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国君 《北方经济》2007,(22):13-15
一、引言 对单变量的分析,平均数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概括性描述,并且常常提供的是不确切的信息.例如,一个社会收入存在着"二八"现象,即收入分布为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收入差距较大,贫富不均.如果按社会人均收入来确定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那么,20%的富裕人口不会因税赋而降低个人福利,但是80%的低收入人口将会因此税赋而大大降低个人福利.因此,按社会平均收入设计税收制度,非但没有起到"劫富济穷",相反却"劫穷济富".平均收入看似公平,其实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2.
谌爱华  刘文锋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84-186
文章认为,作为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有效凭证,澳大利亚的TFN制度简化了个人所得税征管程序,提高了税务征管机关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税赋的公平和公正。文章指出,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社会效应,调节贫富差距。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我国很有必要借鉴澳大利亚TFN制度,建立个人税号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相关理论,通过研究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分析了云南省的收入差距临界点所处的位置。说明了云南省收入差距临界点的影响因素,并且判断云南省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通过分析,认为云南省收入差距处于控制临界点和最佳临界点之间,而在云南省居收入差距中由于低收入人群占了人口的较大部分,“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两极分化恶化,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低,于是云南省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总体上具有较差的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高个税起征点怎么会让穷人受损呢?笔者认为财政部的“提高个税穷人受损”的观点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劫贫济富”!如果个税大部分只是靠工薪阶层来缴纳,那么这个制度一定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钱云 《中国经贸》2009,(10):116-117
我国个人所得税一半以上来自于工薪阶层,私人企业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高收入人群交纳个人所得税反而较少,这引起了普逭咕姓强烈不满。加强对高收入人群征税力度,防止税收流失,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势所必然。文章分析高收入人群交纳个人昕得税现状,揭露了其偷漏税方式,认为加大征税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效率,并提出相应的有建设性征税措施。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调节目标,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对收入及收八分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如何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前召开的全国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去年.1737.05亿元的个人所得税中。有65%来自工薪阶层;而社会上不足20%的富人占了社会存款总量的80%,其所变的个人所得税不及总量的10%:可见,个税实际起到的作用是“逆向调节”.即工薪阶层为缴纳主体.富人阶层的个税贡献率太小。所以.个税改革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好平衡.在公平的前提下.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8.
《新财经》2010,(2):14-15
南京市代市长季建业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说,富民问题,其实我很清楚,60%的百姓口袋里并未达到每年公布的收入平均数,是“被拉高”的。他还说,南京市民的收入里,工资收入占65%,全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为什么那么高?是因为部队、科研院所等精英阶层的收入普遍高,所以将收入平均数“拉高了”。说句实在话,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重,且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94年就已越过了警戒线.且每年以0.1%的速度在递增。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特别是财政税收界的专家学者大多主张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以期实现趋于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状态。笔者认为,这种良好的愿望很难实现。个人所得税应以筹集财政收入为首要任务,实行比例税制:至于收入差距的调节,可通过增加就业、提高教育水平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名列世界前茅的我国,占人口总数70%的农民,其平均收入基本上没有多少增加。特别是在“九五”期间,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1996年农民人均增幅为9%,2000年为2.1%。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症结何在?其深层原因,就是就业不充分,大量的农村富余人口没有实现非农产业就业。那么,如何实现农村富余人口非农产业就业,本文试图作一些分析探讨。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解放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使多数农民不再是农民,也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收入普遍增加,差距也逐渐拉大。近两年来,三门峡市地税直属局根据个人收入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双高”(高收入个人和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不断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针对“双高”的个人所得税管理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较高的房价会使一个国家更为富裕吗?答案很简单:不会。如果存量房屋的市场价值上升,那么那些拥有它的人富了多少,另一些从他们那里买房的人就穷了多少。价格的上涨只是把收入在居民中进行重新分配而已,主要是将年轻人的收入重新分配到老年人手里。  相似文献   

13.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13):22-22
“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说,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人口结构变化、税费改革过程中开征遗产税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以分析人口老龄化、生育率变化以及所得税、养老保险缴费率等税费制度改革对遗产倾向的影响,进而根据遗产倾向分析了遗产税对政府税收收入、未来劳均产出和个人终身效用的影响。分析表明:(1)代表性消费者年轻时期可支配收入的税费减少会弱化其遗产倾向,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率降低则会强化其遗产倾向,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率降低也会强化其遗产倾向。(2)在配合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开征遗产税的确有利于社会公平,它使得代表性消费者的终身效用取决于个人缴纳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后的工资与获得遗产的相对状况。(3)总体而言,税费率的影响要大于老龄化的影响,但小于生育率的影响。在一定的人口结构下,适时征收遗产税有益于政府税收、未来劳均产出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被公认为具有调节收入、缓解贫富悬殊、促进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特性。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甚至是一些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在国际社会享有“经济内在调节器”和“社会减压阀”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17.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保证了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有房可住,但由于没有充分重视保障住房的公共物品属性,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住房公积金“劫贫济富”,大量的经济适用房没有落到中低收入者手中,以及廉租房雷声大雨点小名存实亡的现象。文章在对住房保障制度弊端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英属维京群岛位于波多黎各以东,由36个岛屿组成,人口约1.1万,是英国至今保留的少数殖民地之一。岛国政府的既定目标是将群岛发展成为一个低税地区和金融中心。1.所得税①对个人是按其全球所得征税。如果纳税人不是永久居民或他在外国所得是劳动所得,那么只就其汇回群岛的所得部分征税。1982年以前,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2%。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己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到21世纪中叶,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约占总人口的26.53%。在我国目前“来富先老”的形势下,老龄化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带求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养老福利服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与公平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所在。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与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在进入市场时的条件不平等,都会滋生出大量的社会不公平。因此,中国必须建立能体现社会公正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应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应是社会公平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我们要保证包括政治权利、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在内的个人基本权利。要采取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投资于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