全使得合约执行成本高昂,基于正式合约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不能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信任、互惠、有效沟通、声誉机制和赋予合同执行的灵活性等关系治理方式能够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长期合作,提高履约率.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本文以全国11省1022个农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农户加入合作社和与龙头企业合作的角度,利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组织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无论是加入专业合作社还是与龙头企业合作,都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比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技术扩散作用更大。但从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角度看农民组织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对技术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效果明显小于农户组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要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信任与合作的伙伴关系,而关系营销是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合作的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关系营销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和建立良好供应链关系品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关系营销视角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存在违约率高、稳定性低和绩效差的问题。本文从农户视角,结合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运用海南、湖北、河南等6个省份共57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合治理"挤出效应"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客观存在传统社会规范治理与正式契约治理的渠道复合治理Ⅰ和关系治理与正式契约治理的渠道复合治理Ⅱ;传统社会规范治理对正式契约治理机制的"挤出效应"负向影响"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稳定性,而关系治理对正式契约治理机制的"挤出效应"却正向影响"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稳定性;农户法律意识显著负向调节渠道复合治理I"挤出效应"和渠道稳定性之间关系,而对渠道复合治理Ⅱ"挤出效应"和渠道稳定性之间关系则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农产品营销渠道稳定性对提高交易弹性绩效和交易销售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方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与农户违约行为时有发生。有效解决违约引致的渠道关系不稳定问题是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抑制冲突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户与农产品市场协会三方主体间的关系模型与行为过程;其次,通过构建三方博弈模型,探讨了影响渠道关系治理三方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影响因素与案例分析得出,三方主体理应协同解决渠道关系治理问题,即龙头企业与农户应提高其守信的可能性,农产品市场协会需加强参与监管的频率与奖惩力度。  相似文献   

8.
农业龙头企业是食品的重要供给者,处于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其食品安全行为的运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中食品的安全性。本文以广东省3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供应链角度探索了企业食品安全行为期望效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控制强弱、认证水平、前期收益因素对食品安全行为的期望效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前期收益变量在原材料控制强弱与期望效用、认证水平与期望效用的关系中都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可追踪制度的建立对前期收益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条件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共生演化关系,建立了共生演化模型,在探讨了共生演化模型均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共生演化模式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1)互惠共生模式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生演化的最佳模式,应积极引导寄生共生模式和偏利共生模式向互惠共生模式转变。(2)共生系数是影响互惠共生模式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均衡点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证检验了合作伙伴特性对乳制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信任的调节作用以及质量安全关系承诺被信任调节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伙伴特性、质量安全关系承诺分别与乳制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质量安全关系承诺在合作伙伴特性与乳制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信任(能力信任、善意信任)正向调节合作伙伴特性与乳制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负向调节质量安全关系承诺与乳制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和质量安全关系承诺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专业大户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业增效、农村增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农村缘文化的发展推动大户以三种不同的方式产生,并推动大户带动型产业化组织的不断发展。大户带动型产业化组织受其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来,大户型产业化组织出现与其他经济组织融合的倾向,并随着家庭农场的兴起,大户带动型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大关县金海、木杆、天星、翠屏、益珠5个样本村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与大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的访谈,总结出该县林下经济发展缓慢是受农户的思想禁锢,政府林地流转政策、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还未落实,林下产品供销链条不稳定,农户投资信心不足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提升宣传的力度,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发展示范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多管齐下激发农户和企业投资林下产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真正实现林下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考察企业控制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初期的合作问题,为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构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结果 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形成了不同联结程度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匹配的治理机制也有所改变,大多为复合治理机制且关系治理机制存在于多种交易关系中;准纵向一体化模式中要素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有利于锁定双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建多元经营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结论 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交易关系的制度环境、大力扶持与农户存在“乡土”关联的农业企业、加强农户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开放,受惠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4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上述4种生产经营模式之间也存在这生产效率的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特点,结合统计数据比较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较其他3种模式生产效率最高,其参与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在规模化、专业化、资金贮备、风险控制上极具优势,生产规模和效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仍处于快速上涨趋势。并提出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税收和金融优惠等方面协调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6.
Reconciling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with nature conservation is not only an ecological challenge, but also a demanding matter of govern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tential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and explores ways to enhance the governanc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We assume four conditions to contribu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arrangements: farmers should be motivated, demanded, enabled, and legitimized to participate in arrangements that promote nature conservation by farmers. We analyse 10 distinct Dutch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in the period 2000–2016, including agri-environment schemes but also privately initiated arrangements. The arrangements target a large but unknown share of farmers and farmlands, but nature conservation ambition levels are generally low to moderate. The expected low-to-moderate performanc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to-moderate motivation, demand, and ability. Underlying are stronger forces driving towards intensification and problems farmers face in recuperating the cost of nature conservation. New greening requirements in the EU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 are first, cautious steps addressing these fundamental driver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More ambitious greening requirements may contribute to a higher motivation and ability of larger groups of farmers to imple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也是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文章基于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业技术有效供给条件下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耕地面积、农户的文化程度、农业技术的培训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然而,订单农业的签订,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消极影响。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效率,应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升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作社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效运营的关键,其完善程度影响经营绩效。本文基于中国4省(区)7个地级市221家农民合作社的访谈问卷数据,探究以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约治理不仅对合作社经营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能通过促进关系治理间接提升经营绩效,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关系治理水平较为相似。相较于公司从属型合作社,原生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水平较低,公司主导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较高。因此,合作社需要审视缔结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征,妥善运用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两类机制,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产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一轮契机。但由于我国小农经济、农地分散、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业技术化程度总体较低等多方原因,造成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对称情况,频繁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及冷酷战略模型对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博弈分析结果显示,供应链上下游组织间共享信息次数只要有足够多,就可以在供应链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助于供应链条上企业合作,实现共赢。[结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信息沟通效率,有效解决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