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Granger检验、ADF单位根检验、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选取1993—2007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利率对经济运行变动趋势的四个关键性因素——货币供给、投资、产出、物价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传导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其非对称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利率冲击对投资的作用效应非对称性较弱;利率冲击对物价的效应相对利率冲击对产出的效应而言,前者更有效,利率冲击对物价作用的效应非对称性大于利率冲击对产出作用的效应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货币传导及信贷传导理论的假设前提和我国转型经济的自有特征,将货币政策效应的释放领域划分为投资与消费两大部分。在阐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机理的同时,验证这两套理论在我国特定阶段的适用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系统阐述西方区域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在我国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中游等三个区域共计13个省份不具有有效传导机制,利率政策的区域传导效应时滞为一年。本文认为,区域贸易和资金流动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效应,区域金融资源外流和金融结构失衡相互影响,是造成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建立综合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货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虽然货币政策效力时空非对称性研究并非是一个新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一则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二则就货币政策效力空间差异性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欧元区内统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国别差异而展开。单一主权国家内部是否会存在大国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空间效力差异?发展中的大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效力非对称性?现有的研究文献对此鲜有涉及。本文基于转轨时期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性,对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力存在区域(空间)非对称性”这一命题进行了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宏观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微观主体,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强度的差异可能会形成货币联盟内各成员国间非对称性经济冲击的来源,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主要源于经济结构的差异性。文章尝试对广义的经济结构、国内总需求结构、经济体的金融结构、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及其特征等结构性因素如何对欧盟成员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非对称性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证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对票据市场的影响较小,票据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反馈微弱,并就进一步发挥票据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货币政策在票据市场上的传导机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政策都在票据市场上实施。再贴现与公开市场操作作为货币  相似文献   

8.
吴伟军 《经济经纬》2013,(1):125-130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元明 《当代经济》2010,(6):148-149
本文以民族自治区为横截面单元,以各自治区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检验五个自治区工业增加值与工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短期动态调整分析也表明信贷存在发散效应并对各省影响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存在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设各地区同质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使用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冲击。这种研究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分析。但实际上,各地区的异质性以及VAR模型的内在局限性,可能导致结论不稳健。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进行研究,提出衡量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关指标,进而建立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对指数,并应用于1998~1999年省际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通货紧缩的1998~1999年仍然有效,而且货币政策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类型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机制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3~2008年我国4家国有控股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了我国不同类型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差异化作用.运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有控股银行在对货币政策传导至CPI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有着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冲击效果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VECM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方法分析了股票市场在低迷时期和膨胀时期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资产价格,在资产价格低迷阶段,用利率调节具有相对持久和明显的作用,金融机构贷款也在推动股票价格上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资产价格膨胀阶段,利率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微调作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可对价格泡沫的控制起到即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审慎使用货币政策,对实现"外堵热钱,内防通胀,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货币政策的理论溯源、运行特点及正负效应进行了文献回顾,界定了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和影响,并在结合中国货币供给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王少平  李子奈 《经济研究》2004,39(7):9-17,114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日数据,选取四变量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汇率改革以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研究显示,上述三个主要金融市场与货币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关联性,说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关注了金融市场条件的变化。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能够在金融市场间较为有效传导,同时,金融市场条件的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构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此,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关注程度,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并强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搭配,以减小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检验——基于1994-2004年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葛兰杰因果方法对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方面,利率不是货币数量的葛兰杰原因,说明考察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外独立性,否定了钉住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不独立的先验判断;在有效性方面,仅显示货币数量M0对物价有肯定的正向影响,货币数量M1和利率对产出及物价的影响力均不显著。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而不应归咎于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外部制约。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策略应该是加速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而不是放弃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汇率管理方针。  相似文献   

18.
利用NK-SVAR模型就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较弱.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强于扩张效应,这表明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但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  相似文献   

19.
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本文在泰勒等西方学者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管制利率(存贷款利率)以及两者利差三个层次,通过该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方面,该反应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利率和两者利差的具体走势,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另一方面,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利率对预期通胀率和预期产出的反应绝大多数都不足,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一种内在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把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采用1996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总量的,并且狭义货币供应量更能实现对实际产出目标的传导和调控;(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扩大会减少货币供应量;(3)不可能三角在我国是成立的;(4)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