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已不单单取决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劳动力、物质资本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多的是要依靠人力资本因素。通过引入人力资本要素来分析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拓展了服务贸易领域研究的视角。文章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对人力资本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
使用就业弹性指标量化分析北京服务业的社会效率。根据各产业就业人数和产值数据,建立模型后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程度,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说明服务业发达程度对服务贸易的支撑作用。在研究北京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如何提高其发展的竞争力,审视北京发展服务贸易在人力资源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以来新哈贸易与哈国经济齐头并进且增速迅猛,彰显了新疆向西发展的潜力。量化研究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探寻新哈贸易增长规律和本质,有利于新哈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在VAR(2)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与哈国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新疆对哈出口拉动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最后,基于所得结论对新疆提出了深化新哈贸易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VAR模型框架下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从房地产销售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角度阐述了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然后在VAR模型下进一步分析了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与产出具有双向因果格兰杰关系,房地产投资对产出具有较大、持久的正影响;住宅投资对产出具有强劲的冲击力,时滞更短.房地产销售额对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产出对房地产销售额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08年的结构变动指标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中国1980~2008年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结构变动指标数据,运用协整与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了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得出进口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Granger原因,产业结构是出口结构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单向因果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得出进口结构的冲击在即期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而出口结构的冲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方差分解的结果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几乎来源于自身,进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比出口结构变化大。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1985~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碳排放与上述四项影响因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动态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科学制定低碳发展整体方案和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是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广州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以1978—2011年广州市的相关数据为例,应用VAR模型分析影响广州市财政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水平对财政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且这种均衡协同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各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贸易体系的日益壮大和各国贸易壁垒的消除,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逐渐增加.在国际资本流动的演变下,资本状态分为国际长期资本投入和国际短期资本投入,新兴的金融产品衍生物追求的是在最短的经济周期内创造更高的利益价值,于是研究国际短期资本更具有时代意义.随着国际跨境资本流入,我国的股票市场也受到冲击,上证综合指数反映了一定的经济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实证分析十分关键.本文将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这一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生产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柯布一道哥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分析物质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三种生产要素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发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并非资本密集型,相对来说,劳动力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主要拉动力量。本文对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进行了国别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欧盟REACH法令对中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盟REACH法令的实施将促进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但在短期内会导致我国出口欧盟化工产品和进口化工产品成本上升,降低出口产品竞争力,部分产品甚至退出欧盟市场,其他国家可能纷纷效仿欧盟,引起连锁反应。应对该种技术性壁垒,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宣传REACH法令的力度,加快国内相关立法,推进国内实验室的GLP认证工作。另外,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做好化学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注册工作。 相似文献
12.
筛选指标的传统方法或者是定性分析或者是单一的定量分析。本文收集了37个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信息,依据相关系数及其聚类分析,将相关程度不同的指标聚为不同的组或类,然后在相关系数高度相关的指标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选取那些作为原因的变量或指标。利用相关时间序列建模方法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区分那些影响其他变量的重要变量。最后得到一组既能反映现象变化,又是主要或重要变量的14个指标。这一指标筛选方法不同于传统方法,它充分利用了指标之间的关联信息、因果信息和动态相依信息,具有综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舒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13-16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研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和转换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从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远超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总体竞争力低,结构不平衡。运用1982—2006年的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多要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FDI对服务贸易出口显著正相关。其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大,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次之,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较小,从加大教育投入、增强技术创新、吸引外国投资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We study a two-countr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in which the long-run growth is propell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We show that in the integrated world economy, there exists a unique and locally saddlepoint stable balanced
growth equilibrium. We also show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adjustment costs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leads
to a lower long-run growth rate. We then show that, in the 2-country world economy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balanced growth
is possible. Finally, we present a dynamic Heckscher–Ohlin theorem concerning 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e appreciate the constructive comments from an anonymous referee which have improved this paper significantly. We acknowledge
also with gratitude the valuable comments of Hideyuki Adachi, Kosuke Aoki, Daniel Bernhofen, Eric Bond, Koichi Futagami, Ronald
Jones, Tamotsu Nakamura and Raymond Riezman on earlier versions. We appreciate also the beneficial comments from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GEP conference on New Direction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held in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nd of the Adachi
OB Workshop in Kob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3
本文对贸易和人均产出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证实 ,国际贸易通过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对人均产出产生了正面影响 ;但国内贸易则相反 ,国内市场分割的加剧 ,阻碍了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外 ,本文还发现 ,尽管人力资本对人均产出有着重要而显著的影响 ,但贸易的变化却较少通过这条途径对人均产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Progressive income taxes moderate distortionary wage demands by trade unions and thereby reduce unemploy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underlie disincentives to acquire skills and decrease labour productivity. Governments can respond by combining progressive taxes with subsidies to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system of generous education subsidies and steep progressive tax rates is more likely to emerge, the greater the market power of trade unions and the better the ability of governments to influence private education decisions. Empirical analysis for several OECD countries provides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se propositions. A policy mix of high education subsidies and relatively progressive income taxes is found in countries where union membership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测度和对其决定因素的探寻可以更好地为服务贸易流动提供解释,对中国服务贸易开放有重要的政策启示。笔者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1999年~2007年间中国与G-7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并利用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分解,以此寻求影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G-7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加入WTO后有加速的迹象;空间距离与服务贸易壁垒是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存在的主因,与贸易国的人均收入之差及共同的海陆边界有助于降低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共同的贸易集团对于两国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价格、数量与广度的三元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决定于外贸顺差的来源结构,本文首次提出了外贸顺差的三元分解框架,并利用中国1995-2007年HS92编码的六分位贸易数据,将中国外贸顺差分解为价格顺差、数量顺差与广度顺差,从而研究中国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数量顺差是中国外贸顺差的唯一来源,价格和广度都是逆差;数量顺差意味着能源和要素的大量投入,价格逆差会招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与中国相对应,德国持续外贸顺差的来源是数量顺差与价格顺差的均衡发展。由此可以判断,中国外贸顺差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异质性和服务贸易保护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中国服务部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服务部门的产业集中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低,资本密集度越低,其贸易保护水平也越高。此外,中国所有制结构的特殊性赋予企业异质性更多的内涵,在一个服务部门内,国有企业的比重越大,贸易保护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加快我国人才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服务业,指的是以满足人才和用人单位有关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效用的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服务部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才服务业在规模、对象、内容、手段、合作、监管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也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从业人才素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面对未来,加快人才服务业发展,必须从加快发展人才服务产业、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加强对人才服务业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提高人才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4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