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格战的效应和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战主要存在于寡头垄断行业。从价格战的福利效应看,价格战虽然可能使行业效率提高和消费者剩余增加,但会导致企业利润受损。从价格战的溢出效应看,价格战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竞争秩序,并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企业可采取多种策略应对价格战。“战略承诺”策略可威慑竞争者而使其不敢降价。“清理门户”策略可取得主动权,达到消灭游兵散勇的目的。“平整比赛场地”策略力争站在市场竞争的有利的位置上,避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产品差异化策略则可避免参与价格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较为欠缺。基于实验经济学研究思路,构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对中国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产生的政策激励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实施对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起正向调节作用和正向激励作用,“包干制”政策初步体现出较强的激励效应。未来在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中应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适度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健全柔性化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协同与沟通、建立人性化监督审计机制,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对科研人员的政策激励效应,促进科研绩效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化建设中,运用雷尼尔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新口的企业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5.
二战以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基本都建立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本国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制度框架。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政策目标基本都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职能跟随国家战略及全球形势演进的变化动态调整,其区域布局和产业战略都比较清晰。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借鉴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经验,重新定位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创新金融支持的模式,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政府于2000年明确提出的开放战略。那么,如何才能实行好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何要‘走出去’?"主要是全球化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何以能‘走出去’?"主要有多种积极因素发生作用;三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总之,"走出去"战略是必然之路,必须要全盘考量、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中国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企业选择是重要问题之一。显然,“走出去”战略并不是鼓励所有的企业都走出去,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和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积极走出去,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抓住发展机会,才能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对外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如何进行正确的企业选择,是我们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走出去”战略的背景,政府介入的理由出发,分析了企业“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政府角色定位现存的问题,继而提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现有阶段,应根据需要予以正确定位,积极扮演资源整合者,战略制定者,管理者,保障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组织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及表彰落下大幕,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公司生产的楚源牌活性染料“光荣”入选91类“中国名牌产品”,然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这家公司前不久刚刚被湖北省环保局、省监察厅列入联合督办的全省7家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苏燕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4):1-6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无论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角度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简述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此战略实施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走出去”的成功范例,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走出去”战略 发展跨国经营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战略性抉择。本文试图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分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在结合分析中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追赶新经济的“浪潮”中,一些人从国外“引进”了股市财富效应理论。如今,虽然当初热炒的“新经济”概念股已明显回落,股市对“新经济”刺激的期望值也大大下降了,但所谓的股市财富效应理论,仍然被用以解释“新经济”概念股及其它热炒的概念股。 从见诸各报刊文章来看,“股市财富效应”的内在逻辑大致可表述为三个要点:其一,每只股票的价格均是由该股的未来收益和收益水平决定的,因此,“新经济”概念股、“网络股”的市价上扬,意味着股市已将这些产业或企业的未来收益提前到现期分配;其二,既然股市已将“新经济”或“网络”…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相似文献
18.
针对洛阳市实施“强强”战略中存在的视角小、上游产业比重大、经济同构化现象加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制定大视角洛阳的“大十字战略”构思,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建立区域中的地方利益协调机制,明确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本土企业在这一影响下受到了巨大冲击,为促进本土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开展“STP”战略下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可行性分析。在明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必要性后,针对“STP”战略下企业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分别从“STP”战略中的细化市场、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方面,对这一战略在本土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如何实施“科技兴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引进科技人才 ,增加企业的技改投入 ,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企业的创利水平 ,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技术创新是企业应用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商品化的行为。文章着重研究“科技兴业”的成功经验 ,研究科技创新如何同市场需求结合、同引进科技人才结合、同提高产品质量结合、同企业管理结合、同改善外部环境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