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制权交易与小额股权交易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约为17.4%左右,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根据控制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这种控制权价值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有的壳价值。非流通股股权转让的溢价水平与转让比例、流通股比例、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流通股规模、资产负债率、转让后的控股比例和每股现金量正相关;而流通股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溢价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魏军锋 《经济学》2004,3(2):475-492
本文构造了一个股票市场均衡模型来分析非流通股的存在对中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我们发现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扭曲。一方面使得股票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使得流通股市场的股价波动与流通股比例密切相关。而且从我们的实证分析证实,非流通股比例越高,流通股市场的股价波动就越大,股票价格中含有的非流通股的放大作用越大。非流通股的存在也会影响经理人员的激励和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期权定价模型对可交易性折扣进行了建模,提出了可交易性价值转移假说,对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限售股解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根据可交易性折扣模型,随着限售期的逐渐缩短,流通股的可交易性价值将减少,限售股解禁实质上是一个可交易性价值从流通股向限售股转移的过程;(2)限售股解禁事件导致的累计异常收益主要形成于解禁前,并且呈现出显著的、稳定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而在解禁后略有回升;(3)较高的新增流通股相对比例、股价套利风险以及限售股股东减持意愿将加大限售股解禁事件对股票价格的负向影响。文章为限售股解禁导致的股票定价异象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限售股解禁前的股票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研究结论对于投资者把握股价趋势、优化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造了一个股票市场均衡模型来分析非流通股的存在对中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我们发现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扭曲,一方面使得股票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使得流通股市场的股价波动与流通股比例密切相关。而且从我们的实证分析证实,非流通股比例越高,流通股市场的股价波动就越大,股票价格中含有的非流通股的放大作用越大,非流通股的存在也会影响经理人员的激励和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5.
非流通股的价格如何确定是有效解决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问题的关键。由于两类股权分置,DDM及EVA法无法适用,净资产法偏离真实价值也很多。通过设计全市场流通的权证及竞价申购配售方案,使得配售价格和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都可以实现合理保障。竞价申购中的合理出价是一个复杂的事前无法确知的全体博弈问题,竞价结果及权证价值的形成遵循合理预期机制和套利机制。  相似文献   

6.
唐国正 《经济学》2006,5(2):329-360
本文建立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的理论模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经理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东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值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配股的“再分配效应”——配股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在非流通股股东不认购的情况下配股能降低公司的平均股权成本以及“配股中的搭便车现象”——流通股股东明知配股有损于流通股价值,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仍然认购配股。本文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与现行配股制度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我国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实证现象。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股市的关注焦点是全流通问题,这涉及到十多年来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利益关系。股市十多年来的演绎历程表明,流通股投资者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们的血汗资本创造了股市今天的繁荣和壮大。然而,十多年来流通股股东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回报为负。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评价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及投资回报,对当前全流通方案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样本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限售股票转让样本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通性价值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性存在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流通性价值水平均值约为66%,流通股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影响股票流通性价值,但流通股的流动性与流通股价格波动率对股票流通性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股改后的股票流通性价值水平约为56%,流通股的流动性与波动性水平显著影响流通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的理论模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经理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东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值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配股的“再分配效应”——配股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在非流通股股东不认购的情况下配股能降低公司的平均股权成本以及“配股中的搭便车现象”——流通股股东明知配股有损于流通股价值,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仍然认购配股。本文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与现行配股制度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我国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实证现象。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股权制度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和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全部完成之后,涉及股改前数据的所有实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也都不能忽视改革前后的股数和股价的不可比问题。现有的基于股权分置的指标修正方法五花八门,也缺少合理的经济逻辑和数据支持。本文证明忽视股权分置现实,或者不适当的修正都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修正方法,即每股非流通股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流通股的一个百分比。然后用实际数据对这个百分比的表达式进行了估计,从而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价格模型与回报率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优于未修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现在的全流通改革是否公平地补偿了流通股股东。结果显示,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小的公司,补偿是公平的,但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高的公司,还是存在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剥削流通股股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的公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方亮 《经济管理》2005,(17):85-87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原则涉及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各方的利益,是改革方案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公平交易原则的角度,指出了实践中某些改革方案的不足之处,通过对非流通股股权收益与流通股股权收益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公平交易原则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在股权分置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具有特殊的流动性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股票市场经历过大涨和大落,这和股改带来的股票流动性价值调整有一定关系。本文重点阐述股改后原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流动性价值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超额融资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经济导刊》2004,(5):63-66
在全流通市场中,所有股东的利益机制是一致的,所有的股东都会随着股票价格的波动受益或受损。在我国股权分裂背景下,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在资本形成中的资本贡献率差异悬殊,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在中国,控股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股东)的价值追求标准与中小股东(大部分为流通股股东)相悖。流通股股东关注公司利润提高、财务指标改善,可流通股票价格上涨,从而获利于股利和资本利得。非流通股股东则关心净资产的增值,当股票价格的波动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无关时,股权融资所带来的非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巨额增值才是其真正的价值追求。中国证…  相似文献   

14.
《经济论坛》1998,(9):28-28
乐凯胶片投资价值分析君安证券石家庄营业部一、公司简况乐凯胶片全称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彩色感光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彩色胶卷、彩色相纸以及彩色电影胶片。公司总资产86373万元,总股本19000万股,流通股7000万股(含内部职工股70...  相似文献   

15.
李庆峰 《时代经贸》2007,5(10X):1-2
论证了股权分置格局下非流通股流通权的看涨期权性质,从而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定性方面澄清了过去对“流通股含权”的模糊认识,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估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已发生的要约收购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现有的股权分割的情况下,我国的要约收购分类定价机制使得流通股股东实际不会接受要约收购,而这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必须改革股权结构以及完善要约收购法律,重新设计要约收购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刊》2005,(8):31-31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点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与其通过率呈现正相关,流通股东持股集中度和基金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其股改方案容易通过,而流通股集中度最低的清华同方未能通过。这对于未进行表决的试点公司也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尤其是流通股集中度低的公司更加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难以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分类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对话机制,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层的有效制约,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弥补股权分置导致的股市的体制性缺陷,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制度准备,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1997年~2007年我国所发生的56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为样本,对流通股股东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MBO宣告日前后共5天的CAR为0.64%且不显著,MBO前30天至宣告日当天的CAR为0.56%且不显著,MBO宣告日至后30天的CAR为-4.6%且显著。从而在整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对流通股股东带来的短期财富效应为负且显著。论文最后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股权分置改革无非是在法人股由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的过程中,法人股与流通股股东之间需求和利益的均衡。即在认可流通股含权的条件下,在法人股转化为流通股过程中,法人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含权价差,在全流通条件下实现同股同权同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