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直隶"原额人丁"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艳 《中国农史》2006,25(3):62-75
“原额人丁”的性质是清代人口史研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全面查阅清代直隶地方志的基础上,把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延伸到州县,揭示出清初直隶大部分地区的“原额人丁”均是三等九则丁通折下下丁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郑振源(国家土地管理局)3研究结果本项目的国家级研究评定了3种投入方案下耕地和草地的生产潜力和4种营养水平下的人口承载潜力,并同1.989年实际人口和2000年、2050年预测的人口作比较,提出人口承载状况和人口超载区、临界...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可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 ,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 ,净资产折股关系到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保护 ,亦是确认国家所有者在改建后的股份制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依据。因此 ,净资产折股的会计核算也就成为股份制改造中会…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陕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矛盾,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田”的有关帐务处理张祚勋近几年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济田"的承包分配办法不一,有的按照实际人口平均分配承包;有的则由农户根据自家的劳力多少、强弱和经济实力的大小自愿承包。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土地级差来确定每亩应上交承包费数额。笔者在基层财务...  相似文献   

6.
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有效防止资金的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但在运行中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一些基层干部、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近年来,农村收费、清收一年比一年难,有些乡村干部想动补贴款的脑筋,通过“以补抵费、以补清欠”的办法,来收取费用,收取往来。一些村组干部、部分群众也确有理由,对过去长期不纳税的农户,没有办法清收,又不允许抵扣,反而恰到好处,这对过去积极缴税农户确实不公平。而“一折通”堵死了“抵扣”的路子。种粮补贴实行“谁种地,补给谁”政策,容易产生土地承保农户与实际种田农户之间的矛盾。有些…  相似文献   

7.
清代后期甘宁青地区人口与耕地变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志新 《中国农史》2000,19(1):72-79
古代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决定人口和耕地是构成国力的两大经济因素,它们的增减升降,一直被视为治乱兴衰的标志。因此,对清代后期甘宁青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变量作对比分析,有助于认识当时这一地区的许多社会问题。文章分三个时期讨论了清代后期甘宁青人口和耕地变量情况。从而认为:(一)人口和土地是两个互为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因素。在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人口对土地有一个大致合理的要求量,如果客观条件所提供的土地小于这个量,就会制约人口的发展。(二)如何作长期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在旧日的中国,耕地是一个缓变量,增减波动趋势平缓;人口是一个激变量,波动趋势急剧,波动周期短。(三)人口往往表现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发展与否,除受土地制约外,又要受到多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制约。而土地主要表现噗一个自然环境问题,它的增减变化主要受客观宜农土地状况及社会人口改造自然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周致元 《中国农史》2002,21(2):63-71
明代的灾蠲包括报灾、覆踏和蠲免等基本程序 ,只有皇帝和监国的太子有权下令灾蠲。明代灾蠲的频率随着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明初的灾蠲不轻易推行 ,但却常常将税粮全部免去。明代灾蠲的内容主要是粮草。弘治以后只免存留 ,不免起运。明中后期常常要免拖欠多年的税粮。弘治时定下了根据受灾程度确定蠲免份额的原则 ,是荒政史上的大事。明代对灾区实行的税粮改折主要在嘉靖和万历两朝发挥作用。改折的份额依据受灾的程度决定。灾蠲过程中有贪官横行 ;灾蠲的最大受益者是地主  相似文献   

9.
清代赣南的生态与生计--兼析山区商品生产发展之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志繁 《中国农史》2003,22(3):96-105
清代赣南山区的人口、土地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外部市场的刺激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土地利用方式,反而使情况更为严重。这样的生态和生计现实制约了赣南山区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赣南的例子说明,山区商品生产无法发展的原因不能用落后封建势力的压制来解释,人口、土地及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才是山区商品生产不能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三峡库区土地可承载人口的现状,以人口、土地、粮食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土地生产力的估算和对未来10年耕地变化、粮食生产、人口发展的预测,得到了该区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并提出了提高该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5,24(1):60-66
本文从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量、新生产部门、生态农业、农学著作及养活的人口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的农学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外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于清代农具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折耳根,又名蕺菜、蕺耳根、鱼腥草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三穗县长吉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工种植折耳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2年全乡发展折耳根710亩,平均亩产商品根茎(食用部分)1500公斤和鲜叶(药用部分)600公斤,销售折耳根收入227.2万元,户均收入4112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模控制与土地利用挖潜的对策建议吴赛珍上海市在集约利用土地和挖掘土地潜力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在编制上海市县乡及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上海土地资源状况和人口状况,着重研究分析了城镇工矿用地...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湖南省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湖南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为湖南省的重大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湖南省1978-2004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一元回归分析模型对湖南省未来年份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研究表明在小康型和富裕型消费水平下,湖南省人口数出现超载,为此提出了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实证分析,认为河北省城市土地处于相对低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具有很大的人口容纳潜力和产出增长弹性;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技术对耕地面积与土地资源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掌握了全国以至到县的耕地面积数据,但是不了解耕地质量及不同质量耕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在土地资源研究中,掌握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并能划分出不同的农业生态单元,但不了解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耕地的面积.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时必须解决这一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掌握土地资源质量区域分布与耕地面积的区域数量的基础上,从耕地的土地资源分析着手来加以解决.提出用土地资源分析管理,并采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将耕地(分水田、水浇地,旱地)分配到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去,从而得到耕地的质量及分布状况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四川省合江县延长土地承包期综述杜国庆合江县是地处川东南盆周边缘的丘陵县,属典型的粮猪结构农业县。全县农户21.57万户,农业人口74.71万人,耕地面积59.49万亩,其中:田48.78万亩,土10.71万亩,...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收入直接决定可供养的人口,而土地的收益与土地面积、质量、利用方式、经营活动等经济要素紧密相关。征收土地的收入情况可以客观、全面反映水电工程中需要安置的人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现行生产安置人口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并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差异、土地多种利用方式及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等因素,从土地收入角度出发提出生产安置人口计算方法的新思路,可较为全面反映征收土地对应的实际生产安置人口,减小生产安置人口计算误差,并以青海省D水电站和西藏自治区E水电站为例进行生产安置人口计算的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心系农民 服务农村 记金洞乡农村合作基金会李拥军金洞乡地处黔江县的边远山区,离县城70公里,辖8个村64个组,农户2058户,人口7190人;耕地8850亩,其中:田3182亩,人均1.23亩。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山水,同样的人,过去的金洞人年年辛勤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人口因素与耕作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人口因素与耕作制的关系有以下规律:人口数量过少,则导致耕作制落后。如原始社会至夏商时代为抛荒制,西周至战国之初为易田休耕制,秦汉时期南方仍为火耕水耨的抛荒制。人口数量、质量提高,耕作制进步。秦汉(北方)至清代前期,江南逐渐被开发并迅速发展,南北方人口数量与质量都相应增长、提高,先后出现连作制、轮作制、间套作、轮作复种、多熟种植等多种耕作制。清代中后期,人口超量增长(超过4亿),耕作制虽较进步,但人口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