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除历史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外,还在于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如何对农村青年开展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继续教育,以带动农民素质提升,推动农业发展,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本文从新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青年"进退两难"的困境所迫、农村青年所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职责需要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农村青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不能依靠作用有限的惠农政策,而应靠广大农民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也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培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里所指的“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而且是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兼备,全面发展的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以各类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先导,进而带动农民群体整体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三农”工作是全党、全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也应当成为人才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搞好农村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4.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占据相当大比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标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广西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状况,强调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进一步利用农村科技特派员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农村民生改善的前提。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有质的飞跃,新农村建设才有经济内驱力从而最终实现农民增富。而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智力型劳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农村事业的乡土人才,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现代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的生产经营人才和懂文明守法纪的现代农村管理型人才。这些都受到农民整体素质的制约。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不可替代。本文从农民素质对农村民生改善的影响出发,基于农民素质视角对农村民生改善问题进行研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战略举措.如何深化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实行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吸纳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日渐饱和,同时农民素质极大地限制其就业的背景下,决策层采取的国家战略。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不冲突,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本文从城市化概念出发,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8.
陈兴安 《活力》2006,(11):29-29
乡风是农民长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而不断完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建设农村文明乡风,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繁荣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桥》2005,(11):6-7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立足农村实际,从全局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广大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失去坚定的保障和依托.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者科学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杨凌杜家坡等村农民素质现状,指出农民素质较低对杨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占据相当大比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标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广西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状况,强调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进一步利用农村科技特派员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占据相当大比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标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广西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状况,强调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进一步利用农村科技特派员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改革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改革成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该镇部分农民转向非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他们又不同于城市居民,这一群体存在多方面问题.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成效,就必须加强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工作,提升进城务工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路楠楠 《价值工程》2011,30(8):135-135
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本文将予以分析和讨论,并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杨光艳  范德明 《活力》2011,(7):134-1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镇.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时提出要实现农村的民风建设,但相比于城市来说,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是精神文明棋盘上的一块短板.目前,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村民风建设总体上呈良好状态,农民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广大农村在民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传统道德瓦解,赌博之风屡禁不止;低俗文化的渗透也严重;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农村"别墅热"现象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民风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思考,可以从提高农民素质、 构建政府和农民的平衡关系以及加强城市和农村的文化交流等入手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