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洁 《浙江经济》2014,(17):54-54
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下,浙江企业赴港投资有何利好?港方将为企业提供哪些服务与支持?日前,香港投资推广署在杭州举办"善用香港优势开拓海外市场"投资推广研讨会,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香港的营商优势以及国家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以香港为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致力于为香港吸引外来投资,帮助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及帮助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进入国际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被认为是香港特区政府各部门中与内地企业接触最为频繁和密切的部门之一。本刊记者参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内地媒体采访计划"期间,就香港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重庆企业赴港发展等问题,对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智良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唐晔 《沪港经济》2012,(9):26-27
近日,由香港投资推广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及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立足香港·迈向国际”消费产品行业介绍会在沪举行。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表示,香港和上海同属港口城市,两地经贸关系密切,同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而香港的营商条件优越,资金、信息自由流通,营商环境自由有序,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健全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上海企业进军国际,开拓海外市场的理想基地。在新天地朗廷酒店。记者采访了贾沛年署长,听这位机智风趣的英国老头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4.
《首都经济》2006,(11):98-98
2006年10月11日,新西兰大使馆商务参赞华强生(Jonathan Watt)先生和新西兰投资推广署大中华区投资经理陈肖桃(Heidi Chan)女士访问了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与投资北京有关部门探讨了未来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5.
“做个香港人”,650万港元投资底线,铁价不二。这一新政策甫一发出,香港新推出的几个楼盘。就成为了打算移民来港的内地居民的抢手热货。其实,如果不是急着做个“香港人”,不妨先看清香港的楼市股市再考虑入场,这样既不妨碍追求理想生活,也可赚取实在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6.
李东 《沪港经济》2011,(7):36-37
近日,香港首项与投资移民相关的保险产品("投连险")问世,这意味着,若要申请投资定居香港的话,只要买够20份保险即投资金额总共为1000万港元,七年之后便可获得香港永久居留身份,届时港方还将返还投资款。投资移民专家预计,这项新措施可能为香港带来数以千计的投资定居申请,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上海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上海是香港公司投资创业的热土。上海将根据CEPA提供的制度性框架协议,加快沪港投资和商贸合作。 上海将在服务领域加强对香港的开放。支持香港企业并购上海服务类企业;鼓励香港公司在商贸领域进入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显著增加,有些资料估计,至1985年年底,内地在香港的投资约为50亿美元,比美国、日本、英国等都要多,占各国在港投资的首位。另一些资料则认为内地对香港的投资总额为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沪港经济》2007,(9):21-21
8月23日,主题为“立足香港、迈向国际”的“投资香港全国行”首站浙江站主场大型介绍会暨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凯悦酒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50):29-30
【美国中文在线网12月6日】近年,中国不断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投资,中国投入巨资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成为了北京的一个战略基地,让中国得以扩充在中东和东亚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1.
赖萍 《中国经贸》2010,(16):36-3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投资活动也越来越多并日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如何强化企业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境外投资是指我国公司、企业、个人将资本投向境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其具体形式包括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建立合营企业、收购外国企业、国际工程承包等。在有些文献中,境外投资也称“对外投资”、“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跨国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FDI”等。  相似文献   

13.
《天津经济》2008,(6):13-14
澳门2008年一季度GDP增长逾三成;香港秘鲁签经贸联合声明 加强双边贸易经贸联系;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已吸引近500名专才来港;台湾当局研拟优先松绑企业筹资投资大陆限制;日本加速开拓非洲市场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日前公布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被评为亚洲吸收外来直接投资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在全球排名中,香港仅次于比利时卢森堡位居第二。据悉,在2001年,正当流入亚太地区的外来直接投资整体下跌24%之际,香港仍成  相似文献   

15.
德商大幅投资香港德国工商代表处副董事钱海蒂近日指出,目前德国在香港的总投资已达10亿美元,是香港第五大外来投资者。在香港成立的德国公司已达480家。虽然’‘九七”临近,但德国公司仍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德国在港投资约占香港整体外来投资的1.l%,位列中...  相似文献   

16.
<正> 这里所讲的投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概念,而是指直接投资,即双方互在对方区域内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行为。 香港对内地的投资 1、香港与其他对内地投资来源地的比较分析 我们用表1列出大陆的主要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地在1986~1994年期间对大陆的投资数额。 表1 主要投资国(地区)的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数额: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李亦 《沪港经济》2010,(11):38-39
首批发行的QDII收益低迷期尚未走过,今年以来券商却争先"出海",对QDII情有独钟,且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港股。 香港地区为何能得到QDII的更多青睐?QDII的重新出海是否真能赚到钱?QDII今年迅速在港扩军9月15日,结束募集的华安香港精选的首发规模成功突破7亿元大关,打破近年来QDII基金首发人气一直较差的局面,也创下了QDII首发规模两年半来新高,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QDII的认购环境出现局部回暖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广东自贸区的建立是通过粤港两地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构建广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从这一目标来看,之前两地之间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可以视为这一进程的"预实验"。由此,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利用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的大样本微观数据集,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依次考察了CEPA成立后,香港对粤出口、投资以及出口投资一体化关系的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1)在港对粤出口方面,采用DID方法剔除不可观测偏误、控制内生性的情况下,CEPA显著提高粤港贸易额的增长率;(2)在港对粤直接投资方面,从投资的"频度"和"强度"两个角度出发,综合使用泊松回归和DID模型考察粤港之间的投资次数和投资强度发现,CEPA的实施既大幅增加了对粤投资次数,也显著提高了对粤投资强度;(3)为探究CEPA对粤港间贸易与投资内在的互动反馈促进机制,使用PSM方法,在解决"混杂偏倚"和"选择偏倚"问题的情况下,港对粤FDI的进入持续显著促进了港对粤的出口。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CEPA"预实验"对当前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实证启示和政策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税改支柱二对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设定最低所得税税率,将有效打击“避税天堂”和税收竞争对各国的税基侵蚀行为,对全球投资产生较大影响。结合投资规模、投资分布、税收激励政策与全球经济特区四个层面来分析,支柱二对中国海外投资可能的影响是:面对上升的所得税税率水平,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短期内将受到负面冲击,而从长期看可以得到改善,在考虑中转投资问题时,冲击程度会有所增加。投资企业与东道国作为投资博弈的主体,二者将在全球税改的推动下,促使全球投资环境从税收的逐底竞争朝着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竞争发展,缓解此前由所得税竞争所造成的投资扭曲现象。基于此,中国需要继续积极推动国际税改,扩大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决策成员的范围;尽可能降低企业在国内的税收负担,并朝着非税收激励方向转型,坚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稳定香港在吸收投资中的重要地位,维护香港与内地的投资往来;对外投资企业在战略布局时应作出及时调整,灵活掌握纳税规则;加强引导对外投资企业设计预案。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投资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实现企业扩张的必要手段。目前,在非常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很多企业对投资的认识不全面。没有理清投资和收益的关系.造成非理性的过度投资和集中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通过风险收益分析来进行相关投资决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投资风险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办法.提出了企业投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