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夏酷暑,除了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在饮食方面,应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的食品。现代医学证明,天然苦味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苦味食品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来自生物碱、苦味呔、尿素等,它具有燥湿和泻下之功。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夏季宜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苦瓜以苦味得名的苦瓜,其性苦,微寒,无毒、消暑,涤热,明目解毒;其果实含苦瓜甙、苦味呔,多种氨基酸和半乳糖,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在瓜类中都是较高…  相似文献   

2.
《财会通讯》2007,(B05):15-15
有一些野菜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吃,如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用后会周身不适。这类野菜煮前务必要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苦味野菜也应略泡轻揉去除苦味且不宜多食。因为苦味野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的作用,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3.
北青 《广东质量》2003,(8):86-86
中医认为,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吃些苦味食品,夏季尤为适宜。苦味不仅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使人增加食欲,胃口大开,苦味食品还具有轻泻五脏之热,利水消暑、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人体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苦瓜又称凉瓜,原产印度尼西亚,是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苦瓜味苦,这种苦味和其它苦味不同,吃后令人口舌有凉爽的感觉,十分舒服。据科学家分析,苦瓜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半乳糖醛酸、果胶、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苦瓜甙等。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最引人注目,一公斤含有840毫克,苦瓜的微苦滋味,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令人饮食津津有味,食欲大振。 祖国医学认为,苦瓜可食可药。《本草纲目》说它:“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滇南本草》载它“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疗疮难忍。”盛夏常煮苦瓜  相似文献   

5.
苦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植物,果肉厚、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暑夏食苦瓜能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凉血解毒,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佳肴。苦瓜除用作鲜食蔬菜外,还可加工成多种美味食品。  相似文献   

6.
《乡镇论坛》2014,(19):46-47
1.不要吃得过多西瓜是生冷食品,吃多了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大便滑泄者应少食为宜,多食则会腹胀、腹泻、食欲下降,还会积寒助湿,导致疾病。一次吃西瓜过多,西瓜中的大量水分会冲淡胃液,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1.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相似文献   

8.
感冒     
春季,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肺结核等病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中医认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还要防止“肝旺伤脾”,这样在春天应该适当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的食物,都离不开酸、苦、辛、咸、甘这“五味”。由于食物具有不同的“味”,所以就有不同的功效。‘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喘、止泻、涩精、缩收小便等作用。如乌梅、山楂、石榴、柿子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如苦瓜、苣荬菜、苦杏仁、橘皮、百合等。辛味(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葱、姜、蒜和辣椒、花椒、胡椒等。甘味:有补益和缓解疼痛、痉挛等作用。如蜂蜜、红糖、桂圆肉、米面食品等。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海带、紫菜、海虾、盐等。需要注意的是,对这…  相似文献   

10.
话说“五味”的功与过人们的饮食离不开苦、辣、酸、甜、咸“五味”食品,但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则是有功也有过。苦:有除燥热和利尿等作用。但脾虚或大便秘结的人应少吃,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疾患。辣:可消除体内气滞、血滞等症。但有较强的刺激性,如食用过量,会使肺...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10,(31):46-46
豆制品和蜂蜜都是营养佳品,但这两种食品却不能同食。豆腐能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蜂蜜甘凉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泻。同时,蜂蜜中的含多种酶类,豆腐中又含有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及有机酸,二者混食易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故食豆腐后,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相似文献   

12.
《上海标准化》2004,(10):21-23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老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些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和吃有关。说起这一日三餐,过去讲的是吃得饱,现在讲得更多的是吃得科学,吃得放心,“食以安为先”,“食以洁为本”,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是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每到炎热季节,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部不舒适等症状。应针对热天食欲降低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安排夏季饮食。清淡而有营养人们在热天往往不愿吃高热量和较肥腻的食物,多选择清淡饮食。应注意的是,在选择清淡食品的同时,要讲究营养素的搭配,合理摄入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故在日常饮食中可选食瘦肉、牛奶、禽蛋、鱼虾、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等。勿过食冷饮炎热之时适当吃些冷饮,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然而不可食之过多。雪糕、冰砖等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  相似文献   

14.
百花园地     
苦味、辣味、咸味与养生酸甜苦辣咸这饮食中的五味与养生关系十分密切,调配得当,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苦味入心。吃苦食可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过食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辣味入肺。吃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和血液循环,并可祛风散寒、解表止痛。过食可使肺气过盛,故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咸味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压平衡等作用。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成人每天需10克左右。怎样自制营养面膜适应于一般皮肤的面膜:1.用一个鸡蛋的蛋白搅至发泡为止,然后立即涂在脸上,…  相似文献   

15.
生活之友     
吃冷饮时五不宜炎炎夏日,暑气逼人,人们在高温环境中,总感到心烦意乱,口干舌燥,此时静坐清凉之处,畅饮几杯清凉可口的饮料,就会烦渴顿消,神清气爽。冷饮虽能消渴解暑,但若食之不当,亦会给人带来危害:1.剧烈运动后不宜吃冷饮。参加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吃冷饮,以免体内温度发生剧烈变化,对身体不利。2.吃冷饮不宜过量。大量吃冷饮会影响胃液分泌,增加肠胃负担,使肠胃消化功能减退。3.饭前不宜吃冷饮。饭前吃冷饮会刺激肠胃,影响食欲,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和午睡后食用冷饮为宜。4.不宜吃久贮的冷饮。…  相似文献   

16.
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食用,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同时也会出现胃酸过多、腹胀、腹痛等症状。制作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所含植物纤维又多又长,而且,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胃肠道病患者吃后会增加消化负荷。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吃粽子更要注意。由于传统的粽子里常常添加有含…  相似文献   

17.
生活之友     
生活之友饮食中的辩证法粗与杂常吃些杂粮如包谷、大麦、燕麦、红苕、洋芋等食物,以及豆类食品,看起来穷兮兮的,其实,却能获得尽吃大米白面所缺乏的各种营养成分。细与粗粮食加工过细,一则维生素会受到机械磨擦的破坏,二则有些粮食的营养成分主要在表皮,一磨再磨,...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的饮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情调、讲时尚,讲精细、讲味道、讲鲜嫩是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基调。然而正是因为这些,人们正受到饮食综合症的威胁。 中餐综合症 眩晕无力、眼球突出、下肢抖动、肢体麻木,有的还心慌意乱……这是一种鲜为人的“中餐综合症”。在鸡鸭鱼肉等鲜味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钠,过量的谷氨酸钠可以干扰大脑细胞的正常活动,使脑神经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中餐综合症的预防很简单,对味精和含谷氨酸纳较多的鸡鸭鱼肉等美味食品,一级不宜吃得过多,烹调时味精不要放得太多;多吃些绿叶蔬菜,饭后…  相似文献   

19.
夏季炎热,人体脾胃功能较差,食欲多不振,吃苦味食品能加强脾胃功能,增进食欲。苦味入心,可泄降心火,科学研究发现,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苦味质、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提神醒恼、消除疲劳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怕长期饱食 国内外众多的营养学家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二怕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三怕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