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课题的提出我们知道,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它适用于研究国民经济系统中,全要素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数量依存关系。在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用投入产出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它的应用最新发展。西方国家研究全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使用的是生产函数模型。如,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到2008年间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技术进步在升高,而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却在下降。具体到东、中、西三大部区域经济的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呈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但中西部的技术效率在下降。这表明东部地区更多的是依靠长期积累的管理生产经验来推动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越来越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陆凤存 《经济师》2006,(1):37-38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21世纪80年代以后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考虑了技术作为经济系统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研发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文章通过对新增长理论的介绍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明新增长理论的理论适用性和解释力,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基于SDA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SDA模型对1987-2002年间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总量上,最终需求促进了就业增长,技术变化对就业增长贡献较小,而就业系数下降减缓了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的居民消费、第二产业的资本形成及第三产业的政府消费对各产业就业增长均有较大拉动作用;从行业来看,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是大多数行业就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净出口和技术变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方向不确定,就业系数下降是阻碍就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资分配是居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具体体现.工资分配的变动与技术进步使用偏向有关,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偏向利用资本、节约劳动时,工资分配比重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偏向利用劳动、节约资本时,工资分配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工资分配比重下降是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节约劳动造成的,进而揭示提高居民工资分配比重,必须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使用偏向由利用资本、节约劳动向使用劳动、节约资本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技术进步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方法,该方法运用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的分解方法,考虑了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关系。作为实证,利用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测算了1987年 ̄1995年间我国各部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反思——基于现代经济理论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通过分析指出:国家与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创立一个新的分析体系并用此来解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源泉,传统的索洛方法只包括投入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内容。我们创新地引进结构调整作为第三个增长的源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即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尤其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生产上。我们还发现资本投资在对农业生产及乡镇企业的回报率比在城市要高许多,表明在农村地区缺乏投资。另一方由于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还是很低。因此,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对提高整个经济效率将会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 ,修正外生农业技术进步的假设 ,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并以此对倍受瞩目也颇多争议的“东亚奇迹”及中国经济 ,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东亚奇迹”是传统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现代非农业部门的结果 ;是现代部门以资本反哺传统部门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结果 ;也是现代部门均衡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 ,加速结构转换的结果。因此 ,虽然非农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够显著 ,但劳动力结构转换仍然推动经济实现了持久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假设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科学技术水平年均进步率为5.1%;此外,通过计算还得出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存量以及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9%、12.53%和2.27%。资本、劳动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5%、18.03%和53.5%。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3.5%,超过了资本、劳动两者贡献之和,所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是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杜希饶  刘凌 《财经研究》2006,32(12):106-120,129
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文章探讨了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持续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别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相似文献   

14.
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的“双高之谜”是否意味着腐败与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中国的腐败是促进而不是阻碍了经济增长?本文发展了一个可以合理度量腐败程度的客观指标,并以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腐败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各个源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结构分解技术就六大产业对四川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分析了量化分析.对技术变革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六大产业中仅有电气水供应业、第三产业的技术变革对四川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余四个产业都存在着产业技术更新缓慢的严重问题.对最终产出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六大产业最终使用对四川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建筑业、第三产业、制造业.相对于技术变革因素而言,对四川经济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的主要因素还是最终使用,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动这些产业的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度了1978-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全新解构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发现有:(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网络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共存在179个空间关联关系。(2)中国区域经济可分四个功能板块。第一板块是"双向溢出板块",主要由东部发达地区组成;第二板块是"经纪人板块",由具有较强经济增长活力的省份组成;第三板块是"主受益板块",由中西部发展较快的地区组成;第四板块是"净受益板块",由中西部落后地区组成。(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具有明显梯度特征。第一板块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将经济增长的动能传给第二板块,第二板块又将动能传给第三和第四板块。(4)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可以解释50.2%的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并没有解决持续的失业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投资扩张,并且投资效率在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未能充分利用转轨经济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比较分析经济转型成败两方面例子,得出的结论是技术选择正确就能避免过多的失业、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现有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大多集中在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面,缺少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互为因果的反馈性机理的研究。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有较强的需求性和选择性,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则存在着较强的供给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分析了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阐释了知识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要素的重要地位,进而探讨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