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这种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诸多经济学者研究的热门经济话题.FDI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加快了我国经济结构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因素,促成技术外溢效应的发生.本文酌情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以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进高质量的外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定量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效应.将外商直接投资按照技术、规模、类型和进入东道国的强度3个分类标准划分为3组数据,利用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方程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内外资企业规模差距越小、外资企业越趋于市场寻求型、外资企业进入强度越小,FDI溢出深度和广度越深.由此,针对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相对应建议和意见,以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进高质量的外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技术溢出与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地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争论,文章首先对技术这个概念加以辨析,进而对技术溢出机制——即技术为何能溢出、如何溢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考察我国各地区整个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老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国企业家越来越关注这一充满商机的无限国土。1994年老挝政府修订了外商投资法。目的是为了吸引外商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老挝资金的不足,增加老挝的就业岗位,促进老挝的技术进步,成为老挝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老挝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使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技术转移到老挝,进而使先进的技术在老挝产生溢出效应,达到提高本国技术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还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金融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居民的储蓄率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东道国技术存量对技术吸收能力有积极作用;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消极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技术溢出的角度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FDI主要通过两种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相对工资差距:其一为FDI引致的进口贸易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其二为外资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FDI的两种技术溢出渠道均扩大了我国的相对工资差距,但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技术溢出的主渠道:外商直接投资还是进口?——一个文献综述与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两个方面研究技术溢出的效应。基于C-D生产函数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流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结论有三种:正效应、负效应和有条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行业特征、区域差异、技术特质、吸收能力、市场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影响,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在不同东道国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差异的原因。进口是一国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基于C-H模型和LP算法,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门槛效应,并且这种技术溢出要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结合才更具效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同时存在,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进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主要在于引进内含在其中的先进技术。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的29个省份(市、自治区)1999—2006年共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外观设计创新产生影响,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取空间计量方法,并结合各地区的制度指标,印证了FDI促进制度变迁具有空间溢出性的特点.研究表明,FDI对我国制度变迁具有促进作用,FDI对制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对制度变迁的贡献率逐年递增且呈发散趋势,空间制度溢出效应在各省域间呈现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29个省区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呈现一种区域的差异性,而对外贸易对中国省区的技术效率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在分区域研究的时候发现,对外贸易对西部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发生的机制更有可能是通过行业间而非行业内。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FDI的行业间溢出会受到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国内企业的出口导向、联系成本、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昆山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调查问卷",试图从本土企业的视角探讨FD I对本土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影响因素和发生途径,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本土企业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外资的区位变化与聚集效应、外资的溢出效应与机制、外资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及其投资战略分析、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变迁路径、利用外资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博弈、投资者甄别机制与国内企业自生能力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对国内2003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非国有内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显著地高于国有企业,并且外商投资比重越高的地区或产业.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内资企业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差别越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实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外国资本通过投资我国现代制造业产生了效益,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建立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维度,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而周边邻近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本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具有较为强烈的阻碍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滞后和路径依赖;财政透明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三大区域财政透明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低;与高透明度和高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相比,低透明度和低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较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提升投资营商环境,同时,地方政府之间还应加强互动与合作,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基于Meta回归分析方法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内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32篇论文,结果表明,若实证研究选择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会比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得出更高的溢出效应;若选择省际层面或行业层面的数据,则比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估计的溢出效应更高;若样本数据涉及的年限越长,估计出的溢出效应也越大;普通最小二乘法比其他的估计方法(如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动态化模型)得到的溢出效应更高;若实证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内生性问题,那么比没有考虑内生性得出的溢出效应更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