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一、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供不应求”,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如何在维持高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经济决策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然而,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令许多经...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实通货膨胀的特殊形成机理及其遏制对策朱国华8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继1988年发生接近20%的严重通货膨胀后,1993、1994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目前,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市场物价在去年上涨13.4%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过热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并且出现明显加快的特点。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趋势,需要降温,有的则认为中国仍处于消费不足状态,通货紧缩挥之不去,还要进一步启动经济。如何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各方面人士的看法大相径庭,本文综合各方面意见,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4.
邱晓华 《经济师》1996,(1):23-24
对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1996年展望邱晓华在经历了1992~1993年经济高增长之后,伴随着1993年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中国经济开始有所降温,在1994年经济速度有所放慢的基础上,1995年继续有所减速。通货膨胀形势也随经济的降温...  相似文献   

5.
当前通货膨胀中的国有企业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在过去的一年中,持续的通货膨胀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将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分析通货膨胀是如何通过国有企业行为影响中国经济进程的。一、价格形势与企业对价格的恐慌即使人们还未能充分证实通货膨胀作为集权经济改革的伴生现象是否具有规律性意义,物价的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据有关方面测算,1978—1987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了45.7%,而同期市场货币流通量增长了625%。1984—1987年,扣除经济增长、结构性调价、经济货币化因素影响之后计算出的货币过量增长每年约为5—8%。所以,经济改革以来,隐蔽的或公开的通货膨胀始终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1983-2007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结果显示估计的产出缺口能够准确反映中国1983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变化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1)当前中国经济以较低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2)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对GDP增长率具有暂时影响,而供给冲击对GDP造成了持久影响,需求冲击对GDP只产生暂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现状、展望及对策李拉亚1994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性的一年,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性的一年。在中国经济处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时刻,1994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形势格外引人注目,可谓举世关心,全民关注。1993年的"双十三",即社...  相似文献   

8.
加息未必能抑制我国通货膨胀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灏  杨继 《宏观经济研究》2005,(6):26-28,49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趋势的判断 进入2004年以后,我国经济由通货紧缩逐步转向了通货膨胀,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迹象十分明显。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2003年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小于1%,9月开始上升,同比上涨超过1%,12月达到3.2%。自2004年6月以来至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超过5%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视角下中国双顺差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以来持续呈现的双顺差局面在2008年继续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06年中开始的通货膨胀。通过对通货膨胀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账户之间各自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但是在中国当前资本项目账户和经常项目账户开放程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这种自动调节机制被人为扭曲。因此,中国应该对这两个项目的开放进行进一步调整以使两个项目有机配合。这对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调整中国长期双顺差的局面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形势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返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经济形势特别是价格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针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和价格形势,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迅速而重大的调整,从年初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林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132-134,143
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宏观变量对金融资产价格会产生系统性影响,由此,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起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在开放经济中通货膨胀与金融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通过运用理论模型分析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从经济的动态发展中得出通货膨胀与金融资产价格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并且在经济的各种发展状态下,二者间存在复杂的动态的互动关系,且二者间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05年以来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对象。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文中尝试着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自1993年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决定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之后,三年左右时间内,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在1997年,关于软着陆之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已颇有争议,一些分析者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总需求不足问题,但这种观点一直到1998年初还未成为主流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探讨当前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最后,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璇 《发展研究》2010,(9):43-47
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探讨当前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最后,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志 《宏观经济研究》2023,(1):14-25+100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中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弄清通货膨胀持久性是长记忆性还是短记忆性,关乎通货膨胀的治理。本文运用SETAR模型、ARFIMA模型分别测量不同指标、不同样本期间的通货膨胀持久性。定基比CPI是发散的,环比CPI具有短记忆性,同比CPI指标具有局部发散、局部长记忆性的特点。整体上高通货膨胀时期比低通货膨胀时期有更强的持久性。CPI指标测量的物价区间、指标前后间的关系及1999年前后中国经济特点等都会影响通货膨胀持久性。环比CPI度量的通货膨胀持久性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调整结构 加速改革 为新千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就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在衡量宏观经济态势的一系列指标中,令人兴奋者和令人沮丧者杂陈,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互见,以致于我们很难对经济形势得出十分准确而明晰的判断. 记得在1996年,理论界对当时的经济形势有一个比较流行的……  相似文献   

19.
蔡亮 《新经济》2009,(8):30-31
中国经济近两轮通货膨胀的实践表明,资产泡沫化运动通常领先于通货膨胀的恶化,也就是说,资产泡沫的近忧往往预示着通货膨胀的远虑  相似文献   

20.
鲁靖  邓晶 《经济论坛》1998,(16):6-7
8%的增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但是,国内宏观层次上的矛盾均已明显地暴露出来,国际形势亦出现低迷。因此,今年的经济增长不能看成是前几年经济扩张的继续。新一轮经济增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经济增长的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