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走私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国内外大宗商品价差持续存在甚至阶段性拉大,非设关地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新规律、新特点,对缉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为帮助一线实战人员预测、打击非设关地走私活动,以地域差异性为切入点,重点研究非设关地走私犯罪发展态势的特点,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非设关地走私总体成因、走私物的地区性差异、走私活动的时间规律性、不同地域走私路线及运输方式差异,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非设关地走私活动的影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兰 《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1-6
从走私犯罪侦查机关近年来破获的各类案件的案情分析,新时期的走私犯罪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伪报货物价格逃税、利用集装箱走私、制假走私犯罪、保税区货物非法在国内出售,为此,反走私,必须反腐败,特别重要的是要加强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加工贸易走私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变化。基于防控加工贸易走私犯罪的基本需要,建立以现代物流体系,电子记账式、联网管理、电子备案、传统手册监管等五种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多元化加工贸易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走私犯罪是刑法第191条洗钱罪所规定的七类上游犯罪之一。应准确界定上游走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内涵,在区分相邻概念和明确范围基础上,根据对象能否为典型洗钱手法所“清洗”,对上游犯罪所得作出类型化的判断。对涉走私洗钱罪“明知”要件的把握应限制于对上游犯罪客观行为的认知,而不要求其对上游犯罪法律后果有明确知晓,在行为人拒绝供述情况下,运用基础事实和推定原则破解证明困境。自洗钱入罪后,以实施洗钱行为帮助走私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出现变化,需从主客观一致原则出发,厘清洗钱行为和走私共犯之间的界限,并准确区分共同犯罪分赃与洗钱犯罪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17日,某海关缉私部门根据举报线索在内海某水域堵截一艘从公海过驳成品油并走私进境的小型渔船。海关缉私警察控制该船后登船实施检查,未发现驾船入(后经查实,驾船入在海关登船检查前逃逸),船上装载成品油5吨。海关缉私部门认定,上述成品油系当事入从公海过驳后以“蚂蚁搬家”方式偷运进境的走私货物。鉴于该案走私违法事实基本清楚,但当事入无法查清,某海关于2005年8月22日制发公告,说明案件违法事实,责令有关当事入自海关公告之日起5个月内到海关接受处理。2005年11月25日,5个月的海关公告期限届满,当事入在上述期限内并未出现。在此情况下,某海关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决定对先前查扣的走私成品油作收缴处理。2005年12月1日,某海关制发《收缴清单》,并根据Ⅸ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将《收缴清单》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刑法以修正案形式对走私人类遗传资源材料行为的刑事可罚性予以肯定,形成了民行刑三维规范交错规制的部门法周延保障局面,对风险社会中生物安全隐患予以规范化预防与应对。但学界就本罪行为对象的认定仍存争议,不仅关涉规范适用的正当性命题,影响生物安全刑事法网保护范畴的划定,且对法秩序统一性框架下的刑行衔接提出新挑战。作为典型法定犯,走私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罪的行为对象应与前置法意蕴保持规范协调性。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作为本罪行为对象,系风险社会中预防性刑法的不当扩张,悖于形式违法阶段类型化走私行为的应然内涵与外延设定。对走私人类遗传资源材料行为的刑事治理,基于对生物安全法益的前瞻性保障,在法益保护早期化视域下,刑法更应恪守谦抑性,把握走私罪的犯罪属性,界分规范保护目的与保护法益,对人类遗传资源予以分级、分类规制,厘清刑事处罚的程度与边界,以刑事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19.
擅自内销保税货物是加工贸易走私的一种形式,具体手段包括飞料走私、假核销、串换料件和设立假厂、死厂等。擅自内销保税货物由于走私手法多样、环节复杂,因而侦查部门可以从情报信息入手,追查保税货物流向,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策略和方法,深挖犯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