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的弱化和服务贸易的开放,我国将成为国际钢材市场的一部分。同样世界钢材市场也将为我所用,形成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的公平竞争。这对我国钢铁工业既是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尽快使我国由钢铁大国变为钢铁强国,是钢铁战线需要认真研究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面对多边永久性最惠国待遇等诸多有利条件,钢铁工业怎么办?  1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个市场的开放政策,缩短我国钢铁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由钢铁大国变为钢铁强国的步伐。在资源问题上,由于我国钢铁…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钢铁工艺流程特点和美国、日本、欧洲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的长短结合战略,即在国内实现短流程生产,在国外重点国家地区实现长流程生产,长短结合实现我国钢铁工业低碳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钢产量已经连续3年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是,在产品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装备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是一个钢铁强国。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将面临市场需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挑战。中国的钢铁工业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才能从钢铁大国变为钢铁强国。一、工艺、技术装备的结构调整及改造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对钢铁工业已投资2814亿元,已形成钢铁大国规模,要变成钢铁强国不可能对已有企业采取推倒从头建起,而是要通过对已有设备的技术改造,主要是添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产量连续 3年超过亿吨 ,跃居世界首位。但是 ,在钢产量实现重大突破的同时 ,钢铁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生产过剩。一方面普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 ,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能生产或生产能力不足 ,严重依赖进口。同时 ,我国钢铁工业总体工艺装备水平不高 ,也急需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改造。因此 ,钢铁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当前钢铁工业的首要任务 ,也是“十五”期间钢铁工业的重要任务。钢铁结构调整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品种结构调整、工艺装备结构调整、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存量资产结构的现状和各地区优化资产结构的初步实践,认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规模过小、过散、生产集中度低,必须在未来几年内通过资产集中和重组,构建几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才能使我国由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  相似文献   

6.
日本钢铁工业经过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钢产量大幅度上升,从1960年产钢2200万吨,上升到1973年1.19亿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发生后,钢产量开始下降,20多年来,一直在1亿吨左右徘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日本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领域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不仅是一个钢铁大国,也是一个钢铁强国。研究和分析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日本钢铁工业的主要特征1.企业规模大、集团化作为一个年产1亿吨钢的钢铁大国,其普通…  相似文献   

7.
我国钢铁产量已达亿吨,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这是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结果。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而且也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工业现代化成就。目前,国际钢铁市场供求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美国、日本、前苏联和西欧等钢铁生产大国的钢铁产量份额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产量比重有明显上升,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总体看好,我国作为亿吨产能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将在世界钢铁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冷静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和预期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国内市场供需形势…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钢铁产能过剩,关国实行“进口钢铁201保障措施调查案”最终救济方案这一背景出发,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原有的钢铁贸易保护政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情况下,适当保护我国钢铁工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在WTO框架下如何合理保护我国钢铁工业提出建议,对在WTO框架下合理保护我国钢铁工业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矿山进城势在必行邓传森,关维仲一发展钢铁工业,首先必须解决“粮食”问题。当前,矿山生产滞后已成为制约钢铁生产的主要矛盾,只有全力解决矿山存在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矿山与钢铁生产同步发展。建国初期,我国钢铁工业所用的铁矿石是自产自用,后来随着“中心开花,...  相似文献   

10.
非洲多数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总体滞后,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产钢能力远不能满足发展所需;我国钢铁工业已经结束数量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深度调整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化发展势在必行。开展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既是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钢铁工业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从中非双边关系、非洲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中非钢铁产业互补优势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开展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潜力和空间,从中国、非洲和国际3个方面分析了所面临的障碍,并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不同层面提出了推进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钢铁工业已经成为微利甚至是边际利润极低的夕阳行业,昔日钢铁大哥的风光不再。钢铁工业重要性的削弱、利润的下降及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使得钢铁主业外部融资来源缩小和融资成本事实上的升高。钢铁业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履行"金融服务与辅助管理"相结合的资金管理职能,有责任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进行票据运作,帮助钢铁主业成员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财务公司自身的收入和利润,并提升财务公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1984年西方发生钢铁工业危机以来,西方主要产钢国钢铁消费已饱和,西方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已从萌芽、成长和成熟阶段进入饱和和衰落阶段,国民经济的钢铁消费强度逐渐下降,钢铁工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被称之为“夕阳工业”.然而,发展中国家刚步入工业化阶段,国民经济的钢铁消费强度正在迅速增加,钢铁工业被称之为“朝阳工业”.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产业转移的加快,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4.9亿t,占全球钢产量的37%,钢材出口6265万t。中国钢铁工业已是全球钢铁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消费中心。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积极促进了世界经济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已超过6亿t,数量已不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低、自主创新不足,还有大量落后的工艺装备,同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确立了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从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始,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钢产量高速增长。从1978年3178万吨,增加到1999年12370万吨,连续4年突破1亿吨,居世界首位,使中国钢铁工业成为世界钢铁大国。1978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原料工业,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时都优先发展钢铁工业.我国建国初期,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到1986年已发展到5220万吨,而1991年我国钢产量为7057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铁产量为672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到本世纪末,我国的钢铁工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生产将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是钢铁工业稳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发展铁矿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3月,我带着梦想和七年的学习成果离开了我的母校东北财经大学,来到了被喻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的鞍钢,无比骄傲和自豪地成为了一名鞍钢人。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鞍山人,从小就聆听着祖辈、父辈们讲述鞍钢人以钢铁般的意志传承下来的鞍钢精神。鞍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和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在恢复生产和建设发展中,为我国钢铁工  相似文献   

17.
钢铁工业资金投向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钢铁工业的布局、发展和结构优化,因此,研究钢铁工业“十五”期间的投资使用方向,对于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钢铁工业资金投向的历史回顾钢铁工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建国以后,从195o年至1998年钢铁工业总共投资4814亿元。这么大量的技资投向了何处,让我们作如下简单回顾。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钢铁工业总共投资3.96亿元,资金投向主要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原有钢铁工业的生产。这一时期的钢产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价格体制的不同和外汇汇率变化的影响,要确切地比较我国钢铁产品成本和发达国家钢铁产品成本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作一个基本的比较,分析一些主要因素,找出一些使我国钢铁工业成本合理化趋势,则是可能做到的.为此,根据冶全部情报标准研究总所关于美国、日本、西德、英国1988年碳钢材生产典型成本资料和冶金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编《武汉钢铁公司1988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汇编》中的有关资料,对中外钢铁工业产品成本进行了基本的对比分析.武钢是我国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88年武钢的产品产量、质量和消耗指标以及企业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过40多年的经济建设,从解放初到1978年,基本上摘掉了钢铁工业落后的帽子,到1994年一跃达到年产9153万吨钢,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产钢国,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上的钢铁大国。但是,从素质和结构(主要是指产品品种结构、质量结构、生产工艺和装备结构)来看,我国不仅大大落后于日本、美国、欧共体,而且也难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相竞争,还远不是一个钢铁强国。从钢铁工业发展战略来讲,如何使我国由钢铁大国成为钢铁强国,在处于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从“科教兴钢铁”,坚持适…  相似文献   

20.
1 充分认识连铸在冶金工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搞好连铸人员培训 连铸是一项在世界普遍应用的钢铁工业生产新技术,也是我国炼钢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措施。连铸的发展不仅取代了模铸,还带动了炼铁、炼钢、轧钢等方面生产技术的革新,对于提高钢质量、钢的成材率,简化生产工序、降低能源消耗、改进整个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善劳动强度和条件、实现冶金生产自动化以及提高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