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燃料电池有着高效、轻便、清洁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几乎可以涵盖整个电力生产领域,从最庞大的发电站直至最微小的便携式电源设备,燃料电池都将能够胜任.因而燃料电池被视为21世纪能源问题核心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燃料电池有着高效、轻便、清洁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几乎可以涵盖整个电力生产领域,从最庞大的发电站直至最微小的便携式电源设备,燃料电池都将能够胜任。因而燃料电池被视为21世纪能源问题核心技术之一。随着地球上化石类能源贽源的日益枯竭和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燃料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政府和企业都争相投入巨资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正>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燃料经由电化学反应而发电的装置,其燃料包括氢气、甲醇、乙醇、天然气甚至汽油。而氢因为能量密度高,来源多元化,所以适合用于燃料电池。氢能源即为利用燃料电池装置使化学能变成电能,其应用涵盖分散型发电系统、运输载具  相似文献   

4.
何刚 《魅力中国》2014,(11):190-190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它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间不经过燃烧过程,电能转换效率在45%~60%,而火力发电和核电的效率大约在30%~40%。且燃料电池不仅可改善空气污染的情况,甚可能许给人类未来一片洁净的天空。科技手段中,尚没有一项能源生成技术能如燃料电池一样将诸多优点集合于一身。而氢氧燃料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别。  相似文献   

5.
<正>在这个绿色环保产业盛行的的时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燃料电池,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就像一个"发电机",具有能源安全性、国  相似文献   

6.
一、能源替代性能源2010年,地热、水电、太阳能替代性能源将在全球能源利用中占有重要比例。能源利用率2016年,由于在运输、工业处理、环境控制等方面的革新,能源利用率将提高50%。燃料电池2017年,将燃料能转换为电能的燃料电池的利用率将达到30%。有机能源以农作物、树木等有机物质为主的有机能源将占地球总能源的10%。核裂变能2020年,依靠核裂变产生的电能将占电能总量的50%。氢能2020年,氢将成为能源系统利用的重要物质。t核聚变能2026年,核聚变发电将进人商业化阶段。二、环境@氟利昂消失2006年,氟利昂将被其它对臭氧无害…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候变化及环境压力的增大,改变能源结构、减少排放已成共识。可再生能源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重视。进入新世纪,各国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例如,欧盟计划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由目前的6%提高到12%;澳大利亚计划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9.5亿千瓦时的装机容量,占总发电量的12.5%;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0%。风能是目前开发最广泛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展     
新据外报报道 ,目前世界上进行燃料电池研发工作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在亚洲 ,新加坡将是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开展这项研究的国家。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将积极推动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希望在三年内将这种环保电池用于环保车 ;10年内用作发电厂的发电能源。参与计划的外国汽车制造商有福特、丰田和通用等汽车公司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家科技局所属的材料研究院等也都参与了研发工作。燃料电池和电动环保车所使用的电池不同 ,不需要充电 ,而是使用氢气与大气中的氧气进行类似电池的化学反应 ,产生电力。经发局工…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实现能源根本转型的总体条件.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成本最低、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但由于其受天气影响的不稳定性、昼夜更替的特点,需要储能、智能电网建设等跟进.  相似文献   

10.
资讯·863     
863项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成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课题组研发的“列管式不密封无联接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成功,该项目已于今年初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863”项目验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不同于国内外现有的电池结构,取消了以往管式固  相似文献   

11.
福岛核泄漏后,日本国内展开了关于未来能源政策抉择的大辩论,最终选择放弃发展核电。这一大讨论揭示出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理清了日本核电政策形成的原因,暴露出过去日本能源政策的若干缺陷。日本核电成本的重新核算表明,核电并非廉价。根据光伏发电成本发展趋势所作的预测表明,未来10年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会低于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我国应汲取日本能源政策的经验教训,采取能源结构多元化的促进政策,加快智能电网和"上网电价"的全面实施,给各种清洁能源技术以公平的发展空间,借助市场来检验和选择最为经济,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能源。  相似文献   

12.
泰国煤炭资源严重短缺,为满足重工业的需求,泰国将更多地进口煤.泰国能源界人士说,钢铁、发电、水泥生产和造纸工业是最大的煤炭用户.煤炭目前是泰国最受欢迎的能源,用煤作燃料比用电、油和大然气更便宜.  相似文献   

13.
如今有一项技术,全世界各大企业每年都要投入总计数十亿美元的巨资竞相研究和开发,这就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利用氢和氧生成水的过程来产生电力的一种装置。所依据的原理,是"水电解反应"的逆反应。   燃料电池一旦得到普遍应用,那么,我们现在这个使用着终归会消耗殆尽的化石燃料的社会便将步入一个使用氢能源的新型社会,而这种氢能源,实际上永远也不会枯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燃料电池即将引发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又一次大变革。   燃料电池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将来,手机和 笔记本电脑上所使用的电池全都会换成燃料电池。各家各户都安装有一套燃料电池,提供全家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电力。所有的汽车全都配备了燃料电池,再也不必担心 石油价格暴涨,只需使用可再生的天然 能源所生产的氢气就可以随意行驶。世界上一切动力机所使用的电力,大概都可以从燃料电池获得。   那么,燃料电池产生电力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讲述受到世人关注的"燃料电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在介绍生物气产生和氧离子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电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生物质产出的生物气为燃料发电所涉及的电化学反应;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该类发电过程进行的试验和模拟研究;同时,对生物气结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为,生物气结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行产电具有重大的实际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以其资源量最丰富、分布广泛、清洁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后续能源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08,(5):17-18
所谓的"氢能源"实际上是用其它能源将海水转换成氢气,再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转换为动力.这个过程中并不"溢出"任何"能","氢能源"实际是"氢燃料".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5):98-101
正技术趋势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能量转换效率高,从发明至今已经历了160多年的历程。由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点问题,近20年以来,燃料电池这种高效、洁净的能量转化装置得到了各国政府、开发商及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便携式电源、分散电站、航空/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保电工作中传统柴油发电车的污染,设计含多种发储系统的氢燃料电池发电车系统结构,利用飞轮储能作为市电和氢燃料电池的过渡电源,采用电动底盘车电池作为氢燃料电池的备用启动电源,提高整车的可靠性与环保性;提出多个氢燃料电池模块均流调整策略及发电车多源协同运行控制策略,实现了发电车的功率提升与不间断输出。研究成果支撑研制了国内外首台400 kW氢燃料电池发电车,测试与应用结果表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绿色资讯     
《新财经》2012,(2):89
南非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2016年前3725兆瓦2011年12月,南非能源部总司长尼利斯维·马古巴内表示,南非2016年前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将达到3725兆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未来新增发电能力中所占比例要达到42%,约为17800兆瓦。能源部在综合评估后,3725兆瓦的发电指标  相似文献   

20.
“双碳”议题下深圳新能源产业大有作为。将推动传统能源比重不断下降和新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利用以风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自主生产的清洁电力,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使其逐步演变为主体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将依托数字科技、金融、市场和制度优势,发展清洁电力、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将提高发展新能源的思想认识,打造新能源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湾区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制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