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E"系统模型强调社会发展系统中能源、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之间综合平衡与协调发展。我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增加,然而不合理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的低效率,却导致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文章在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将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能源利用效率却在不断提高。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能源强度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的速度明显趋于平缓,低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分析总结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能源强度系数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变化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阻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是3E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深刻影响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决定3E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演化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之间还未形成协同效应,说明我国节能和减排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率指标外,更应关注环境效率指标,特别是能源消耗的环境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实际上形成提高节能减排效率的倒逼机制,对建设"两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全国29个省级单位2000-201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并对比两种情形下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利用Tobit模型计算了环境规制对全国和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会使全要素能源效率值降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经历了波动和下降两个阶段,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和收敛性存在差异;(2)经济结构和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但影响效果存在区域差异;(3)环境规制相关变量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其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分为四类(需要加大投入的指标、需要区域差异化的指标、需要完善和优化的指标以及需要审慎选择的指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影响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样本期间整体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其中西部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广东、辽宁、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6省市均在生产边界上,而云南、新疆、河北和贵州具有低水平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人均GRP、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以及能源价格都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均衡地区经济发展,弱化当前我国经济高能耗高产出的特点,是提高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既是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能源资源"绑架了"经济发展的21世纪,新疆在现有能源生产能力水平下合理安排自有消费可以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借助于VAR模型分析新疆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不对称性、消费短缺条件下的能源出口、能源消费和生产缺乏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及消费市场初步形成等特征。提出建立"能源援疆"机制、刺激能源消费、借助科技研发发展低碳经济等方案将新疆建设成能源支撑性经济大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对我国1999~2008年10年间化石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测度,将动态特征融入模型中,分别就能源足迹的意义、能源足迹产值、强度以及能源消费带来的生态压力加以分析,定量地判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通过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转变能源结构和协调环境发展等保证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樊杰 《经济地理》2006,26(4):545-550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地域开发功能和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地理学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归纳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区域发展领域新指向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现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并论述了未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命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财政支出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政府职能不断扩大,财政分配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依据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支出在整个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资源主导的经济结构等原因,在政府行使其职能时必然有别于其他省份,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现状,提出应建立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进而提高新疆财政支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argues that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n essential step that firms must take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ssues. It is assumed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 general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firms’ policies, and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he individual CSR dimensions on SMEs’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Based on data from a sample of 146 thousand SMEs, and using logit model, and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high activities in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SR dimens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energy efficiency. Specifically, the environmental CSR dimension ha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can be achieved by large SMEs provided they hav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SR dimensions. In doing so, this study answers to recent calls for more research on CSR-energy efficiency relationship and addresses with greater precision why it matters to relate the role of the CSR dimensions and energy efficienc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can be of value to policymakers who are called to promote CSR practices of SMEs in order to foster their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经济结构、法律体系、政府行为、社会诚信等四个层面着手,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成果共享、节能环保,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基于2001-2014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构建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明显领先,地区间呈现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的阶梯型分布;发达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领先,传统经济弱省总体落后,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西部欠发达省域崛起,河南、河北等少数经济强省排名垫底,省域间非均衡发展问题突出;绝大多数中西部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呈现改善趋势,山西、河北等部分省域裹足不前,北京、天津和上海出现倒退迹象。  相似文献   

16.
当前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的短缺要求人们尽早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开发利用前景之一的风能,备受人们关注.风电产业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风电产业是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重要实践.结合湖南风能资源条件,从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空气质量、增添特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湖南发展风电产业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目前已开发利用的风电场建设情况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湖南风电产业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财政投入;提升融资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加强风电规划;制定消纳方案;做好安全工作和加强人才培养等,这对促进湖南进一步发展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以我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为背景,选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关联关系视角,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各驱动因素在用水量过程中的贡献差异,以期识别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的关键推动力。研究发现影响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的因素基本一致,但各省市间存在差别。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量,人口规模促进地区用水量的增加,用水强度、人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强度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水—能源关联度总体上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人均用水量从逐年分析来看,对用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有时抑制,有时促进用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析,发现2001—2011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两者的关系从磨合阶段逐渐趋向协调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不匹配性,尽管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从协调等级看,优质、良好协调和严重失调的省份较少,多数省份属于协调发展的中间类型,并且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