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 《商场现代化》2010,(11):96-98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首先的问题是让农民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平等地位,根治现实生活中对"三农"问题存在的偏见与不平等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不平等问题。制定《平等权利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法制基础,主要目的是敦促全社会关心"三农",保障农民宪法权利和公民待遇得以实现,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突出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公平、高效、开放、文明"的新农村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要解决农民主体法律地位问题。知情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人权而且是一项前提性的基本人权。而农民对地方政策的知情权则密切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目前很多农民对地方政策的了解严重匮乏,导致了农民的很多基本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和基本利益得不到实现。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对地方政策的知情权的现状及其原因并简要分析如何保障农民对地方政策的知情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由此, 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不少地方从实际出发,以生产发展为目标,以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镇化。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必然出现城市向农村要土地的现象。一旦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农民也就失去了传统的、稳定的养老保障。因此,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不仅是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无忧的迫切要求,也是赢得失地农民对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提出有利于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价格主管部门如何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到江西省的几个市县就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价格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查提出几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价格对策。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法治建设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农村的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在立法和执法等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执法队伍的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完善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其中,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要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追求、新举动的奋发向上的农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在我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既是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也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把"乡风文明"——也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费孝通先生在《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中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中国文化被称之为"乡土文化",它的意义在于向人们说明人与土地的特殊关系,而土地与农村农民之间又存在着某种不解之缘.对于我国目前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发展中国文化,而要发展中国文化,就必须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村进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温家宝在《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最近,胡锦涛、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壮大县域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难题,实现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小明 《商场现代化》2009,(31):100-102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长久顺利地推进。从参加主体的角度看,新农村建设理应是国家与农民等参加者之间良性合作的过程,应当由政府主导型迈向法治主导型的路径。政府与农民等参加者,只有以法治为基础与依据,各司其责而紧密合作,齐心协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保障与促进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农民主体地位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主体意识淡漠,农民主体地位被虚化,农民实体法律权利残缺不全,救济农民实体权利的程序权利难以保障等方面。历史惯性、观念使然、立法失范、政治的操纵、农民自身素质的束缚、地方经济的制约,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为价值定位,从改变观念、完善立法、修正制度、落实政策、尊重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村民自治和强化司法保护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2.
警惕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由此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不少地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生产发展为目标,以生活宽裕为根本,以乡风文明为灵魂,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管理民主为保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法治化建设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农村法治化的"主体"制约因素、物质制约因素、"立法"制约因素、民主政治制约因素、思想文化制约因素等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是支撑和保障.政府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培育新农村法治建设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加快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农村立法,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是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5.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本文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合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法律服务等对策,以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前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改革,加强基层民主的核心力和生命力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入手,运用有关社会学知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初步探讨。只有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妥善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7.
目前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改革,加强基层民主的核心力和生命力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入手,运用有关社会学知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初步探讨。只有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妥善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8.
齐友发 《现代商业》2007,(6Z):216-218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包括新房合、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五个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个关键环节中,农民和农村的基层干部是最为根本的,应该抓住这一根本。同时,要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不断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要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传统农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物价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维护农民价格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