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本科院校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思维趋向、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和区别以及与现实经济现象的联系3个方面论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学是最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它研究的问题是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的著名论战都来源于特定经济、特定时期的重大经济问题.由于当代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在欧美,尤其是北美,所以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兴奋点多半是北美经济中的事.我常常和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美国同事们开玩笑,我说你们搞的是"美国经济学",我们外国人不感兴趣.的确,海外的中国经济学家是很少的.这当然不等于说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不多,恰恰相反,中国经济里的宏观问题非常多."美国经济学"里面当然没有中国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其研究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所以,翻译出版一些高水平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论著,以推动建立一门"中国经济学"式的宏观经济学,非常有必要.翻译出版现代宏观经济学教课书,正是这"重点工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王前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4):185-186
罗运贵在其新作《新宏观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传统“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并从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和宏观经济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他认为,可以通过无偿发行货币搞建设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不但是对传统宏观经济学体系的突破,而且对解决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财政资金问题和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各流派在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并结合世纪之交的新形势,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展望宏观经济学将迎来干预主义的复兴;新凯恩斯主义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学课程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具有抽象性、派别多、西学中用、与经济现实联系紧密等特点,并且体系内容还在不断快速发展演变过程中。本研究围绕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变化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并对其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经济实验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都存在着局限性,文章认为可以尝试运用经济仿真实验来辅助宏观经济学教学,这既符合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对教学的新要求,又适应了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而且符合授课对象的认知规律。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Obstfeld和Rogoff提出了Redux模型,将名义粘性和不完全竞争纳入到建立在坚实微观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从而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此后,沿着这一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将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本文将对这一方向的产生和发展作一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战略》2010,(4):F0002-F0002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新宏观经济学》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编审,《学术论坛》杂志社社长、主编罗运贵潜心研究20多年的新作。该书对现行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因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资本积累的研究.本文就对这两个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格坦克高利·曼昆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的教科书<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这本书不仅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国际上也名声卓著:它已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葡萄牙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曼昆以他的才华和为使经济学进入大众生活并使大众对此产生兴趣的努力为他在经济学家中和大众里赢得好评.我确信这本书的中文版将和其他版本一样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赵成  唐杰 《开放导报》2006,(2):74-79
本文采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讨论现代宏观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70年的时间里,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信息、预期与市场均衡之间关系的把握,逐步形成了深刻揭示宏观经济特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各种流派的理论均可以归结为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宏观经济如何实现动态一般均衡的理论,宏观经济学业已成为关于宏观经济长期动态均衡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探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当代宏观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西方宏观经济学也愈来愈引起我国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决策者的重视。可以说,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直至80年代风靡美国的供应学派理论,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在我国形成了一道又一道冲击波,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宏观决策。那么,在中国能否应用和怎样应用西方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理论性课程是大学教学的难点,而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正是解决上述困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景、培养科研技能,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研究来完成课程学习。宏观经济学由于学派众多、观点各异,从而导致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研究性教学的介入,则注重通过问题分析、案例考察等方式,来理清不同学派的理论来源、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和政策系统。文章以宏观经济学为例,对研究性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应对中国的一句老话,时势造英雄。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是得益于20世纪的三大特别经济事件的推动,即所谓“大衰退”、“大滞胀”和“经济增长的扩散”,应运而生的5个关键性经济学家,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密尔顿·弗里德曼、小罗伯特·E·卢卡斯、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从而形成3大经济理论流派来解释当代的宏观经济,即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  相似文献   

15.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本文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以及IS-LM模型,说明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接着,讨论了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并给出中国的IS-LM模型.最后,对当前扩大内需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构成及体系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时下不少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著述或教科书在内容选取和体系安排上的失当,提出了如何将企业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经济学等新的理论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体系安排。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最终还要回到宏观经济学,泛泛而谈宏观经济问题多数是走向邪路。研究宏观经济学,一要遵循范式但不生搬硬套,二要能简则简,三要严肃的批评而非泛泛地反对。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相似文献   

19.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本文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以及IS-LM模型,说明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接着,讨论了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并给出中国的IS-LM模型。最后,对当前扩大内需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Ramsey模型中,代表性个体的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这类效用函数由于其简洁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时间可分效用函数框架下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经济差别很大。为此,经济学者通过拓展和完善Ramsey模型关于效用函数的设定,进而使得理论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现实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传统Ramsey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习惯形成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对很多宏观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习惯形成的含义以及习惯形成的基本分析框架,而后从消费储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资产定价理论几个维度考察了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习惯形成模型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