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机制的信号失灵、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行业协会的监督缺位以及媒体调查的短视行为,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深陷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而难以自拔的四大因素。本文将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理论引入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构建一个适用于常规食品体系情境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多个领域政府监管屡屡失灵。本文对乳品行业质量监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为:初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公众对政府治理效果具有良好预期,消费者对违规企业的信任能迅速恢复;但财税分权的制度设计决定了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利益的高度契合,质检机构纵容、偏袒、保护违规企业是经济生活的常态,只有爆发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时,政府才会对违规企业进行运动式打击;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爆发导致消费者不断修正对政府治理的预期,最终导致消费者对政府和企业都丧失信任。政府监管频频失控比市场自发调整对消费者信任的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网络团购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商业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本文探讨网络团购中的感知风险对信任以及购买意愿的影响,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感知过程风险对信任有负向影响作用;感知产品风险只对情感信任有负向影响;认知信任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情感信任则影响不显著;感知过程风险通过认知信任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预制菜消费正快速增长,然而一些产品信息缺乏规范化管理,甚至出现菜品标识不详细、食材误标识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问题。结合缺陷伤害、监管失灵和外部澄清理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数据,构建产品信息缺陷伤害假设模型,对538个预制菜的消费者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信息缺陷感知损害受到信息缺陷损害前因的影响,产品危机和心智伤害分别受到中间变量感知损害、感知信任的影响,监管失灵和外界澄清分别正向调节了感知损害、感知信任与产品危机之间的影响程度。鉴于此,生产企业在管理方面可以制定清晰有效的预制菜信息缺陷管理政策,根据特殊情景制定信息危机解决方案并建立心理弥补机制;在宣传方面可以利用优质宣传平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企业信息和信任感知。  相似文献   

5.
强制性和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措施对于厂商、政府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食品的信任特征和在国内产品责任制度的不完善,食品安全规制很难被厂商自愿地实施.通过博弈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建立有效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培养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是刺激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有效手段,同时,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和加强政府强制监管,也是刺激厂商自愿采取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e-SQ的消费者信任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将e-SQ维度划分为互动性(包括个性化和响应性)、易用性、网站声誉、安全性、虚拟体验和信息质量六个方面,再和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消费者信任和消费者特征一起共同构建了e-SQ的消费者信任研究模型。在模型中,e-SQ各维度分别对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和消费者信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食品安全治理进程中,政府监管固然重要,但是,企业的自律以及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正确认知也不可或缺,因此,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相关者责任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该体系中,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通过建立规制、提供信息为相关者提供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企业的责任主要是建立有助于实现自律并提高社会信任度的保障体系,消费者的责任主要是正确认知并理性表达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8.
李林蔚 《当代经济》2021,(6):114-118
基于网络舆情视角,本文对武汉市和成都市城镇居民的绿色食品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梳理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传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家中是否有特殊群体、对身体健康关注程度、对我国食品体系信任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包装标识的信任程度和自身对风险的接受程度等8个因素会影响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其中性别,婚姻状况、家中是否有特殊群体、家庭年收入、对身体健康关注程度和自身对风险的接受程度等因素通过群体传播途径影响消费者的舆情感知;对我国食品体系信任程度和对包装标识的信任程度两个因素通过大众传播途径影响消费者对舆情的感知.同时,由于两城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两市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5)
文章以北京市的消费者为调研对象,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及政府和企业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后,乳制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与乳制品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Arrow和Pratt的风险分析框架,文章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的概念性框架,然后讨论了"风险感知"变量的内生性处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显著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水平,消费者风险感知水平的降低显著缓解乳制品购买减少程度。  相似文献   

10.
石如璧 《当代经济》2009,(14):10-11
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发期,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安和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食品安全危机的主要来源,时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商业伦理视角的考察,研究了食品行业的规范与监管,提出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网购网红食品存在信任问题,基于融合扎根理论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建立消费者信任形成模型,分析得出消费者在网购网红食品过程中遵循“购前因素影响—消费者感知—消费者信任形成—消费行为决策”和“购后感知—购后信任形成—复购、推荐等消费行为决策”的消费者购后信任形成路径。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下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依据网红食品特性,结合消费者网购特征,应综合考虑产品自身、品牌、平台、物流质量等影响因素,增强消费者正向感知,促进消费者信任形成;拓宽多元化营销渠道,诚信宣传引导理性消费;利用社交平台增加售后信息反馈与维权途径,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2.
移动O2O产品的影响力和价值与其用户基数成正比。同时,信任作为互联网虚拟产品区别于传统产品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能否使用的判断。文章将感知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分别用感知使用人数和感知兼容性作为可测量的代表进行量表和问卷设计,并将感知网络外部性和信任并列,构建二者同时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间接影响消费者采纳意愿的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感知网络外部性的两个维度即感知使用人数和感知兼容性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各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兼容性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的影响较大,而感知使用人数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则较小;信任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比感知网络外部性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则较小;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在感知使用人数、感知兼容性、信任对采纳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感知易用性在感知使用人数对采纳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易用性在感知兼容性、信任对采纳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其促进作用有待提高。最后,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不只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负责,也为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基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高频率地出现,不仅削弱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赖度,也对河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以河南省食品安全在生产加工环节方面的监管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的现状及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完善河南省食品安全监管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餐饮为消费者就餐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潜藏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系统分析了消费偏好对消费者经历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事件概率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不同监管主体的调节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络餐饮存在“柠檬市场”困境,便捷偏好、价格偏好对消费者经历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政府监管、平台监管和媒体监督下,网络餐饮的“柠檬市场”困境被缓解。此外,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信息渠道也能削弱消费偏好对消费者经历食品安全事件概率的影响。文章认为,完善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需要在社会共治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主导型治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协同型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断爆发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存在普遍的担忧。从消费者角度探讨食品安全的需求特征,剖析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是对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种探索。文章讨论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偏好的差异性和风险认知过程与规避,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特征,并借助Logistic模型论证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收入、学历、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费习惯等。因此文章提出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支付意识,增加其可支配收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培养消费者更好的食品安全消费习惯;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了解与信任等,将有助于在中国营造成熟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虚拟共同体和消费者信任的研究进行考察,设定了虚拟共同体活动(即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对有网上购物经验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此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消费者信任存在正(+)关系。因此,网上超市在建立虚拟共同体时,要注重营造便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的氛围,充分发挥虚拟共同体在建立消费者信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任已成为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源自社会交换理论、期望-确认理论、合理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与科技接受模式5种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的差异致使在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重复与分歧。本文以一个新的视角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构建出一个理论模型,并获得实证支持。其中,信任的影响因素被划分为感知网站投入、声誉及信任倾向,信任本身被划分为信任信念与信任意图。该模型被证明是一个有完全中介效应的调节变量,即感知网站投入、声誉及信任倾向都完全通过信任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信任意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这一影响过程会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在购买高涉入-理性类产品时,感知网站投入与声誉都对消费者的信任意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购买低涉入-理性类产品时,消费者更愿意依照自己的信任倾向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8.
王彩霞 《生产力研究》2011,(12):170-171,190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大型乳品企业的信任迅速修复。它是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刚性需求、政府运动式打击的结果。这是非稳态均衡。一旦有国外企业进行本土化生产,或食品安全事件反复发生,消费者对国产大型乳品企业的脆弱信任将迅速瓦解。大型乳品企业只有切实实现持续生产安全奶品承诺,市场化治理机制和行政性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消费者信任修复的真正均衡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美在线民宿短租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洁 《经济地理》2020,40(1):234-240
从感知价值驱动因素切入,通过对中美民宿消费者购买意影响因素的实证比较分析,揭示了中美民宿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一般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①中美在线民宿短租普及率的差异,美国民宿消费的普及率要高于中国;②中美在线民宿短租分布地的差异,美国民宿的分布地要比中国多元;③中美在线民宿短租影响购买意愿的驱动因素的差异,对中国民宿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是信任感知,其次是功能感知,再次是体验感知,对美国民宿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是体验感知,其次是信任感知,再次是功能感知。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监管有界性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现有研究主要将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总体方向定位为强化监管,隐含了增加监管力度就会减少市场违规行为的假设。本文基于理性与有限理性假设的违规决策分析,在理论上发现并通过仿真验证:加大监管力度对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某些情形下,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反而逐渐增多("监管困境")。同时,生产经营者的平均收益水平和行业总体收益水平也会相应降低("违规困境")。据此,作者提出食品安全治理的"监管有界性"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应从单纯增加监管总量的制度安排转变为结构动态优化的"监管平衡"制度安排,即监管者面对监管资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应联动地看待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三元结构,根据生产经营者的违规超额收益和消费者支付水平动态调整监管力度,而不同的监管力度又会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违规超额收益和消费者的支付水平,以此追求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维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